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征 长征七言律诗。毛泽东著。作于1935年10月,发表于《诗刊》1957年创刊号。这是一首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首联突出红军长征路上不怕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中间两联对长征作了具体描写。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看来恰似翻腾的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在红军脚下犹如滚动的泥丸,“水拍云崖”,“桥横铁索”,一暖一寒,两相对照,极写红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尾联总结全诗,进一步突出红军乐观豪迈的革命气概。全诗通过典型的场景,高度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塑造了红军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 断章 距离的组织 ☛ 长征chángzhēng❶长途旅行或行军 长征chángzhēng❶ 〈动〉长途旅行:开始长征|长征了八个月。 长征chángzhēng长途旅行;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从江西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changzheng长途旅行;长途出征;特指1934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万里~|~是播种机|发扬红军~精神,艰苦创业 长征cháng zhēng动词。长途出征,比喻长期地向奋斗目标前进,用于褒义。 长征chánɡzhēnɡ长途旅行,长途出征;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远行。多指军旅远征。王昌龄《从军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远行 远行迈(长迈;远迈;遥迈;缅迈;行迈;遐迈;于迈) 逴(逴行) 征(于征;徂征;遐征) 远适 远逝远足 远去 远跖 远蹈 远跖 长行 麟行 粗行 行縢 逾远 涉远 遐步 遐逝 遐举 历远 高蹈 鸿翥 膏车 摇鞭 ☚ 起程 步子 ☛ 出征 出征征 出车 另见:出兵 出战 作战 ☚ 行军 撤退 ☛ 长征cháng zhēng远行,远征。王昌龄《从军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长征 258 长征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3年10月,蒋介右控制的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领导,使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即第一方面军) 被迫于1934年10月从闽南和赣南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红军连续突破4道封锁线后,在贵州境内冲过乌江天险,进占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至3月,中央红军4渡赤水后,歼敌20个团,接着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西进云南。5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6月进至川西懋功,与同年3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退出的第四方面军会合。6月下旬,红军继续北进,翻过大雪山,到达松藩附近的毛儿盖。中共中央决定,北上部队分左、右两路进军。红军越过草地到达巴西、阿坝后,张国焘竟违抗命令,分裂红军,擅自率左路军再度南下西康。党中央坚持北上抗日主张,率中央红军主力沿白龙江北进,突破天险腊子口,于10月19日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军第二方面军自湘鄂川黔根据地出发,经过长征,在西康和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于1936年10月一齐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的大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的全国红军战略大转移,开创了全国革命新局面。 ☚ 四一二政变 西安事变 ☛ 长征红军第一方面军、二十五军、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先后实行的战略转移,通称长征。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根据地。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并于6月间与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一带会师,后因张国焘进行分裂活动,率军南下,退到甘孜。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并于1936年7月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共同编成红二方面军,并同四方面军官兵一起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红二、四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❶远征;远程旅行。李颀《古意》诗:“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长征chang zhengthe Long March 长征going on an expedition;making a long march 长征long march 长征long march;expedition 长征见“二万五千里长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