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问题小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五四运动后两三年间在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最早出现于《新潮》作家,后冰心写了大量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才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这股创作潮流是五四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同时也受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叶圣陶等。他们关心和探讨社会人生诸问题,但作者所关注的具体问题不同,思想艺术倾向也有所差别。其中以冰心的问题小说最有代表性。她的小说或反映对封建制度和封建家庭的不满,或表现对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遭遇的同情,或描写下级官兵的生活,控诉军阀混战的罪恶等,具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但问题小说的作家大都是“只开药方,不问病源”,作品题材比较狭窄,在艺术上也存在着概念化的倾向。1923年以后,这些作家逐步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创作出不少富有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品。

☚ 学衡派   爱美剧 ☛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以探索、研究、反映人生社会问题为中心内容的小说。“五四”初期,受启蒙主义思潮和易卜生社会剧等外国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许多作家,在《新潮》、《晨报副刊》、《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为数众多的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以家庭、婚姻、人生、社会为题材,提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地位、人的作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等一系列人生课题,以反对压抑人、抹杀人的封建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从文学角度对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现实弊端展开了猛烈的冲击。主要作家有冰心、叶圣陶、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人。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品有《去国》、《超人》、《这也是一个人》、《海滨故人》、《微笑》、《缀网劳蛛》等。问题小说的大量涌现,是“五四”时期作家思想初步觉醒的反映。但由于作者憎恶现实又无力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问题小说的主导倾向是“只问答源,不开药方”、“对于‘将来如何’一问题”一般采取躲避正面答复的态度(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五四”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作家思想的变化,问题小说创作也逐渐减弱。

☚ 日记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 ☛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通过生活情节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地提出一定的社会人生问题的一种小说。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赫尔岑的《谁之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列宁评论《怎么办》时指出:“这才是真正的文学,这种文学能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鲁迅在《狂人日记》、《祝福》,《伤逝》中,提出了反封建和改革社会的问题,他说“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冰心全集·自序》:“那时几乎每星期有作品,而且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妹》之类。”这是“问题小说”。赵树理说:“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些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
问题小说虽以社会及人生问题作为构思中心,但仍是从生活出发发现问题,不是从问题出发图解生活。这种小说富有现实性和时代感,在提出社会人生问题的同时,应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应显示出解决问题的社会本质力量和历史前进的趋向,把揭露矛盾和向往光明统一起来。问题小说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应多样化,力求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和完美,避免公式化概念化,以期满足读者多样的艺术审美要求。

☚ 历史小说   战争小说 ☛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一种小说。始于19世纪中期,英国盖斯凯尔夫人的《露丝》(1853)是较早的问题小说。有的作品非常注重对读者施加影响,使之在某个问题上站在作者一边,称这种小说为宣传小说更合适,如斯陀夫人的反奴隶制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我国的问题小说出现在“五四”时期。代表作家作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许地山的《春雨之夜》等。这些小说在艺术上采取“写实”手法,多用口语,在思想内容上不同程度地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 讽刺小说   微型小说 ☛
问题小说

391 问题小说

以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始于“五四”时期。这类小说是在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多反映妇女、家庭、婚姻、恋爱等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旨在揭露、批判社会罪恶,唤起人们的觉醒,表现了作家注重人生,关心社会现实的进步倾向。但其作品往往只能指出社会弊病之所在,却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和出路,因而使读者陷于茫然。代表作有胡适的《一个问题》、汪敬熙的《谁使为之》、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等。“问题小说”在当代亦有影响。

☚ 现代派   乡土文学 ☛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wenti xiaoshuo

现代文学现象,流行于“五四”时期,由于与当时广为讨论的各种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相呼应,同时受到外国文学中一系列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等进步倾向的影响,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人生派”作家群把探讨人生、指导人生看作是文学的主要责任,创作了一大批以家庭、妇女、婚恋、伦理、劳工等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问题小说”。
“五四”时期创作“问题小说”的作家,大都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较著名的有:叶绍钧、冰心、王统照、许地山、庐隐等人,此外,新潮社的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等也创作了一批问题小说。其中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汪敬熙的《谁使为之?》,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等,都是当时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小说”。这些作家的创作使“问题小说”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流。尤其是冰心创作的“问题小说”,成就较为突出,其作品中充满哲理的人生思考和所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产生和流行,体现了广大作家高度的时代责任感,也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社会现实的主要潮向。然而,“问题小说”既然是时代社会的产物,因而也必然受到时代和作者本人的局限,它往往只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重与思考,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后来,“问题小说”逐步演变为更为宽泛的文学概念,泛指那些凡是以揭示某种社会问题为主要创作意图的小说。如40年代以后,赵树理曾把自己带着实际问题创作的作品称为问题小说,新时期以来的某些回顾历史,引起人们反思的作品也被称为问题小说。问题小说已成为中国现当代作家密切关注现实人生的重要创作形式和优良传统。

☚ “为艺术”的文学   身边小说 ☛

问题小说

新文学运动中提倡现实主义的一批作家写的、以探索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小说。其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庐隐等。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周作人说: “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这种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 (《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陈望道、沈雁冰等认为,问题小说是 “以劳工问题,子女问题以及伦理、宗教等等问题中或一问题为中心的小说。”(《问题小说》)初期问题小说中的部分作品专以 “美”和 “爱” 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大部分则提出问题而不提供答案。主要作品有胡适的 《一个问题》,汪敬熙的《谁使为之?》,罗家伦的 《是爱情还是苦痛》,叶绍钧的 《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

☚ 孤岛文学   民歌体诗歌 ☛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为题材的一种小说。始于19世纪中期,英国盖斯凯尔夫人的《露丝》(1853)是较早的问题小说。有的作品非常注重对读者施加影响,使之在某个问题上站在作者一边,称这种小说为宣传小说更合适,如斯陀夫人的反奴隶制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我国的问题小说出现在“五四”时期。代表作家作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许地山的《春雨之夜》等。这些小说在艺术上采取“写实”手法,多用口语,在思想内容上不同程度地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 讽刺小说   戏曲改革运动 ☛

问题小说

problem nove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