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山三3453名山村;村庄。闽语。福建长乐〖 〗。   阜山山名。楚庄王三年(前611),楚国发生大饥荒。周围部族乘机纷起侵楚。《左传》文公十六年记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阜山,杜预无注。对大林等,亦仅云“楚邑”,而未注所在。清人及近人对此有一些不同解释:较流行的解释认为,阜山与大林当较相近,皆在楚都西南方。杜预注:“戎,山夷也。”孔颖达疏:“戎是山间之民,夷为四方总号,故云:‘戎,山夷也’。”阜山以“山”为称,当楚西南边境近戎之山丘。清代诸地志皆云在今鄂西北之房县南百余里,但未见确据,而且去楚过远,又不当楚都西南,於史不合。近人有新解,认为阜山当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以西。论证的主要入手处,在于解释“戎伐其西南”之“其”字,为指代“戎”字,而非指代“楚”,然后以豫西山地的“陆浑之戎”、“戎蛮子”等作为向西南方向进军伐楚之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