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戏
其名初见于北宋刘斧撰写的《青琐高议》。该书后集《隋炀帝海山记下》曾描述陈后主对文帝曰,“忆昔与帝同队戏时,情爱甚于同气”云云;但不知此“队戏”与宋代以来的表演伎艺是否为一回事。据杨维桢《东维子文集》卷六《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所记“孝宗奉太皇寿,一时御前应制多女流也。……小说为史惠英,队戏为李瑞娘,影戏为王润卿”,可知南宋初期宫中有队戏,且确为一种表演伎艺,但表演情况仍不明。近年在山西上党地区发现了《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和《唐乐星图》两种抄本,其中记载了大量曾经演出的“队戏”名目,如《大会垓》、《四马投唐》、《唐僧西天取经》、《关云长大破蚩尤》等,且与元明杂剧完全同名。根据调查研究,山西传统“队戏”的演出有人物,有故事,有乐曲,有舞蹈化的表演,具有戏曲的特征。但因抄本的时代较晚,对这种“队戏”形态的渊源及其变化、和宋金时代戏曲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