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锦衣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锦衣卫

锦衣卫

明朝特设的直接受皇帝指挥的警卫、刑捕机关。

☚ 国公府   透糖 ☛

锦衣卫

 中国明代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明太祖设置。原为护卫皇帝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统有校尉力士。太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锦衣卫兼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朱棣夺得帝位后,锦衣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有同知、佥事、镇抚司镇抚等官,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锦衣卫所属之镇抚司分南北两部,南镇抚司专理本卫刑名及军匠。永乐年间增至北镇抚司,专理诏狱,不经法司,直接取旨行事,欺压善良,用刑极为残酷,为明代一大弊政。明中叶以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锦衣卫校尉穿白皮靴,京城居民见了畏之如虎。

锦衣卫

明官署名。洪武十五年罢亲军都尉府及仪銮司,置锦衣亲军指挥使司。省称“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初为皇宫禁卫军,皇帝出入仪仗及侍御。成祖即位,欲以威慑诸臣,特命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兼管刑狱。为皇帝心腹。权力渐重。所属南北两镇远司。南司理本卫刑名及军匠,北司专治诏狱,直接取旨行事。与宦官相表里,为祸甚烈。参阅《明史·兵志一》、《续文献通考·兵·禁卫兵》

锦衣卫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罢亲军都尉府及仪鑾司,置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14所,属官有将军、力士、校尉。锦衣卫初为皇宫禁卫军,明成祖朱棣夺取皇值后,为了威慑诸臣,特命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兼管巡察缉捕,为皇帝心腹,权力渐重。所属南北两镇抚司,南司理本位刑名及军匠,北司专治诏狱。凡问刑、奏请皆自达,不关自卫帅。用刑残酷,为祸甚烈。参见[厂卫]。

锦衣卫

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置。明代其他各卫皆统军士,锦衣卫则统校尉力士。锦衣卫的校尉力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卤簿仪仗。皇帝临座则夹陛而立,乘辇则扶辇而行,为皇帝的亲信、耳目和爪牙。朱元璋为加强统治,特令锦衣卫兼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权力。其下设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专理诏狱,不经法司,用刑极为惨酷。锦衣卫校尉力士著白皮靴。京城居民对穿白靴者畏之如虎。明中叶以后,锦衣卫成为和东厂、西厂并称的特务组织。

锦衣卫

锦衣卫

明代皇帝的侍卫军名。因其军服以锦制作故称。其掌皇帝、宫城守卫及缉捕、刑狱等事。《明史·职官志五》: “锦衣卫: 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 (共1 507员) 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人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凡承制鞫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比试并枪,同兵部莅视。统所凡17。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所分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10司,各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六亲军所,分领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驾辇、驮宝之事。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 (公元1370年) 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5卫军士,而设仪銮司隶焉。四年定仪銮司为正五品,设大使1人,副使2人。十五年罢仪銮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等7员,皆正六品。设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成祖时复置。寻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成化间, 刻印𢌿之, 狱成得专达, 不关白锦衣, 锦衣官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

☚ 金国军官兵放老给赏制   禁军 ☛
锦衣卫

锦衣卫

明代侍卫亲军官署。洪武十五年(1382) 置锦衣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执皇帝出入仪仗。皇帝临座则夹陛而立,乘辇则扶辇而行,起侍卫扈从作用。明成祖夺取皇位后,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捕之权,成为皇帝心腹,权威日重。最高长官为指挥使,正三品。多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佥事、镇抚司镇抚等官,其下还有官校,专司侦察。成祖时特命宠臣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典领禁军,遍布特务于朝廷内外,侦探臣民阴事。英宗时宠臣门达任锦衣卫指挥使,屡兴冤狱。武宗时宠臣钱宁掌锦衣卫,主管诏狱。世宗时宠臣陆炳任锦衣卫指挥同知,助严嵩陷害朝臣。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14所,南司专管本卫刑名,北司专理诏狱,直接奏报皇帝,不用报卫帅和司法机构。锦衣卫又设锦衣卫大汉将军,其成员均为身材魁伟之彪形大汉,于朝会或皇帝出巡时负责仪仗,侍从护卫等。锦衣卫借皇帝给予的特权,用刑尤为残酷,草菅人命,欺压良善,道人侧目。明朝中叶后,与东西厂并列,成为当时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千户、百户还充任东厂的掌刑千户、理刑百户,东厂的隶役、缉事等官校亦由锦衣卫人员充任。勋戚子弟多寄禄于其中,有时达数千人。明初著名的大狱蓝玉案即为锦衣卫指挥使蒋𤩽告发, 牵连列侯以下1.5万余人被杀。

☚ 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司 ☛

锦衣卫

见“厂卫”。

锦衣卫

官署名之一。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置。明代其他各卫皆统军士,锦衣卫则统校尉力士。锦衣卫的校尉力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卤簿仪仗。皇帝临座则夹陛而立,乘辇则扶辇而行,为皇帝的亲信、耳目和爪牙。朱元璋为加强统治,特令锦衣卫兼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权力。锦衣卫校尉力士著白皮靴。京城居民对穿白靴者畏之如虎。明代中叶以后,锦衣卫成为和东厂、西厂并称的特务组织。

锦衣卫jin yi wei

Guards in Embroidered Coats—a secret service of the Ming Dynasty

锦衣卫

明代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掌皇帝外出仪仗,统校尉力士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值。太祖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其长官称指挥使,恒以勳戚都督领之,下设同知、佥事、镇抚。洪武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罢之。成祖时复置,分其属镇抚司为二: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成化间始有印章,狱成可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官亦不得干预;南镇抚司,则专理军匹。它与东、西厂合称厂卫,是明代大弊政之一。 (参考图543)

锦衣卫

官署名。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置, 全称为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原掌卤簿仪仗,护卫皇帝。其他各卫均统军士,而锦衣卫则统校尉、力士,皇帝临坐则夹陛而立,乘辇则扶辇而行。锦衣卫之官由于接近皇帝,往往得到信任。太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权力。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其下设同知、佥事、镇抚司镇抚等官,并有官校,专司侦察。中叶以后,勋戚子弟多寄禄其中,占名多至数千人。中叶以后与东西厂并列,侦辑活动加强,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同时,因其有逮捕、刑拷、关押、审讯之权,亦是正规司法机关以外的审判机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