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闹元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闹元宵

闹元宵

全名《村姑儿闹元宵》,一作《一丈青闹元宵》。元明间无名氏作。《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著录。今无存本,内容不详。此剧于《太和正音谱》作“一丈青”,一般以为写梁山故事。《录鬼簿续编》作“村姑儿”。或是两剧,今姑置为一剧。

☚ 挝怨鼓   包待制双勘钉 ☛
闹元宵

闹元宵

独幕话剧集。严恭著。1940年10月桂林六艺书店初版。内收《闹元宵》、《凶手》、《挖公路》。

☚ 林友芬   蜕变 ☛

闹元宵

 童儿放学店未开,家家锣鼓喧如雷。新年风物幸无事,买得元宵灯未试。夹雨夹雪七五三,更将走马为筱骖。迎春既过复迎喜,爆竹烧残闹房已。更缚风鸢一尺长,街头又看东风起。
 这是一首以儿歌童谣形式写出的反映清代京师元宵节前后民风民俗的诗。每年元宵节前后,家家户户都敲击锣鼓铙钹,并伴随以歌谣演唱,这就是“闹元宵”。歌谣演唱有各种名目,如 《跳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等等。他们三五人为一队,每人手执一种乐器,其他儿童多人围绕跟从,边走边敲打,满街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这种活动,因是边走边唱,所以俗称‘走马锣’。无名氏写作的《闹元宵》的乐府民歌,便是反映这一具体民俗的。
 这首歌的首二句“童儿放学店未开,家家锣鼓喧如雷”,写的是儿童在春节期间已放假,商业店铺均已关闭,人们闲暇无事。店未开,这里指的是,商业店铺在正月初一至初五这五天中,按例都关门闭店休假。这几日便是家家户户开始庆贺新春,歌唱玩乐之时,到处敲锣打鼓,喧声如雷。
 三、四句“新年风物幸无事,买得元宵灯未试”,写的是新年(即今之春节)过后元宵节将临之时,仍处于新春游乐之期,大家都不去忙于公务或生计,这是新春期间的特色。元宵节虽还未到,但元宵灯却已买来备好,在尚未到上元放灯观灯之时,即“灯未试”之时,人们便开始做这些游乐庆贺活动了。
 五、六句“夹雨夹雪七五三,更将走马为筱骖”,这“夹雨夹雪”既是当时的气候特色,又是他们活动方式的一种名目,这“七五三”均是单数,是否指的是正月初七、初五、初三,今已不敢妄言。正是在这些日子中,儿童均以骑竹马为戏。“更将”是“加之以”、加上的意思。“筱骖”,筱(xiao),小竹、竹箭,这里指竹竿。骖(can餐),原义是一车驾三马,这里指的是马,所以用骖字是为了压韵。可见,筱骖即男孩胯下拖竹竿当马骑的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的竹马即同此。意为此际儿童更为欢悦。争相骑着竹马参加庆贺活动。
 七、八句 “迎春既过复迎喜,爆竹烧残闹房已”,是写元宵节过后的情况,把时间一下子拖后了十几天。意为此时还是娶妻结婚的好时光,“迎喜”即参加婚礼活动,此时也是大放爆竹以示庆贺,夜晚之时还要向新郎新娘 “闹洞房”。这样又为迎新春的活动增添了喜庆色彩。
 九、十句 “更缚风鸢一尺长,街头又看东风起”,把时光又向后拖了些时日,即正月中下旬和二月初时。春风吹起,又是放风筝的好时候。风鸢,即风筝,也称纸鸢。这时,街头巷尾处处放起风筝,人们仰头观望在东风(春风) 中飘荡的纸鸢,春天的景象更加浓重了。
 全诗十句,是反映民俗的民歌中句数较多者。分别写了京师市民春节之后的 “闹元宵”活动、“迎喜”活动和放风筝活动。十句诗紧紧抓住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特色,情绪欢快,语句热烈,也表现了当时的 “喜庆升平”的景象。从这首乐府民歌所反映的内容和心绪来看,当产生在乾隆至嘉庆和道光初年时,即鸦片战争之前的 “承平时期”。

典故“闹元宵”鉴赏和评析 - 可可诗词网

闹元宵

 现在过年,碰着熟人,大家都要喊一句“恭喜、恭喜!”恭喜什么呢?其实不是恭喜发财,是恭喜没被野兽吃掉,又多活一年!这句话有故事呢。
 从前,还是开天辟地的时候,天底下还没房子,都是东一堆、西一堆住在地洞里。这时候,山上全是野兽,比人还多。一年总有一遭,那些飞禽走兽,结帮下山来吃人。人呢躲又无处躲,打又打不过,来一次,就要被野兽吃掉很多人。
 


 人被它们如此吃法就要想法子了。人到底是人,有脑筋的,慢慢的,便想出办法来了。人们想法叫这些飞禽走兽,来吃人的时候也不齐心,争食吃也会弄得你打我,我打你的。一打,就分出高下来了,人在旁边看得很痛快。野兽当中,算来算去,狮子、老虎、豹最凶,只要这三种野兽一叫,那些小角色都会吓跑的;飞禽当中,听见凤凰叫也都害怕。大家一商量,就照狮子的声音,造了一面锣;照老虎的声音,造了一管笳;照豹的声音造了一面鼓;又照凤凰的声音,造了一管箫。摸准这批野兽总是过年那一日来,到了那一日,大家就拿锣鼓、丝竹家伙出来,也不睡觉了,吹吹打打,一直闹到天亮。那些飞禽走兽远远一听,以为狮子、老虎、豹、凤凰已经在吃了,一只也不敢来。到第二天,大家平平安安过了年,当然开心,碰着了,大家都拱拱手,叫声“恭喜,恭喜!”从此,这句话就一直传下来了。
 后来,那些飞禽走兽还不服气,过了年还下山来,大家只好一直敲敲打打闹下去,一直闹到正月半,那些飞禽走兽才死了心,再也不敢来。所以,现在闹元宵都要敲打鼓锣,就是这个来由。

闹元宵nɔu44 y24ɕiɔu213

正月十五元宵夜,人们敲太平鼓、点花灯、舞龙、热闹非凡,俗称~。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活動(附) > 鬧元宵
鬧元宵  nàoyuánxiāo

江南舊俗。元宵節前後家家敲鑼鼓鐃鈸,張燈結綵,十分熱鬧。《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卷二十六引《江南志書·嘉定縣》:“至期則結綵棚於衢巷,懸燈爭勝。白日遊觀名曰看綵色,夜擊鑼鼓曰鬧元宵。”清·顧禄《清嘉録·鬧元宵》:“元宵前後,比户以鑼鼓鐃鈸,敲擊成文,謂之鬧元宵。有《跑馬雨夾雪》、《七五三》、《跳財神》、《下西風》諸名。或三五成群,各執一器,兒童圍繞以行,且行且擊,滿街鼎沸,俗呼走馬鑼鼓。”

闹元宵

闹元宵

现在过年,碰着熟人,大家都要喊一句“恭喜、恭喜!”恭喜什么呢?其实不是恭喜发财,是恭喜没被野兽吃掉,又多活一年!这句话有故事呢。
从前,还是开天辟地的时候,天底下还没房子,都是东一堆、西一堆住在地洞里。这时候,山上全是野兽,比人还多。一年总有一遭,那些飞禽走兽,结帮下山来吃人。人呢躲又无处躲,打又打不过,来一次,就要被野兽吃掉很多人。


人被它们如此吃法就要想法子了。人到底是人,有脑筋的,慢慢的,便想出办法来了。人们想法叫这些飞禽走兽,来吃人的时候也不齐心,争食吃也会弄得你打我,我打你的。一打,就分出高下来了,人在旁边看得很痛快。野兽当中,算来算去,狮子、老虎、豹最凶,只要这三种野兽一叫,那些小角色都会吓跑的;飞禽当中,听见凤凰叫也都害怕。大家一商量,就照狮子的声音,造了一面锣;照老虎的声音,造了一管笳;照豹的声音造了一面鼓;又照凤凰的声音,造了一管箫。摸准这批野兽总是过年那一日来,到了那一日,大家就拿锣鼓、丝竹家伙出来,也不睡觉了,吹吹打打,一直闹到天亮。那些飞禽走兽远远一听,以为狮子、老虎、豹、凤凰已经在吃了,一只也不敢来。到第二天,大家平平安安过了年,当然开心,碰着了,大家都拱拱手,叫声“恭喜,恭喜!”从此,这句话就一直传下来了。
后来,那些飞禽走兽还不服气,过了年还下山来,大家只好一直敲敲打打闹下去,一直闹到正月半,那些飞禽走兽才死了心,再也不敢来。所以,现在闹元宵都要敲打鼓锣,就是这个来由。
☚ 正月十五挂红灯   打灯谜 ☛
闹元宵

闹元宵

山西民歌。属秧歌类。秧歌,是民歌中最富有群众性的一个品种。在我国北方农村,自春节至元宵节(正月十五)期间,多有秧歌活动,那是淳朴粗犷、欢快热烈的歌舞,例如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在有些地区,由于加入扮演人物角色,而发展成为地方小戏。山西的秧歌,有的已具有地方小戏的特色,如繁峙秧歌、武乡秧歌、祁太秧歌等,在清代即已搭台公演,积累了自己常用的剧目。闹元宵是祁太(祁县、太谷)秧歌音乐,且早已作为民歌到处传唱了。旋律为六声商调,以“闪板”(强拍的后半拍)起唱,小7度及11度音程的大跳,赋予开阔、激昂的特色。歌词描述一位农村姑娘,得到母亲的允许,到太原府去参加新春元宵歌舞盛会的激动而欢悦的心情。音乐亲切舒放,于淳朴中带有一点稚气,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 小放牛   风雨归舟 ☛
闹元宵

闹元宵

是“祁太秧歌”的传统曲目之一。作于1956年,为曹东扶在1949年以后的代表作。乐曲描绘了闹元宵的民间风俗场面。引子以大幅度的急速划弦,连续托劈双弦及长摇指法,突出“闹”的气氛。第一段音乐素材取自河南民间吹打乐,采用左手下滑大颤等手法,并以右手指法相配合,好似唢呐在吹奏,曲调平稳流畅,优美动听。第二段是乐曲的主体,作者将豫剧、曲剧等河南地方戏曲素材汇集一体,使曲调活泼谐谑、跌宕起伏。特别是运用独创的左手击弦,配合右手勾、托、抹、剔的手法,模似锣鼓声,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并表现了元宵佳节各种欢腾的场面。第三段吸取了河南曲子“鼓子头”中富有动力性的节奏,以右手划弦及左手和弦,将音乐推向高潮,表现了人们怀着喜乐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 小放牛   喜相逢 ☛
000046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