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狼★★★ 01687名

láng 名哺乳动物,形状像狗,耳朵直立,尾巴下垂,毛多为黄灰色。昼伏夜出,主要捕食鹿、兔等动物,也伤害人畜。
一种外形似狗,性残暴的哺乳动物。可以单用,常用在固定词组中或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奔豕突|~吞虎咽|~心狗肺|~狈|豺~|中山~。 【词语】 狼奔豕突 狼狗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字源解说 狼,甲骨文 = (良,好的,如意的)+ (犬,猎犬),表示好猎犬。造字本义:最好的猎狗,即高大威猛的猎犬。篆文 将甲骨文的“良” 写成 。隶书 将篆文的 写成 。古人称高大凶猛的猎犬为“狼”,称娇小漂亮的宠物狗为“狈”* ;称狼与狈交配时形成的两狗大小落差夸张、勾连不可进退、旁人难以正视的尴尬局面为“狼狈”。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从犬,良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狼,形似犬,尖锐的头,白色的颊,高耸的部前,开阔的后部。字形采用“犬”作边旁,“良”是声旁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良
【同音字】 lá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