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暴雨
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为暴雨,大于10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200毫米为特大暴雨。通常以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表示某一地区暴雨的多寡。长江流域除金沙江的中上游、雅砻江上游、大渡河及岷江上游约40万平方公里地区基本无暴雨外,其他广大地区均有暴雨发生。在中下游地区,年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上游,是自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向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递减;山区的暴雨多于河谷及平原地区。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在5日以上的多暴雨区有5处,即:(1)江西暴雨区,主要位于江西东北部至安徽黄山一带,为长江流域范围最大的一个多暴雨区;(2)川西暴雨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3)湘西、鄂西南暴雨区;(4)大巴山暴雨区;(5)大别山暴雨区。上述5处多暴雨区有两处在长江上游北岸,是宜昌以上地区雨洪的主要来源。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分布与暴雨的分布大致相似,但频次明显减少。平均每年出现1天的大暴雨区有5处,与上述暴雨区相同,但范围缩小。这5处多暴雨区中,以湘西、鄂西南暴雨区出现大暴雨的机会最多。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上述5处多暴雨区的中心地带,平均5年出现一次。单站连续暴雨日数一般为2天,在多暴雨区里可长达4天。实测最大24小时单站雨量是1951年8月17日发生在江西省庐山植物园的900毫米。最大3日单站雨量是1935年7月3~5日发生在湖北省五峰县的1076毫米。长江流域一日暴雨笼罩面积,中下游地区多比上游大。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出现在4~10月,但中下游南岸出现在3~11月。有少数地区,几乎全年12个月都可能出现暴雨。川西高原只在7~8月才有暴雨。出现暴雨最多月,中下游南岸和乌江下游为6月;中下游北岸、汉江中下游、清江流域、乌江上游为7月;四川盆地为8月;雅砻江四川冕宁一带、渠江上游、汉江上游、长江三角洲南部为9月。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在长江上游北岸和汉江,以西南低涡为主;金沙江、乌江流域以冷锋低槽、南北向切变和长江横切变为主;长江中、下游则以梅雨锋和热带风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