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防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防军

清代兵制。清代在八旗兵与绿营兵以外,另行招募成营的军队。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乾隆、嘉庆年间,镇压各地农民及少数民族起义,皆暂募勇营,事毕即撤。其士兵称“勇”,以示与原“兵”之别。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各地以勇营驻防,始有防军之称。其饷银较绿营为高。

防军

防军

军名。清代地方置军以防匪盗。《清史稿·兵志》: “防军: 初皆召募于8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征戍咸出于此; 若乾隆年,台湾之役; 乾嘉间黔楚征苗之役;嘉庆间川陕教匪之役; 道光年洋艘征抚之役,皆暂募勇营事平旋撤; 故嘉庆七年 (公元1802年),楚北初设提督,即以勇丁充补标兵。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以练勇隶于镇筸镇标……”

☚ 方镇   飞虎 ☛

防军

清代编兵制。咸丰、同治时,清廷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编组勇营。战事既定后,除曾国藩直辖的湘军及其他一部分勇营遣撤外,直隶、江淮等各南北通都大邑及各省险要区域,都仍以勇营屯留,其兵饷高于绿营,称为防军。防军的营制、营规、饷章,仿照湘军制度而订。

防军

清朝在八旗、绿营兵以外另募之军。其士兵称勇, 以示与原有“兵”有别。兵数多寡不定,分布各地。乾隆、嘉庆时,清政府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和川、楚、陕白莲教起义,曾暂募勇营,事平又撤。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政府以勇营留防,始有防军名称。其兵饷高于绿营,致士兵就勇者众。同治间,在额兵内挑选士兵,改用新式武器,加以训练,称练军,故练军实为防军。光绪中叶以后,又改称巡防队。

防军

清代后期驻防的勇营军队。清制于八旗、绿营以外另行招募成营的军队,其士兵称为“勇”,以与经制的“兵”相区别,乾隆、嘉庆时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起义时,暂募勇营,事后即行撤销。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编练的湘军和淮军也属于勇营,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清政府准左宗棠所请,将未被裁撤的留防勇营(包括湘军、淮军和各省的勇营)改为防军,承认其为国家的经制兵,代替绿营驻防于较大的城市和战略要地,在直隶、江淮南北扼要之处均有勇营屯驻。防军自恃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有功, 将骄兵惰, 很快走向衰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