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问题解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Wenti jiejue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的过程,简单的问题,只需直接恢复已知的解决办法,结合现有条件,得出必然的结论。如已知三角形底边和高,求其面积的问题,就只需回忆出公式S=1/2ah再作代数运算即可;很多情况下,问题本身就不够明确,解决方案更是未知的,可能有很多答案,也可能根本没有答案。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❶发现问题。在对外部条件进行初步判断后,提出有一定现实性的目标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❷分析问题。对问题的要求和现有条件进一步加以明确,把握其实质,缩小要求与条件间的距离;
❸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方案,尝试实现目标;
❹检验假设。通过实际操作或摸拟等方式证实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发挥实际作用或符合已知原理)。问题解决的实质是如何缩小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为此可以采取多方面的策略,既可以用算法策略,即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提出来,然后逐一进行试探而找出可行方案;也可以用启发策略,即根据经验,选择某种自己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案,如棋手对某一步棋的下法的选择;可以进行正向探索,即设法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使之逐步接近目标状态;也可以进行逆向探索,即改变目标状态,提出次一级的目标,逐步接近起始状态,如为了开车从甲地到达乙地,可以在交通图上从乙地出发逐步查找到达甲地的路线。这种暂时撇开问题的初始条件,而提出可以直接达成目标的条件并把如何达到这些条件作为当前目标的策略,又叫手段—目的分析,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多个步骤的手段—目的分析,每次提出的子目标也往往只止一个。创造性问题解决要求用独特的方案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成果,为此应大力发展发散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对当前信息和已储信息重新加工,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❶流畅性。即一定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表明了反应的速度;
❷变通性。即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如砖头的作用,能举出盖房、铺路、砌灶等,表明范围都局限在建筑用途,变通性较小;如能举出盖房、作武器、作玩具、作枕头、垫家具等,就表明变通生性大;
❸独特性。即发散项目的罕见程度,如有的儿童举出砖头可以磨成粉作颜料,其它人极少提出,独特性较高。与发散思维相对的是聚合思维,即根据熟悉的规则,从已有信息中产生一定的逻辑结论,方向性、条理性都很强。在提出假设时更多应发挥发散思维的作用,而在选择和检验假设时,则必须有聚合思维的参与。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完成,还需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如华莱士指出,创造性思维通常包括:
❶准备期。即积累有关知识经验,尝试已知的解决办法;
❷酝酿期。经过深入思考之后将问题暂时搁置,使探索通过某种潜意识过程继续进行;
❸豁朗期。长期酝酿后新的解决方案突然出现,也叫顿悟期;
❹验证期。在这里,豁朗期的情况明显表现了直觉和灵感的作用应予肯定和重视,但充分的准备和酿酿是其前提,通过检验加以补充、修正也十分必要。

☚ 定势   表象 ☛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1)泛指由问题引发并指向其解决的思维活动。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动物为对象,有字谜游戏问题、谜箱问题、接棒问题、容器倒水问题等,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机制有E.L.桑代克的试误说与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之争。R.M.加涅则主张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是发现过程,其中既包括试误也包括顿悟。(2)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指一系列指向目标的认知操作过程。亦即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指向的认知操作序列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其特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拥有认知成分、思路和策略;采取一系列操作程序和方法。它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即使用已有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另一类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即运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如一个儿童把凳子摆放在桌子上,取下高出的一件东西,当他第一次这样做时就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以后再这样做就属于常规性问题解决了。问题解决包括四个阶段:(1)收集信息。明确目标、结果和障碍,将有用的信息从无关的信息中分离出来。(2)提出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试误法、手段-目的分析、逆推法、大脑风暴法等。(3)决策实施阶段。对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权衡比较,综合运用认知策略与无认知策略形成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付诸行动。(4)评价阶段。行动计划实施后,根据它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进行评定,若未达到,还要考虑其他的行动计划。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探索问题空间的思维过程。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根据问题解决的效果可分为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 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把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2) 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是一系列认知操作;(3) 操作认知性,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有认知操作的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由以下阶段构成: 建立问题表征、制定解决方案、重构问题表征、执行计划与检验结果。

☚ 问题空间   问题解决定势 ☛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

指个体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对问题情境加以处理,使其有结果的思维过程。具有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和操作认知性的特征。其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现(或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其过程是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即“算子”),将问题从初始状态,通过一系列中间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除了问题本身的结构外,还有动机、联想、定势以及学习的态度等。

☚ 定义不良问题   问题表征 ☛
000006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