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综合征
间脑包括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丘脑后部及丘脑底部等部分。每部分均有许多细胞核团及其独特的功能. 丘脑下部是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所谓间脑综合征(Diencephalic syndrome)者专指由于局部慢性病变(如感染、中毒、血管病变、外伤或肿痛) 引起的丘脑下部功能障碍。1933年Lampl提出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
临床表现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为主,患者多汗,体温调节不稳定或双侧肢温不对称,有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变,血压不稳定或双侧不对称,毛发增多或脱发,指甲变形,脱皮,并可有肥胖、月经紊乱等内分泌改变.婴儿时期出现的间脑综合征可致消瘦及生长不良,但智能正常。以上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出现。有时患儿出现发作性颜面潮红或苍白,流涎,流泪,出汗,尿频,尿多,瞳孔散大或缩小,肠蠕动增加,血压、心率及呼吸改变,甚至意识障碍,以上现象称为间脑癫痫。发作时以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症状为主,但常为混合性,尿17-羟皮质类固酮排泄增多或减少。
丘脑下部为一很小的区域,包括32对神经核,任何病损均不可能仅损及单一功能; 且某一种植物神经功能的单独改变也可见于其他疾病。由于累及邻近大脑脚或脑干,尚可出现其他神经系体征,如颅神经麻痹,反射及肌力改变,共济失调等。若因肿瘤引起,则可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因此,确诊为间脑综合征需要有多种症状合并存在。
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有病因可寻者,可按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