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间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间谍jiàn dié

刺探情报。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抢攘互间谍,孰辨枭与鸾。李商隐《送从翁东川弦农尚书幕》:献书秦逐客,间谍汉名臣。

间谍jiàndié

挑拨离间,从中作梗。《马陵道》剧四:“俺和他同堂友至契至交,须不是被傍人厮间厮谍。”此挑拨离间义。《百花亭》剧一:“任从些、打草惊蛇,尽教他捏怪排科厮~。”此从中作梗义。

间谍;特务jiàndié tè·wu

【同】 都是名词;都指被收买或派遣,从事刺探敌方情报或颠覆、破坏活动的人。
【异】 “间谍”直接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一般不参加国内外的反动组织;多用于书面语。[例]那几个~是从海上入境的。“特务”必定参加国内或国外的反动组织,但不一定直接受敌方或外国派遣;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后一音节读轻声,汉语中另有“特务”读tèwù,指军队中担任警卫、通讯、运输、侦察等特殊任务的人,此义与“间谍”不构成同义关系。[例]民兵抓获了一名~。

间谍jiàndié

潜入敌方或别国,刺探情报、窃取机密或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的人。
【同】特务

间谍jiàndié

〈名〉潜入敌方或别国进行刺探情报、窃取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间谍战│国际间谍│双料间谍。
【同义】特务。

间谍

(同)特务

搬弄是非

搬弄是非

嚼舌(嚼舌根;嚼舌头) 嚼牙(嚼牙巴;嚼牙龈) 点拨 咬嘴 调唇 调喉(调喉舌) 弄嘴 过嘴截舌 搬口 搬嘴 撺嘴 有喙三尺 喙长三尺 搬喋是非 搬斗是非 搬是斗非 搬是挑非 搬是造非 搬是弄非 簸弄是非 播弄是非 拨弄是非 说是道非 掠是搬非 挑灯拨火
多嘴多舌,搬弄是非:饶舌调唇
 爱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嘴尖舌快 嘴尖舌长 嘴快舌尖 嘴大舌长
到处插嘴,搬弄是非:多嘴多舌 磕牙料嘴 科牙磕齿 嗑牙料嘴 敲牙料嘴
说闲话,搬弄是非:咸嘴淡舌
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弄嘴弄舌 搬唇弄舌 搬嘴弄舌 搬唇递舌 拨嘴撩牙 掉嘴弄舌 掉唇弄舌 调嘴学舌 撩牙拨嘴 弄口弄舌 唇簸嘴 颠唇簸舌 翻唇递嘴 翻嘴弄舌 调嘴弄舌
说三道四,搬弄是非:讲是说非 说嘴说舌 调嘴调舌 调舌弄唇
长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老婆舌头
贫嘴,搬弄是非:争嘴学舌
翻动嘴唇和舌头,用花言巧语搬弄是非:翻唇弄舌
挑拨,搬弄是非:斗喋
 两面挑拨,搬弄是非:两面二舌
玩弄两面手法,搬弄是非:两面三舌
离间,搬弄是非:间谍
爱搬弄是非:一口三舌
好事者爱搬弄是非:鹦哥绕舌
一有机会就搬弄是非:遇事生非
一遇机会就兴风作浪,搬弄是非:遇事生风 遇事风生 遇事生波
(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搬弄是非)

☚ 挑事   离间 ☛

特工

特工

做侦察工作的人:探 鹭堠
军中从事侦察工作的人:探子 奸人 间者
从事侦察工作的骑兵:探马 探骑
暗中侦察情况、必要时担任向导的人:眼目 眼线 线子 线儿 线索
秘密侦探的眼线:暗线
做秘密侦察工作的人:谍人 暗差 暗查暗探 密探 间探 细作
间谍,暗探:谍者
官府的密探:察子
刺探的人:詗伺
刺探情况兼司传喻通告之职的人:谍夫
刺探情报的人:詗人
刺探机密或侦察案件的人:侦探
从事谍报工作的人:
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耳目(安插~)
布置在对方内部暗中探听、传递消息或进行其他活动的人:内线
专在某处探听消息、收集情报的人:坐探
给敌人刺探消息的人:奸人 奸细
经过特殊训练,从事刺探情报、颠覆、破坏等活动的人:特(特务)
包探,特务:包探 包打听
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简称:匪特
敌方的特务人员:敌特
潜入敌方或外国探听情报的人:间(间者;~谍) 谍(谍人;谍间) 俔 谏游侦 细作
敌方的间谍:贼谍
敌方派遣的刺探我方机密情报的间谍:敌探
潜入敌方刺探情报、机密,进行扰乱、颠覆活动的人:反间
暗中派往敌方进行反间或侦察等活动的使者:间使 密使
隐藏在对方内部做策应之事的人:内应 内主
身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便衣(~警察;~特工)

另见:士兵 任务 特别 刺探 消息

☚ 军人的互称   军队 ☛

间谍jiàn dié

刺探情报的侦探。《史记·李牧传》:“谨烽火,多~~。”

间谍spy

以秘密或伪装方式在交战一方作战区内搜集或设法搜集情报,并企图将情报递交敌方的人。只要是符合上述条件的人,无论其国籍和身份,均应被视为间谍。1922年《空战规则草案》第27条规定,交战国或中立国飞机上的任何人,“以隐蔽行动或伪装在空中取得或试图取得交战国管辖范围内或军事活动区内的情报以图告知敌对一方,”应被视为间谍。由于上述间谍定义中最为关键的标准之一是以秘密或伪装方式,即对被搜集情报一方采取欺骗手段,使其难以判断该情报人员的身份,因而,1907年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第29条第2款规定:“没有伪装而深入敌军作战区搜集情报的军人不得被视为间谍。同样,因负责将信件送交本国军队或敌军而公开执行任务的军人和平民也不得被视为间谍。被派乘气球递送信件或通常在军队或地方的各部分之间维持联络的人亦属此类。” 1977年《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第46条规定:“在敌方控制领土内为冲突一方搜集或企图搜集情报的该方武装部队人员,如果在其行事时穿着其武装部队的制服,即不应视为从事间谍行为”;“冲突一方武装部队的人员,如果是敌方占领领土的居民而在该领土内为其所依附的冲突一方搜集或企图搜集具有军事价值的情报,除其通过虚假行为故意以秘密方式搜集或企图搜集情报外,即不应视为从事间谍行为。”根据1907年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构成间谍的搜集或企图搜集情报的行为必须是发生在“作战区”内的行为,这一限制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实践中几乎受到完全的规避,如美英两国通过在军事手册或国内刑事法典中对作战区的扩大解释,实际上将“作战区”的范围扩大至交战国整个或相当一部分领域,对在此扩大范围内从事搜集或企图搜集情报的行为,一律视为间谍处理。自古以来,间谍行为被视作刺探敌情及地形的必要手段,属于正当的害敌手段,其本身不构成战争犯罪。但各交战国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在捕获间谍后,一般都依本国军事刑法或普通刑法严加惩处。到目前为止,各项国际公约实际上都确认并肯定这项作法:首先是剥夺间谍作为战俘的权利(《第一议定书》第46条第1款);其次,根据1949年《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规定,有明显间谍嫌疑的被占领土的平民,将丧失该公约规定的通讯权利;最后,《公约》第68条中将间谍罪与严重破坏占领国军事设备之罪行或故意犯罪致一人或多人于死亡之案件等同,承认占领国有对其处以死刑的权利。各国际公约对间谍本人的保护,仅限于1907年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第30条关于“当场逮捕的间谍不得未经预先审判而受到惩处”。另外,对间谍的惩处仅限于现行犯,冲突一方武装部队的成员“除在从事间谍行为时被俘外,不应丧失其享有战俘身份的权利,并不得予以间谍待遇”(《第一议定书》第46条第3款)“重归所属部队而日后被敌方俘获的间谍,应作为战俘对待并对他过去的间谍行为不承担责任”(1907年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第31条)。航空器机组人员或其所载乘客在离开航空器后从事的间谍行为,应受1907年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的约束(1922年《空战规则草案》第28条)。关于非军人是否同样享受间谍责任的豁免,各公约没有明文规定,但各国军事手册中,一般都是肯定的。

间谍

❶由外国(地区)情报机关派遣或指使,进行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或颠覆破坏等活动的情报人员。
❷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交战各方为了取得情报而向敌方控制领土内派出的收集情报的人员。

间谍

间谍

❶在国际法上,指战时化装潜入交战一方作战地区秘密收集或企图收集情报供交战他方利用的人。
❷在我国,指参加外国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的派遣任务,或者为敌人窃取、刺探、提供情报,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的人。为反革命罪的一种。本罪的主体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

☚ 庇护   间谍罪 ☛

间谍間諜jiān dié

离间,刺探。《眼科龙木论·王问序》:“余观韬钤诸书,阴阳变化,纵横间谍,天地人事之纪,莫不详究。”

间谍

spy;espionage(agent)


间谍

spy

间谍

spy;secret agent
双重~double agent/~飞机spy plane/~活动espionage/~网spy ring; espionage network/~卫星spy satellit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