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醫療器具部 > 針 > 鑱針 鑱針 chánzhēn 醫用針具名。其針頭大,身短,呈箭頭形。仿巾針而製,後世發展爲各種皮膚針,如七星針、梅花針、叢針等。主要用於淺刺皮膚,治療各種痛癥,麻木,皮炎等。始載於先秦典籍。《靈樞經·九針十二原》:“一曰鑱針,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鋭,去瀉陽氣。”明·張介賓《類經·針刺類·九針》:“此針身大,其近末約寸半許而漸鋭之,共長一寸六分,主去瀉陽氣,故治熱在頭身。”按:巾針,巾指頭巾。此針短小,用於固定巾、帛之類。爲古生活用針。 镵针鑱鍼chán zhēn镵,锐。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一曰镵针者,法取于中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 镵针chánzhēn九针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长1 寸6 分, 头部膨大, 末端锐尖, 形如箭头。用于浅刺。治疗热病、皮肤病。 镵针chán zhēnsagital needle; chiselneed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