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史zhǎng shǐ

官名。韩翃《送海州姚别驾》:少年为长史,东去事诸侯。

长史

长史

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

☚ 别驾   常山真定 ☛

张融444—497

字思光。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南朝齐文学家。宋孝武帝时,始为新安王参军,出为封溪令。后举秀才,对策中第,为尚书殿中郎,不就,改仪曹郎。因鞭挞属吏免官。入齐,任长沙王镇军。竟陵王征北谘议,并领记室。官至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原有文集二十七集、《玉海集》十卷、《大泽集》十卷、《金波集》六十卷、《少子》五卷,均已散佚,明人辑有《张长史集》。
索引:张融,思光,长史。


张旭?—?

字伯高。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唐代书法家、诗人”。“吴中四士”之一。初为常熟尉,后任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法,尤精草书,每醉后,呼号狂走,然后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世称张颠、草圣。《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索引:张旭,伯高,长史,草圣、张颠。

长史

长史

官名。〔1〕汉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属官有长史,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也设长史,其职务相当于国务机关的秘书长,职任甚重,号称三公辅佐。三国、晋、南北朝相沿不改。〔2〕两汉边郡太守属官有长史,辅佐太守,掌一郡兵马。又将军幕府中也有长史,为幕僚长。长史分领军队作战时,即称将兵长史,班超即曾任此职。东汉也置西域长史,领兵护领西域。魏晋以后,州郡官多带将军开府,遂与司马同为州郡佐官。〔3〕南朝王府始设长史,诸王多以年幼出藩,长史遂代行州府事。北朝与隋略同。

☚ 明府   别驾 ☛
长史

长史

官名。(1)宋大都督府及都督府置长史为长官,职务相当府尹。缺则以知府事、通判等代其职。(2)宋诸州府有长史、司马、别驾,均称上佐官,无定员,无实际职掌,仅用以特恩授士人,或安置贬降官员。

☚ 都督   司马 ☛

长史

官名。两汉时为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或太尉、司徒、司空)属官。又边郡也置长史,辅佐太守,掌一郡兵马。唐永徽中曾改别驾为长史,后与别驾并置于都督府、都护府及上、中等州,号称上佐,各一人,官品自正四品上至正六品上不等,协助处理府州公务。大都督府长史为从三品,常代行都督之任。中期以后,长史职务转轻。

长史

(一) 官名。秦置。西汉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属官均有长史,东汉三公府 (太尉、司徒、司空) 也设长史,为幕僚长,权势极大,为三公辅佐。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后汉书·百官志》。
(二) 两汉边郡太守的属官有称长史者,辅佐太守,掌一郡兵马,其统兵作战的称为将兵长史。又两汉将军的属官也设长史,为幕僚长。
(三) 南朝王府设长史,当时诸王多年幼出藩,长史代行州府实际政务。北朝之制略同。历朝天府也设长史,总管府内事务。见《通志·职官六》、《清通典·职官》。

长史zhǎng shǐ

即长史官: 说着,只见(西平)王府~来禀说,“守门军传进来说,主上特派北静王到这里宣旨,请爷接去。”(一○五·1333)

长史zhǎng shǐ

〖名词〗
辅佐丞相及三公处理政务的官员。在《前出师表》中指张裔(1)。《诸葛亮前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

长史

官名。秦置,汉时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均有长史。诸葛亮《出师表》:“侍中、尚书、~、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长史

官名。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皆以长史为佐官。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皆设有长史,职任颇重,号为“三公辅佐”。将军幕府亦有长史,得分领军队作战。魏、晋以后,州刺史多带将军号,其开府则以长史、别驾、司马为佐官。唐代都督府有长史,因大都督常以亲王遥领,长史实为大都督府长官,位尊职重。玄宗后,大都督府长史多充节度使。另有诸州长史,名为刺史之佐官,实为虚衔,无实际职掌,有时可代刺史巡视属县。此外,自魏、晋以来,诸王府皆置长史,总管府内事务,至明、清无改。

长史

职官名。❶秦时军吏。
❷秦置边郡,掌边郡兵马的首领亦称长史,秩六百石。

长史

官名。清代满洲亲王、郡王、公主府内皆设1人为之,正三品,总管府中之政令。因清代王公无封邑,其在府中仅管一般事务而已。

长史

长史

官名。秦始置。此后历代皆置。汉以后王府、将军府,丞相府及州郡均置长史,为府中众官之首。《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汉书·百官公卿表》: “相国、丞相,皆秦官……有两长史,秩千石。”“太尉,秦官……有长史,秩千石。”“郡守,秦官……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 《旧唐书·职官志三》: “左右卫: 大将军各1员……长史各1人,(从六品上) ……”“王府官属: ……长史1人,(从四品上) ……长史、司马统领府僚,纪纲职务。” “大都督府: 都督1员,(从二品);长史1人,(从三品); ……” 《清史稿·职官志四》: “王公府属各官: 长史 (从三品),亲王、世子、郡王、长子府各1人。”

☚ 长   长吏 ☛
长史

长史

官名。秦始置,汉至南北朝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掌兵马。唐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1人,从五品。至清,亲王府、郡王府置长史,理府事。

☚ 行事   司马 ☛

长史

古代职官名。秦时军吏。秦置边郡,掌管边郡兵马的首领亦称长史,秩六百石。

长史

官名。清沿袭历代王府制于宗室王府、公主府设此以综理府事。亲王、郡王府长史,授文职正三品;固伦公主府长史,授武职正三品虚衔,和硕公主府长史,授武职正四品虚衔,均兼副内管领,食六品单俸,戴孔雀翎。其制以长史兼规谏诸王行为,诸王如有违禁(如关厢放鹞)、违制(如百日内剃头)受处分,其长史一并议罪。蒙古亲王、郡王府中长史,每逢王公“年班”必随进京,并可参加各种宴会。

长史zhǎng shǐ

官名,战国末年秦有此官,秦时丞相、将军之属官中皆有此官,有的是文职,掌参谋、文书之类,有的是武职,掌领军作战。《史记·李斯列传》:"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汉书·陈胜项籍传》:"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将秦军行前。" 西汉时丞相、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皆置长史,为事务长官。西汉将军也置长史,为幕僚之长。东汉太尉属官有长史,俸千石,掌诸曹事。司徒、司空的属官也有长史,其职事与太尉长史类同。将军府也置长史,如大将军窦宪的长史,俸中二千石。有的将军府长史也带兵,称将兵长史。两汉边郡也置长史,为太守佐官,出领边防兵。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窦融传》。 魏、晋、南北朝多沿汉制。唐代十六卫多置长史,从六品上,掌判诸曹、五府、外府廪禄,卒伍、军团的名数、器械、车马的多少,小事专达,每年秋天帮助大将军考查下属官吏。王府也置长史,从四品上,掌管府僚,管理府中事务。都督府也置长史,大都督府长史为从三品,中都督府长史为正五品上,下都督府长史为从五品上。大都督长史常出任节度史,如扬州等地的节度使,即以大都督府长史的身分担任的;虽名为幕僚之长,实为统帅。大都护府、上都护府皆置长史,正五品上,为幕僚之长。州刺史的属官也有长史,从五品上,为刺史的佐官,无实职。宋代大都督府也置长史,为大都督之副。清代亲王府、郡王府、世子府、长子府都置长史,从三品,掌理府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一》、《新唐书·百官四上下》、《宋史·职官七》、《清史稿·职官四·王公府属各官》、《通志·职官六》、《通典·职官十五·总论郡佐·长史》。

长史

官名。战国秦置,为顾问参谋之职。西汉沿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将军府皆置为僚属之长,总管府务。丞相长史员二人,秩千石,除总管相府事务外,亦可代表丞相参预政务,职任颇重。边郡亦置,佐太守掌兵马,秩六百石。东汉时三公府、诸将军府及边郡沿置,署领府中诸曹事务,司徒长史佐府主理朝务,权任最重。魏晋南北朝时诸王府、三公府及诸将军府皆置,南朝诸王出镇时多年幼,即以长史代掌府务,成为实际上的府主,故多选用亲信重臣充任。隋、唐时期诸王府、都督府以及各州府等沿置,大都督府长史可兼本镇节度使职。但唐中期以后,长史的职权渐为幕僚所取代,遂成为闲职。五代沿置。

长史

官名。初为秦置,李斯入秦后曾任长史,其职任不详。西汉初年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府各设长史,秩千石,为众吏之长,职无不监,号为三公辅佐。东汉太尉、司徒、司空府沿置不改。两汉邻接少数民族的各边郡太守属官亦有长史,辅佐郡守,掌一郡兵马。太守身亡或患病时代行其职务。统兵作战者亦称将兵长史。又汉代将军之属官亦有长史,以总理幕府,参赞军务。后,历代州郡牧守下多设长史,王府也设长史。

长史

官名。(1) 战国时秦国始置,为诸史之长,职无不监。《史记·李斯列传》记“秦王拜斯为长史”;《秦始皇本纪》有长史司马欣、董翳。(2)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置丞相长史,员额二人。其后太尉、司徒、司空诸府皆有长史,号为三公辅佐,职任颇重。三国、晋、南北朝沿置不改。(3) 军府属官。两汉将军所属有长史,总理幕府。魏晋以后,刺史带将军开府者亦置长史,且多兼任首郡太守。宋代大都督府亦有长史,太宗时一度为亲王所领虚衔。(4) 地方佐官。《后汉书·百官志五》说:“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王国之相亦如之。”隋唐时为府州上佐官。《通典·职宫十五》说:“至隋为郡官,大唐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改别驾为之,其后二职并置,府州各一人。”宋诸府州亦置长史,无实际职掌,有时以特恩授士人,有时以犯有过失的宫员充任。(5) 王府属官。南北朝时王府置长史,而诸王多年幼出藩,因以长史行州府事。历代王府亦均沿置,总管府内事务。清代惟于亲王府、郡王府置长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