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阑尾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阑尾炎lán wěi yán

一种病,多由于病菌、寄生虫或异物侵入阑尾引起。1918年李骏《第三次旅法华工情形报告书》:“阑尾炎后腹膜发炎。”1937年沈渭琛《科学知识》第二章:“种种重症,如阑尾炎、胆囊核及内科诸病,今皆可确定其恢复,在昔日则惟有待毙而已。”◇盲肠炎、蚓突炎、虫样突起炎。

阑尾炎

阑尾炎lanweiyan

位于腹腔右下部的阑尾感染形成的炎症。阑尾是联结于盲肠末端的一个蚯蚓状盲管,其开口狭小,系膜短易扭曲,极易被食物残渣、粪石、异物等堵塞,造成分泌物不易排入盲肠,而招致细菌感染发炎。阑尾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阑尾炎是青壮年中最常见的外科急性腹部疾患。其主要症状是腹痛,多数病人的腹痛始于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疼痛转至右下腹; 其次为恶心、呕吐及全身不适、发热等。体检表现为右下腹明显压痛,炎症重者出现右下腹肌肉紧张及反跳痛,血化验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均可作出诊断,当然也有症状、体征不典型者,造成诊断困难和延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发生坏死穿孔引起化脓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故不可忽视早期诊治。慢性阑尾炎为急性阑尾炎治愈后,反复急性发作或经常右下腹疼。阑尾炎的治疗以手术切除阑尾为佳,中药、针灸和抗菌素配合应用的中西医疗法,也可使多数病人的症状缓解,但仍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应根据病情、医疗条件及病人的要求等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 阑尾   肝脏 ☛

阑尾炎appendicitis

系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由粪石、感染、寄生虫及虫卵沉积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右下腹疼痛,并有压痛和反跳痛,同时可有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增高等表现。本病可有急性与慢性2种,急性继续发展,阑尾化脓可穿孔,形成腹膜炎;亦可转为慢性。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佳;亦可应用抗生素等控制炎症发展,但可出现急性发作。

阑尾炎

误称“盲肠炎”。即阑尾发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典型症状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即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围疼痛,以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伴恶心、呕吐及发热,右下腹有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白细胞增高。慢性阑尾炎主要为右下腹间歇性轻度疼痛或隐痛,常有急性发作。治疗以抗炎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或行阑尾切除术。慢性经常右下腹隐痛及压痛。宜行手术治疗。

阑尾炎appendicitis

有急、慢性之分。小儿、老人和妊娠期阑尾炎亦各有特点。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局限性、固定性右下腹压痛为其特点。慢性阑尾炎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痛和局限性轻度压痛。切除阑尾是治疗阑尾炎最有效的措施。

阑尾炎

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发病年龄6岁以上占90%,2岁以下少见,新生儿罕见。夏季发病率较高。
阑尾腔梗阻是主要的病因,由于阑尾壁淋巴滤泡增生、纤维性增厚或疤痕致腔隙狭窄; 阑尾位置异常或扭曲;粪石、异物、寄生虫(尤其蛔虫)等均可使阑尾腔阻塞。神经反射作用也可导致阑尾梗阻,如胃肠道功能紊乱时,阑尾肌肉和血管发生反射性痉挛致运动失调,不能排出其内容,阑尾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在阑尾腔梗阻的基础上,细菌易于侵入而发生阑尾炎。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肠炎病史。如果手术切除的阑尾无明显梗阻因素,应考虑为淋巴或血行性感染。
病理可分:
❶卡他型(单纯型):阑尾粘膜、粘膜下层水肿和浸润,粘膜可有小溃疡,浆膜充血,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物。
❷蜂窝织炎型(化脓型):粘膜面有较大溃疡,阑尾腔内积脓,浆膜紫红,有较多纤维蛋白和脓性分泌物。
❸坏疽型:粘膜溃烂,阑尾腔内积脓血,整个或一段阑尾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如溃烂或穿孔,则腹腔内有脓液。小儿全身防御功能较差,阑尾壁薄,大网膜短薄,而含脂肪少,不易包裹感染病灶,因而容易发生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浸润块者较少见。
5~6岁以上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多于脐周开始,接着出现恶心、呕吐,若干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婴幼儿不能指出疼痛的确切部位。疼痛为持续性,如阑尾腔有严重梗阻,则出现阵发性加剧。腹痛开始后不久发生1~2次呕吐,部分幼儿呕吐可出现于腹痛之前。早期,体温多于37.5~38.5℃之间,婴幼儿体温上升较快、较高。脉率一般与体温平行,但严重坏疽型阑尾炎时,体温可不甚高,但脉搏细速,每分钟140次或更快。大多厌食,少数有便秘,婴幼儿有腹泻者较多,是由于盲肠游离度较大,可达盆腔,或早期穿孔腹膜炎,脓液刺激直肠所致。婴幼儿呕吐较多,伴高热者或较晚期的病例可发生脱水和酮中毒。婴幼儿约70%化脓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病例的尿醋酮为阳性。小儿盲肠移动性较大,阑尾位置不固定,因而触痛和肌卫部位并不一定均位于麦氏(Mc Burney)点。婴幼儿不合作,可给予镇静剂后检查。直肠指检,如直肠壁增厚、粘膜水肿、灼热感或直肠前凹有敏感的肿块,说明盆腔有炎症。白细胞多于10,000/μl以上,中性粒细胞85%以上,穿孔腹膜炎时可达20,000/μl以上。应与本病鉴别的疾病有三类。
❶不需手术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参见“肠系膜淋巴结炎”条)。其他有肺炎、膈胸膜炎、急性胃肠炎、肠蛔虫症、传染性肝炎、过敏性紫癜、结核性腹膜炎等。
❷可能需要手术的疾病:如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原发性腹膜炎、髂窝淋巴结炎等。
❸必需施行手术的疾病:如卵巢囊肿扭转、盲肠袋套叠、美克耳憩室炎及其他原因的急性肠梗阻或腹膜炎。小儿急性阑尾炎可作阑尾切除术或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适应证如下:
❶卡他型,原则上早期手术,或可于严密观察下应用中西药物治疗。
❷化脓型和坏疽型及时手术,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加引流,有人作腹腔灌洗。
❸局限性腹膜炎形成浸润块,病史三天以上,病情渐稳定者,应用中西药物治疗。治疗后不见好转,考虑手术。
❹阑尾脓肿,可先用中西药物治疗,脓肿张力增高或引起急性肠梗阻者应作手术引流。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以抗生素和适量补液为主; 中医认为卡他型病因为瘀滞蕴热,治疗原则应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局限性腹膜炎形成浸润块,系脓毒聚结,治以“清热、解毒、通理攻下”为主;卡他型阑尾炎也可用针刺疗法。
慢性阑尾炎 小儿自然防御力低,阑尾发生炎症或部分梗阻即易向完全梗阻和急性炎症发展。故慢性阑尾炎极少见。如以往有肯定的急性阑尾炎病史,经非手术治疗,以后经常右下腹轻度疼痛,阑尾区有压痛,可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如以往无发作史,则需作钡剂灌肠,如见阑尾充盈不全或不显影,压迫阑尾区引起疼痛,即可确诊。应作阑尾切除术。
阑尾蛔虫 蛔虫钻入阑尾多见于儿童,常是驱虫方法不当,造成蛔虫骚动窜入阑尾。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疼痛较剧烈,但腹部柔软,右下腹有压痛,有时可摸到索条状阑尾。蛔虫性阑尾炎容易穿孔应尽早探查腹腔,取出蛔虫。

☚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阑尾疾病和阑尾类癌 ☛

阑尾炎

阑尾炎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外热糜 扎依达 艾瓦尔,是指连接盲肠下端的阑尾发生炎症或化脓为主要特征的病证。病因凡掉进阑尾的粪渣、葡萄子或稻壳等一类杂物滞留阑尾内刺激和损害阑尾所致。本病可分轻度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和弥漫性阑尾炎3种。轻度者阑尾内膜发生轻度炎肿,堵塞通道,炎肿虽退仍有阻滞,反复发生炎肿或者硬化;急性者起病较急,右下腹剧痛,伴有呕吐、发热等;弥漫性者阑尾炎肿发生化脓穿孔,脓液溢出腹腔导致腹膜炎,发高烧,病情恶化,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症见急性者右下腹突然发疼,痛如刀割,极度难忍,并有恶心,进食即吐,恶寒发热,手触压右侧下腹可感有硬块,疼痛加剧,患者不由屈膝弓身,脉软而数,有的因膀胱受刺激而时有欲泄尿,小便夹蛋清状清液;弥漫性者炎肿化脓,若发生穿孔脓液溢出腹腔导致病情恶化,整个腹部出现疼痛,腹肌痉挛,面色苍白,发冷汗甚至昏迷,开刀不及时会导致死亡。本病应与肠绞痛、肠联结、胆液质性腹绞痛和肾绞痛加以鉴别:肠绞痛者症见疼痛在肚脐周围,无发热;肠联结者大便不通,有严重便秘,腹部剧痛,腹胀如鼓,呕吐不止,直至吐物夹粪便,面色发绀,甚至如死人面色一般;胆液质性绞痛者无发热,反胃,恶心呕吐,吐物中夹有青绿色或微黄色胆液质,有时腹痛加剧发生昏迷,肝区亦有剧痛;肾绞痛者肾区有痛,疼痛放射至两肩胛和大腿及睾丸,尿急频繁,尿量较少或者尿闭,有时滴鲜血。治宜清肠消炎,止痛通便为主。若轻度阑尾炎者清肠消炎,宜用肥皂水灌肠,同时方用清理肠道,消除炎肿之药物,后用牛奶或石榴汁加大麦水内服。急性和弥漫性阑尾炎,为了避免病情恶化及时开刀进行治疗为宜。

☚ 大脖子病   盲肠炎 ☛
000248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