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省直辖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轻工基地县 (市)。位于南充市北部。政府驻保宁镇。因阆山四合、阆水环绕、城在其中而得名。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 (前314年) 建县,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清初为四川临时省会,1991年撤县建市。辖23镇36乡,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85.4万。名特产有丝绸、保宁醋。国民生产总值12.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1.48亿元,工业总产值12.37亿元,农业总产值7.64亿元。有张飞庙、滕王阁、锦屏山等名胜古迹。是范目、落下闳、尹枢、陈尧叟、张宪等名人故里。 阆中市 阆中市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距南充138公里,距广元150公里,距成都329公里。东与巴中、仪陇县相邻,西北与剑阁县毗连,西南、正南与南部县接壤,北与苍溪县交界。 阆中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这里相传为中国远古帝王伏羲诞生的地方。商周时代,阆中是巴国北部重镇。公元前330年(战国中期),巴国由重庆迁都阆中。秦统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阆中县治未动,县名不改,是全国少有的至今保持原名的县城。阆中历来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历代封建王朝都在阆中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清政府还曾在阆中设四川省会达17年之久。阆中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有汉、回、藏、蒙古、高山、纳西等19个民族。 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古城风貌得到了天然保护,城内的古街道交错纵横,91条街巷中有20多条街巷仍保持着唐宋时的建筑风格。这些街巷的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构造方法、细部装饰和材料选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阆中古城内的民居属于明清风格,有的具有明代疏朗淡雅味道,有的则具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点,并且多以典雅精致的雕绘艺术为特色。现挂牌保护的居住点143处。临街的小木屋都有外柱廊,出檐数尺,供行人遮阳避雨。建筑布局大部分是四合院。有些院内回廊曲径,古朴典雅,具有南方园林特色。在街道交汇处,往往有楼台拔地而起。 阆中还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著名的“佛都”,众多的寺庙、道观、教堂都保存完好。古城三面环水、一面傍山,人杰地灵,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其中的英雄豪杰更是举不胜举。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初期,后几经兴废,重建于989年。原建筑为唐初滕王李元婴所建,坐落在城北约3.5公里处的阆苑名山之一的玉台山山腰。阁前的平地上矗立着一座石塔,塔呈鱼瓶状。此塔有一种奇妙的视觉效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塔身仿佛都是向一旁倾斜,使游人虚惊之余而赞叹不已。 锦屏山风景区:位于阆中市城南郊,景区濒临嘉陵江,山势独特险峻,花木似锦,山峰连列如屏,世称锦屏。经千余年装点润饰,锦屏更加绚丽多姿,素有“阆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山上有张宪祠、少陵祠、放翁祠、观星楼、八仙楼等建筑。 巴巴寺:占地13000多平方公里,是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伊斯兰噶德林耶教派的创始人太祖阿卜杜·拉希的墓地。寺内砖雕与木雕非常精美,且园林和墓群结合,具有中国西部建筑风格。 汉桓侯祠(张飞庙):景点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大殿、后殿和张飞墓组成。祠内有历代牌匾三十余通。张飞及其子孙、部将的塑像,还有张飞用过的铁鞭以及祭祀用的钟、鼓等物。 万卷楼:为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千古史学名著《三国志》的地方。此楼依山而建,为三层檐楼阁式仿汉建筑,院内有高5米的陈寿铜像。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春秋两季为最佳旅游季节。 阆中有很多的风味小吃,有牛肉凉面、魁子锅旋、糖烧馍、火锅红烧牛肉、豆花酸菜面、牛杂碎面、牛肉水饺、热卤烧腊、保宁白糖蒸馍、川北凉粉和热凉粉等。 阆中丝绸、皮革、地毯、食醋享誉全国。张飞酒相传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阆中保宁醋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 ☚ 绵阳市 广元市 ☛ 阆中市 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中上游,秦置阆中县,历代曾设郡、州、府、道。1991年撤县设市。面积1877.5平方公里,人口86万,四川省直辖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经济以轻工业、旅游业和农业为主。产油料、棉花、猪肉、蛋类等,蚕桑、桐油素享盛名,是国家油桐蚕桑基地。阆中蚕种场是全国最大的制种场之一。以丝绸业为龙头,已形成育桑、制种、养蚕、缫丝、织绸、印染、丝绸服装生产系列。是四川省以丝绸为中心的轻工重点发展基地。还有棉麻纺织、工艺美术、皮革、食品、酿造、机械、包装装璜、化工、建材等行业。列为四川省皮革制品出口基地。名特产“保宁醋”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建有七里坝经济技术开发区。民用机场建成启用。境内名胜古迹有滕王阁、张飞庙、观星楼、伊斯兰重地巴巴寺、锦屏山等。 ☚ 江津市 资阳市 ☛ 000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