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镇国将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镇国将军

官爵名。明制,郡王之诸子封为镇国将军。清制,镇国将军有一、二、三等之别。又,明代武阶官之制,镇国将军为从二品初授之阶。

镇国将军

清朝爵位名。为满洲宗室封爵之第11等。清制,镇国将军有一二三等之别。除因功封、恩封、袭封外,郡王余子年至20岁,例得推封一等镇国将军,亲王侧福晋子、贝勒余子年至20岁,例得推封二等镇国将军,郡王侧福晋子年至20岁,例得推封三等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

爵位名。清代专门授予皇族宗室。明代为武散官阶。《明史·职官志一》: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见:镇国公)

☚ 镇国公   镇国中尉 ☛
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

明清宗室封爵名。明代镇国将军在郡王之下。清代镇将军不入八分辅国公之下,是第十一等。镇国将军中又分三等。《清会典》: “郡王余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国。乾隆十三年定君王余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军。” “贝勒余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乾隆八年定亲王侧福晋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十三年定长子余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 “贝子余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又,不入八分辅国公嫡子降袭三等镇国将军。” 乾隆八年定郡王侧福晋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十三年定世子侧福晋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

☚ 男   辅国将军 ☛

镇国将军

❶官爵名。古代武职官员的等级阶位称号。古代官员除品级外,还有表示其等级阶位的称号,宋、金、元时称散官,并分别设31级、42级、34级;明代称散阶,设30级。镇国将军为明代第十级武散阶称号,是二品官的初授之阶。宋代第三级武散官称镇国大将军,金代第十三级、元代第六级武散官称镇国上将军。
❷明、清两代爵位称号。明代宗室封爵设位八级,镇国将军为第三级爵位称号。郡王的诸子封为镇国将军。清代宗室封爵设位九级,镇国将军为第七级的称号,而镇国将军又有一、二、三等之别。

镇国将军

爵名。清代宗室中爵位之一。沿袭古代武散官名。分一、二、三等,皆不入※八分。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列第七。顺治六年(1649),列爵十等,位次仍旧,定镇国将军之子降封三等辅国将军。十年(1653),增定封爵为十二等,此爵退居第九位。乾隆十三年(1748),增定封爵为十四等,此爵位次退居第十一。三十九年(1774)定,此爵属恩封者,即以其袭次递降,至奉恩将军为止,反复以该将军爵世袭。镇国将军正妻,以封夫人。此爵缺出,以其夫人所生一子(如无嫡出,可以及庶)依例办袭。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余子,概封三等辅国将军。授封前,常例考以满语、马步箭,名曰考封,亦曰考授。

镇国将军

(1) 武散官名。明置,为从二品初授之阶。(2) 封爵名。清置,为宗室十四等封爵中的第十一等。地位在不入八分辅国公之下,辅国将军之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