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系闸坝复航工程
据普查资料,1985年底,长江水系干支流河道上共有碍航闸坝916座。碍航里程1.98万公里。碍航情况以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较为严重,共有碍航闸坝850多座,碍航1.6万公里。80年代中后期,在水利、交通两部“综合利用水资源解决碍航闸坝复航领导小组”领导下,对主要可通(复)航的河流闸坝进行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国家和地方共同筹资,分期实施的方针,先后实施复航工程,到“八五”期初,已分别完成的主要复航工程有:湖南省马凌航线马家吉、唐家嘴船闸两座;四川省嘉陵江马回电站船闸1座,涪江三块石、永安、螺蛳池3座船闸工程;湖北省汉北河加级船闸,内荆河水系习家口船闸、下新河船闸、东干渠徐李船闸,广济内河官桥船闸、童司牌船闸,金水新河口船闸;安徽省新桥、九里沟、华阳、枞阳船闸;江苏省芜太运河下坝船闸等。还有一批工程在建,使复航工作有了良好开端。在坚持对效益好,地方要求迫切,综合利用价值高的资源性河流,和以水运为主的老少边穷地区的河流重点安排的原则下,将继续对54处闸坝(首期35个)实施复航工程。其中有四川省的涪江、巴河、琼江、濑溪河、笋溪河等11处,贵州省的锦江2处,湖北省的内荆河水系,通顺河、府河及鄂东四水、两湖、两河等26处,湖南省马凌航线、涟水等5处,江西省的抚河、渌水、袁河等9处,安徽省望江河等,将使长江水系复航工作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