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阇那崛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阇那崛多

阇那崛多527—604

梵文Jnanagupta的音译,意译“德志”。北朝西域来华僧人。本北贤豆(即北印度)*犍陀罗国*富楼沙富罗城人。刹帝利种姓,姓金步。自幼出家。27岁随师游方弘法,经3载,自北印度经南道入中国,于西魏大统元年(535)由吐谷浑到达鄯州。北周武成(559—560)年间,入长安,止草堂寺。渐通华语。明帝延入后园,共论佛法。为造四天王寺。译出《十一面观音咒并功能经》、《金色仙人问经》等。北周武帝毁佛,欲回故国,途中被突厥留住。隋开皇五年(585),文帝遣使迎入洛阳,受敕译经。后再入长安,在大兴善寺继续译经,合作者有达磨笈多、彦琮等名僧。所译经共37部176卷,尤以大乘为多,主要有《佛本行集经》、《法炬陀罗尼经》、《威德陀罗尼经》等。卒于仁寿四年。

☚ 康明达   德志 ☛
阇那崛多

阇那崛多527—604

梵文Jnanagupta的音译,意译“德志”。北朝西域来华僧人。本北贤豆(即北印度)*犍陀罗国*富楼沙富罗城人。刹帝利种姓,姓金步。自幼出家。27岁随师游方弘法,经3载,自北印度经南道入中国,于西魏大统元年(535)由吐谷浑到达鄯州。北周武成(559—560)年间,入长安,止草堂寺。渐通华语。明帝延入后园,共论佛法。为造四天王寺。译出《十一面观音咒并功能经》、《金色仙人问经》等。北周武帝毁佛,欲回故国,途中被突厥留住。隋开皇五年(585),文帝遣使迎入洛阳,受敕译经。后再入长安,在大兴善寺继续译经,合作者有达磨笈多、彦琮等名僧。所译经共37部176卷,尤以大乘为多,主要有《佛本行集经》、《法炬陀罗尼经》、《威德陀罗尼经》等。卒于仁寿四年。

☚ 康明达   德志 ☛
阇那崛多

阇那崛多527~604

西魏北周隋代僧人,北天竺人,刹帝利种姓。父跋阗罗婆罗,为大臣。少年出家,住大林寺。27岁时随其师阇那耶舍游方弘法,于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到达中国鄯州 (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五年后入长安,住草堂寺。北周明帝延入后园,共论佛法,并下敕在长安为其造寺,名“四天王寺”,听其居住传法。在此期间,译出《十一面观音咒并功能经》、《金色仙人问经》等。谯王宇文俭延崛多入蜀任益州僧主,住龙渊寺,又译出《妙法莲华经普门重诵偈》等。后北周武帝毁佛,崛多被迫返还故国,途中被突厥留住。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文帝遣使突厥请崛多入京,适逢文帝巡幸洛阳,崛多即赴洛阳奉谒。先于洛阳受敕译经, 后至长安在大兴善寺主持译经,有达摩笈多及高天奴、高和仁兄弟助译, 又有十大德沙门负责监掌翻事,铨定宗旨。自开皇五年至仁寿末年(公元585~604年),崛多共译三十一部一百六十五卷经卷。其中主要有《文殊尸利行经》一卷、《虛空孕菩萨经》二卷、《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诸佛护经经》 十卷等。

☚ 道臻   阇那耶舍 ☛

阇那崛多523—600

隋代佛教译经师。法号智藏。健陀罗人。西魏大统元年(535),经于阗,到达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后以北周废佛,拒从儒礼,遂于武平六年(575)与北齐僧宝暹、僧邃、僧昙等10人同往西域取经,求得梵本260部。隋开皇元年(581),与宝暹等返归长安。五年(585),与僧休、法粲、法经等10大德从事译业,先后译出《佛本行集经》、《威德陀罗尼经》、《五千五百佛名神咒经》、《不空绢索观世音心咒经》等典籍37部,176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