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期停滞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期停滞论Secular-Stagnation Thesis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在凯恩斯学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长期停滞论”,用以解释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增多和投资减少等现象。这种理论认为成熟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因素,同样可能导致总需求达不到充分就业所必需的水平,所以发达国家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足,不仅是周期性问题,而且是这种经济的特点。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例,处于经济成熟时期的美国,人口增长缓慢,边疆开拓停止,技术发明使资本使用得到节省,但也因此造成投资机会日益减少,失业的长期趋势不断发展,导致经济停滞的出现。 长期停滞论Secular Stagnation Theory解释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现象的一种经济理论,由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汉森系统论述。凯恩斯在 《通论》 中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储蓄率的提高、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以及资本积累所造成的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经济之中,并造成大量失业的存在。汉森在《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1941)一书中则进一步指出,从产业革命到本世纪初,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新领土的开拓等造成了强大的投资诱因,使得各国实现了生产的迅速增进; 然而到20世纪20年代后,过去的投资诱因逐渐削弱,经济亦进入了长期停滞的阶段。为了克服这种状态,需借助于政府强有力的作用,利用政府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保证充分就业的实现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汉森的看法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赞同,但也有不少反对意见,如熊彼特就曾指出,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 长期停滞论Secular-stagnation Theory亦称“经济成熟论”、“过度成熟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将进入长期停滞衰落阶段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哈维·汉森于1939年提出。认为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时期。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阻碍了对产品需求的增长,新领土开拓完毕等原因,投资机会日趋枯竭,私人投资极大衰落,这就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衰退、慢性失业大量存在的长期趋势。主张大力加强公共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长期停滞论解释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现象的一种经济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Hansen, Alvin Harvey,1887—1975)系统论述。1936年,凯恩斯(Keynes, John Maynard,1883—1946)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国家干预的经济学说,认为导致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须依赖国家的需求管理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凯恩斯指出: 由于长期以来储蓄率的提高、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以及资本积累所造成的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经济之中,并造成大量失业。汉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英、美等发达国家所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并不仅仅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问题,而是它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重要特点。1941年汉森在《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一书中指出: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新领土的开拓等造成了强大的投资诱因,使得各国实现了生产的迅速增长;然而到20世纪20年代后,过去的投资诱因逐渐削弱,经济亦进入了长期停滞的阶段。为了克服这种状态,须借助于政府强有力的作用,利用政府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保证充分就业的实现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长期停滞论 长期停滞论Secular-Stagnation Thesis又称“成熟经济论”。认为资本主义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后造成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领土开发条件逐步减少使其进入了长期停滞阶段的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 (Alvin Hansen,1887~1975年) 在凯恩斯 (John M. Keynes)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零增长率理论 增长极限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