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锦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锦瑟 锦瑟七律。唐李商隐作。关于此诗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有自伤身世、悼亡、怀人等诸说,而以自伤身世说较符合原意。诗的境界优美迷离,语言凝练含蕴,历来脍炙人口。 ☚ 山行 无题 ☛ 锦瑟 锦瑟唐诗篇名。七律。李商隐作。见明刊本《李义山诗集》卷四。作年不详,然论者多以为系商隐晚年之作。其诗意象绮丽,境界凄迷,主旨含蕴朦胧而具多层性,故历来解说纷歧,莫衷一是。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宋刘放以为诗写恋情,锦瑟乃令狐楚家青衣。(《贡父诗话》)苏轼据《古今乐志》,谓此诗写“适、怨、清、和”四种乐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清朱彝尊云:“此悼亡诗也。”冯浩从之(分别见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玉谿生诗集详注》)。程湘衡、王应奎则持“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之说(《义门读书记》、《柳南随笔》)。以上几种说法均有人信从而实均有所不足。何焯笺义山诗,谓“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又谓“感年华之易迈,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赋‘思’也,五六赋‘华年’也,末仍结归‘思’字。”(《李义山诗集辑评》)因其能涵盖自叙平生、自题诗集与悼念亡妻等内容,以之解诗亦较为圆通,故为近代多数论者所从。此诗实以锦瑟起兴而引起对华年、往事之回忆。中二联以四个典故(四种比喻)象征才能之高俊、品格之清贵、遭际之数奇和身处此境的迷惘,因所用典故有多面、多层含义,故造成理解的歧异,以至成为古典诗歌中主题、作意难解的典型。如元好问《论诗绝句》所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然若紧扣首尾二联“思华年”、“成追忆”之语及义山诗的总体倾向,则对中二联之象征意义当可取得较为一致或接近的看法。此诗在宋本《李义山诗集》(三卷)中,冠于卷首,向来被视为李商隐诗的代表作品,后世诗人模仿其题或其体格者颇多。“锦瑟年华”亦成为比喻青春时代的成语,如宋贺铸词曰:“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榭,绮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青玉案·题横塘路》) ☚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乐游原 ☛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①。庄生晓梦迷蝴蝶②,望帝春心托杜鹃③。沧海月明珠有泪④,蓝田日暖玉生烟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⑥!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以首句头两字为题,与诗中内容无关,故实为无题。因诗中意境朦胧,历来解说纷纭,有咏瑟、悼亡、自伤身世、自序其诗诸说。近年来多谓回想平生、自伤不幸,乃晚年之作。诗以锦瑟悲声兴起“思华年”,中间两联以四幅画面显示其一生的迷惘、哀伤、叹惜、飘渺的心态。或谓可解作身世遭遇如梦似幻,伤春忧世如杜鹃泣血,才而见弃如沧海遗珠,向往之事如蓝田玉烟。尾联则表明这种感受并非今日追忆才有,而是当时身历其境时已惘然。全诗以比兴手法、美丽形象、朦胧意境、悲怆气氛、丰富暗示来表达人生心态,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二句意谓锦瑟没来由地有五十条弦、五十根柱,这每弦每柱使自己想起了以往的青春年华。瑟(se):拨弦乐器,古代有五十条弦,后来一般只有二十五条弦。锦瑟:绘有如锦花纹的瑟。无端:无缘无故地。柱:立在瑟的面板上架弦的码子,一柱架一弦,定弦时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弹奏时则将弦的振动传导至音箱,使瑟音得到美化和增强。华年:青年时代。②此句意谓自己的迷惘就像当年庄周梦为蝴蝶。《庄子·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生:战国时哲学家庄周,著有《庄子》。③此句意谓自己后悔的心事犹如望帝化魂,将伤春心托付杜鹃。望帝:古代蜀国君主杜宇,号望帝,与国相之妻通奸,后悔惭而亡去,其魂化为杜鹃鸟,暮春三月啼叫,鸣声凄凉。④沧海:大海。珠有泪: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有一种在海里生活的鲛(jiao)人,哭泣时眼泪都成珠。⑤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玉生烟:司空图《与极浦谈诗书》引戴叔伦语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⑥二句意谓上述心情岂待今日追忆时如此,就在当时已感到惘然。可待:岂待。惘然:失意貌。 锦瑟
一般认为,此诗以句首二字命题,名为有题实则无题。因此,人们往往将这类诗,也归入李商隐的“无题诗”之列。《锦瑟》是这类诗中最受人喜诵之名篇,但也是历来解说最为纷杂的一篇“难诗”。 李商隐在世只四十六年,此诗是他四十多岁时的作品。由于此篇诗旨遥深,往往引来说诗者歧见纷纭。有的认为,这是用比兴法,寓托自己遭际和抱负的政治抒情诗;有的又说,是借“瑟”感怀亡妻王氏的悼亡诗;也有的说,“锦瑟”,乃一婢女之名,此诗为她而作,故是一首爱情诗(见刘攽《中山诗话》);更有的认为,诗中两联象征着瑟弹奏时发出的适、怨、清、和四种声调,因此,它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见许彦周《诗话》等)。而朱编“选本”则附和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之说,解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等等之异说,不一而足。究竟怎样正确认识此诗之内蕴及其主旨?还待细读作品之后,再作讨论。 首 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一联是说,见到瑟有五十弦,不禁联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回顾平生,华年往事,历历在目。锦瑟,瑟身花纹如锦,故称“锦瑟”。无端,心之一惊的意思,且有埋怨之意。为何? 因为“一弦一柱”,犹如一音一节,弦多而音繁,音繁则绪乱,使往事的追溯,无限伤感。思华年,即追思青年时代。 这里的“思华年”,正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诗中种种物象、事象和意象,以至“境象”,统统由此派生而出。 颔 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上句的庄生,即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之一庄周。晓梦,指梦醒之后。迷蝴蝶,为梦见自己变了蝴蝶而感到迷惑。诗歌用了“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其意是说,浮生如梦,变化难测。此典出在《庄子·齐物论》中,大意是说,庄周梦见自身化为蝴蝶,栩栩而飞,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后来梦醒了,自己还是庄周。我真不晓得,庄周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它原是阐明道家物化的道理的,后用以比喻扑朔迷离境况,或对往事的追忆和梦境。 下句化用了“杜宇化鹃”的典故,表示自己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无法明言,只有借杜鹃之口代为诉说。诗中的望帝,名叫杜宇,原是周末蜀地的一位君主,后来不幸国亡身死,死后化成一只杜鹃鸟,暮春啼血,哀怨悽怆,动人心弦。望帝托春心于杜鹃,意谓作者以望帝自比,自己一生坎壇,也只好借诗歌予以渲泄。 颈 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两句诗含蕴比较复杂。“沧海”句,是摄取多种典实因素加以提炼、凝结而成的。诗人将“鲛人泣泪”、“沧海遗珠”和“蚌珠与月盛虚”等典故糅合于一炉,铸成了这一凝练的诗句。这里不仅暗喻自己不为世用的感叹,而且欲借上述物象、事象表现一种凄清感怆的情韵。 “蓝田”句,大概也是化用前人“蓝田日暖”的话而来的。中唐诗人戴叔伦曾经说过:“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司空图《与极浦书》中所引)据传,宝玉埋于地下,上方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远望如在,近看却无。“戴说”是以此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美好思想景色的,也是一种诗的幽境。而李商隐却借来用于人生的追求。认为:人生的各种美好愿望,有如“良玉生烟”,也是渺茫难即的。其实,他们用的都是比喻和象征手法,后者则偏重在表现自己抱负成虚的无穷遗憾。 中间这两联诗,写出了回顾往事时的凄楚、迷离和向往等复杂的心态。其中自然含着人生的种种遭际与感慨:可能有华年消逝的感怆;可能有抱负破灭的悲痛;也可能有国运沦替的忧愤;还可能有爱情悲剧和家庭不幸等等人生道途中种种遗恨。别忘了,诗人是在做诗,不是在写调查报告,当然会给人以驰骋想象的空间,留下启迪联想的契机。因此,读者或注者任可不必搞什么“对号入座”,要求一一坐实。 尾 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里的可待,是“可是岂待”的缩语,即何须等待。惘然,不得意的样子。这是说,上面那些事情,那些遭遇,那些令人“惘然”的人生遗憾,在当时就已经深深感觉到了,何须等到今天再来“追忆”呢! “此情”,即总据前情的语辞。“惘然”,是自己一生遭际的总结,也是全诗所抒之情的“主旋律”。诗语简约,诗情曲折,正是李诗中此类篇章的一个特点。
诗歌首联的“思华年”和尾联的“已惘然”,已经把此诗之题旨明白无悮地点了出来,尽管诗之意境确有一些朦胧,如果不去钻牛角,不搞繁琐的索隐,决非不可捉摸、不可理解的。 我认为,此诗之主题就是:“思华年”——“已惘然”,即:追溯平生华年往事,寄托身世遭遇的哀伤。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要我们将《锦瑟》这首诗的思路脉络理了出来,就可以更清楚地把握了。 这个“心路脉络”如下图—— ·古瑟(美饰如锦)——繁弦(五十弦柱)——哀音(诗眼所在)·
据此思路来理解本诗的底蕴,可能争议就会少一些。因为它已明白地告知人们:诗人是借助比兴、象征等手法来回味人生、总结人生的。在这个“回味”和“总结”中,当然离不开追忆往事,于是,就有所感怆、有所悲愤、有所遗憾,以至有所向往,这都是十分自然之事。 有人认为《锦瑟》具有意境的朦胧美。 的确,在李诗中,特别是“无题诗”若干被摄入的物象、事象,以至意象,往往蒙上一层迷离窈缈的色彩,使人感到如轻纱、如雾花、如梦境。这样,就使诗歌的“境象”婉而不露,或半遮半掩,给人以一种似与不似的飘忽迷茫的朦胧感。这就是诗的意境之朦胧美。细读《锦瑟》这首诗后,确也传达了这种信息。它的朦胧感是怎样造成的呢?据有人研究,是由于诗歌中的“诗意蕴藉,境象迷茫,脉络婉曲,语言隐秀”等等因素综合而成的。 大家知道,诗的意境是诗人主观感受同客观画面交互作用的产物。诗的意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比之诗人所表现的思想,往往更要丰富(即“形象大于思维”)。列宁在《哲学笔记》(第134页)中,也说过现象比规律更丰富等类似的话。李商隐的诗就给人们留下了联想和形象再创造的广阔天地。这不仅如上所说的诗意有多义性,而且诗境也显得有那么一点不确定性。所以,人们读了之后有一种朦胧感。在这里,我们不妨具体剖析一下《锦瑟》一诗的朦胧美的形成状况。它的朦胧感,主要来自中间两联所用物象、事象和意象的不确定性(其实也是丰富性)。如庄生梦蝶、望帝化鹃、鲛人泣泪、沧海遗珠和紫玉生烟等等,其本身就带有神秘感的“神天仙语”、“世外言谈”,本来就是缥缈无定的。且又以此类比人生,使意象具有高度的典型化,可以见此而意彼,触类而旁通,给人们的联想空间异常宽泛。因此,就出现了诗歌意境的不确定性,并由此造成整个诗境的朦胧之象。
我们连读了李商隐的几首“无题诗”,在这里,顺便讲一点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
在我国无题诗歌的历史甚久,几乎与诗同来,而正式以“无题”为诗歌命名却是晚起的,大约在中唐时,始见于卢纶和李德裕等人的诗歌中。但是,追渊溯源,早在《诗经》和汉代古诗中,几乎均为“无题诗”,现在见到的诗题,那是后人选取诗中几个字立为诗题的,一般都与诗义无涉。但在魏晋六朝时,作诗者常常自觉地立题赋诗,无题却非常规。不过,也有若干诗人故意不标明诗题,但却有一个笼而统之的大题目。如阮籍的《咏怀》组诗八十首、左思的《咏史》组诗八首,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以及唐代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和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等,以至后来的若干《偶题》、《有感》和《杂诗》等等标目,其实都是类似的“无题诗”,不过没有正式标上“无题”二字而已。 诗史上产生“无题诗”的现象,是有它的根由的,主要是:①《诗经》时代的那些没有标目的无题诗,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包括文人与民歌作者)不习惯于“立题作诗”,只喜随感吟哦出诗;②魏晋以后若干“无题诗”(包括虽有标目,等于无题),主要是为了避讳时忌,故意不标明诗题;③还有一些题意不明的表面上“有题诗”,实际仍是无题的诗歌,诸如李白《古风》大组诗、陈子昂、张九龄的《感遇》,以及明清时出现的龚自珍、黄遵宪等人的《杂诗》(如龚之《已亥杂诗》三百十五首七绝),等等,主要原因是由于内容庞杂,“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王国维语),只得笼而统之标上个空泛的题目。 李商隐的“无题诗”,由于数量多、影响大,而且有特色,并正式标上“无题”二字为诗题,成为我国诗史上一个独特的形象——“无题诗”传统。
这类诗歌由于没标明题目,或者有诗题而诗义仍不明。因此,对诗的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往往引发歧见,以至争讼不休。对所读之诗有无兴寄或寓意何在,则常成为争论的焦点。古人往往为此化大功夫去考证、去索隐和臆测。其实,对待这类诗,应当有一个基本态度,即:分别对待,不一概而论。任何事情,“一刀切”总难于符合实际,许多事情本来就是多样的、不确定的,因此,不能强求划一。 以李商隐的若干“无题诗”为例:有实写爱情相思的,别无兴寄,如《无题》的“相见时难”等;有另藏寓意的,如《无题》的“昨夜星辰”等;还有兴寄深微,难以指实的,如《锦瑟》等。当然,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点:大都以描写爱情相思为主旨,着重表现的是主人公受尽压抑的情怀。这是作者悲剧命运以及晚唐社会的悲剧心理在诗歌艺术上的折射与反映。因此,认识与评论这类诗歌,一方面不能搞索隐探微,非坐实每篇诗歌,甚至每个诗句的寓意不可;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透过诗篇所反映、所提示的深沉的痛苦、执着的向往、缠绵的情思和绝望的哀叹,来了解晚唐时期知识分子发出的受压抑、受凌侮的时代呼声和历史沉吟。
他的“无题诗”同一般的“无题诗”,有某种联系,但更多的是李诗自己的特色。主要是: 第一、爱情相思为其主要题材。在他的二十多首无题诗中,描写爱情相思的占大多数,还有若干虽非性爱之诗,但也属于抒其他感情的言情诗。 第二、着重描写主人公的心路演变。在他的爱情诗中,对于人物外观、恋爱情事等外在因素很少描摹,而把笔墨着重放在心理状况的描写和刻划上。比如在“昨夜星辰”一诗中,对于恋人的体态、音貌、服饰等,不着一字,记事也极为简约,通篇自诗首由隔阻兴起情怀以后,即展开了主人公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由当前的思念勾起了昨日的追忆,又由爱情的苦闷联想到身世的悲愤,一连串的心理变化和进程,全部由内心活动的线索加以接榫组合,至于记事、描景则渗透其间。这样,就使感情得以充分抒发,直掘至心坎的深处。 第三、特别喜爱和善于刻划内心矛盾。这个特点在李商隐的心理活动的描状中显得十分突出。他常常把悲与喜、苦与甜,彷徨与执着,失望与向往和古与今、当前与未来各种矛盾引入诗篇,组成鲜明的对立画面,把人们在爱情中发生的矛盾、交错的复杂心理和感情,既形象又深刻地凸现了出来。仍以上诗为例,它那因隔阻相见无望,却又“灵犀相通”、心心相印;二联、三联中的“灯红酒绿”与“听鼓应官”,等等矛盾现象的描写,都显得很具功力,既概括又细腻,既婉转又深沉,把缠绵悱恻的感情作了充分渲染,清丽婉曲的艺术风格也就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锦瑟
【释】 1.锦瑟:绘文如锦的华瑟。传说古瑟本为五十弦。无端:平白无故地。柱:瑟上系弦的木柱,可上下移动以定声音高低。思(读去声)华年:追忆盛年往事。 2.庄生:即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周欤?”迷,兼有迷惘、迷失之义。望帝:传说中的古蜀王,失国身死,魂化杜鹃。春心:本指对爱情的向往,常用指对理想的追求。此处兼有《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亦含伤春之意。 3.月明珠有泪:古代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和月的盈亏相应,故将“月明”与“珠”联系;又有海底鲛人泪能变珠的传说,故说“珠有泪”。蓝田:山名,著名的产玉地。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叔伦)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4.可待:何待、岂待。惘然:怅然若失。 【译】 锦瑟呵! 你为什么无端 有五十根琴弦? 这一弦一柱,都令人思念 那如流水般逝去的盛年。 像庄周梦化蝴蝶, 令人迷失惘然; 似望帝身死魂化, 一片春心托与杜鹃。 如苍茫的大海,月光闪闪, 照辉着珠泪点点, 若蓝田的宝玉,日光暖暖, 飘漾着缕缕轻烟。 这种情呵,何必再去追忆? 即便在当时,也令人惘然伤感。 【评】 此诗境界颇具扑朔迷离、朦胧绰约之美,其题义归旨颇令后人猜测,歧义纷呈。故元好问以此诗意境概指义山诗:“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解题者颇多,略述其之三: 一、咏乐。宋时黄朝英载:“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并有“清和适怨”说(《缃素杂记》)。二、悼亡诗。清人朱彝尊认为:“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二十五而殁也。”(《李义山诗集辑评》引)三、诗集自序。今人钱钟书则认为此诗是诗人自题诗集的自序,为一生诗作之总结:“自题其诗,开宗明义,略同编集之自序……首二句言年华已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开卷历历。庄生……一联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飞蝶征庄生之逸兴,啼鹃见望帝之沉哀,均义归比兴,无取直白。举事宣心,故曰 ‘托’,旨隐词婉,故曰 ‘迷’。……(沧海)一联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以见虽化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玩,沿带酸辛……盖喻己诗虽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雕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 (《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 拈出三例,即可见咏器、悼亡、诗序三说。三说中以钱钟书先生所见近之,尤其对义山诗特质之分析可谓探幽索微,切中肯綮,但义山此诗,不仅是对自己一生诗作的总结,更应是对自己一生的怅惆,不仅探讨诗艺,更是追忆人生。 诗人兴寄托物,以“锦瑟”及所奏之妙乐譬喻人生,“锦瑟”是乐器,也是人生的象征,“五十弦”,是锦瑟古说之弦数,也是诗人一生年华之虚指。“无端”,没来由也,正是对一生的迷失、怅惘的总体感受,定下全诗之基调。“思华年”三字,为一篇之筋节,是导引读者走出迷津的路标,“思华年”三字,本已披露感慨人生的主题,诗人却不沿此而下,返回再写听瑟所引发的种种感受,并将这种感受以四组相互联络却又相对独立的画面构成:迷惘如同梦生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周欤?哀痛如失国身死、魂化杜鹃的望帝,理想之追求,爱情的向往,都可望而不可及;还有月光照耀着波光鳞鳞的大海,照耀着寂寞流泪的遗珠,是海的泪? 月的泪? 珠的泪? 还是泪幻化作海? 幻化成珠? 那美丽的蓝田宝玉呀! 在阳光下飘漾着丝丝缕缕的轻烟,可望而不可即,可观赏而不可把玩,远看则有,趋近则又神秘地消失。颔颈两联之四幅画图,各自独立却又意脉相连,意蕴朦胧却又令人销魂。你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倾诉自身“身世遭逢如梦似幻,伤春忧世如杜鹃泣血,才而见弃似沧海遗珠、追求向往虚缈似烟”(拙编《中国文学宝库·唐诗精华分卷》吴大逵、李华语),也可以理解为诗艺的追求、悼亡的哀痛,和咏器的“适、怨、清、和”,或者你可以什么都不于解,只面对“沧海耳明”之绝美绝哀之景。只倾听“望帝春心”之绝美绝哀之管弦,只梦庄生之所梦,只感受蓝田上漾起的缕缕轻烟…… 唉! 这种情呀! 何须再去追忆? 即便在当时,也早令我惘然伤感。唉! 这种诗呀! 何须郑笺毛传,只要你觉得绝美,只要你呆呆地伤感。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地。五十弦:传说古瑟有五十根弦,后来古瑟多为二十五根弦。华年:青春年华。“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作者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望帝: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暮春而鸣,也哀痛亡国。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失去的怀念。“沧海”句:《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蓝田日暖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玉石产地。 【大意】这悲凉的锦瑟,偏偏生就了五十根柔弦,这一弦一柱的交错搭配,使我想起了我们美丽的青春华年。就像庄周梦见蝴蝶,引起他的痴念;恰似望帝变成杜鹃,对故国无限流连。月光沐浴着大海,让鲛人哭出泪珠;红日高照蓝田,可见良玉生烟。这段多情的往事只能成为遥远的追忆,即使在当时也已感到怅惘难言。 字数:559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89页. 锦瑟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商隐 ←上一篇:寄令狐郎中 下一篇:凉思 → 诗词简介: 这首诗是诗人七律中的上品,是他的代表作,历来享有盛名,向为人们喜吟乐道。瑟是古代一种弹奏的弦乐器。锦瑟,彩绘如锦绣一般的瑟。据说古瑟是50根弦,后来有25弦或17弦等不同的瑟。瑟用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诗与瑟事无关,实际是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无题”诗。对于它的内容,历来众说纷纭。它的确是以瑟为由而抒写情怀、回忆往事之作。诗人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于笔端,感人至深。全诗由“无端”二字领起,统摄全篇。“锦瑟”一弦一柱,本已令人怅惘华年(此处“思”读去声:si),不知为何竟有如此众多弦柱,让人怅惘不尽:即如庄生幻梦,亦梦亦晓;魂如杜鹃,独托春心;沧海月光,颗颗珠泪;蓝田玉气,恍如烟辉。明珠美玉,境界殊异,而怅恨则同。庄生,战国时的庄周。《庄子》有一则寓言说: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蝴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己是“庄周”其人了;梦醒后自己仍是庄周,不知蝴蝶身在何处。因此说“晓梦迷蝴蝶”。这里是说往事如梦。望帝,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化为杜鹃,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珠有泪:古时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像鱼一样在海中生活,哭泣时,眼泪变成珍珠。蓝田,即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著名的产玉地。尾联“此情”二字又与首联“华年”呼应,“惘然”则与“无端”相关照,对“锦瑟”而兴叹,悲“无端”而感切。全诗在比喻和象征中,熔铸了诗人一生的感情波折,情意含蓄,感慨深长。这样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锦瑟[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②。 庄生晓梦迷蝴蝶③,望帝春心托杜鹃④。 沧海月明珠有泪⑤,蓝田日暖玉生烟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⑦。 〔注释〕 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锦瑟,瑟是古代一种弹奏的弦乐器。锦瑟即宝瑟,美好的瑟。②柱,弦的支柱,每根弦有一个支柱。华年,盛年。③庄生,指战国时的庄周。《庄子·齐物论》上说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后感到迷茫,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④望帝,周末蜀国一个君主的称号,他名叫杜宇。传说他因伤亡国之痛,死后化为杜鹃鸟,悲啼不止。⑤沧海,碧色的大海。珠有泪,古时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像鱼一样在海里生活,哭泣时眼泪变成珍珠。⑥蓝田,即蓝田山,在今陕西蓝田县,是著名的产玉地。玉生烟,唐代诗人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见司空图《与极浦书》)⑦惘(wang往)然,愁怅的样子。 〔分析〕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除了把李商隐的诗称为“西昆”不恰当外,指出《锦瑟》的难解,借它来说明他的有些诗的难解。这里想对《锦瑟》诗作一初步探讨。 这首诗用开头两字作题,不同于通常的咏物诗。“锦瑟”指瑟上漆纹象锦。《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无端”,指没来由作五十弦,即含有惘然的意味。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把这首诗定为作者四十七岁写,将近五十,所以从一弦一柱中思念过去的年华。以下四句是思华年:一是像庄生晓梦,好像化身为蝴蝶那样迷糊。《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栩栩”是自得貌。二是像望帝伤春的怨恨,托杜鹃的悲鸣来表达。《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三是像沧海里在月明下珠上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四是蓝田在暖日下良玉生烟。“蓝田山”在长安东南,出玉。《困学纪闻》:“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这四种情事岂待今日成为追忆,只是当经历时已经不胜迷惘了。 从这首诗看,首尾两联还明白,中间四句所用以描绘的形象就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 (一) 悼亡说:朱鹤龄在《李义山诗集笺注》里说:“按义山《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指已不见妻,而其妻所弹奏的锦瑟,寿命却比妻长。其次是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里辑了朱彝尊等人的批语,朱批道:“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始成追忆乎? 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尝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其意人必甚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朱鹤龄说没有结合诗义,理由不够充足。朱彝尊说以瑟本二十五弦,断为五十弦,与诗意不合,诗谓“无端五十弦”,指瑟本为五十弦,不说断弦。作者在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与王氏结婚,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王氏死(见《会笺》),共计生活十三年。朱说王氏为二十五岁死,必十二岁出嫁始合,则不近情理。“珠有泪”,珠上有泪,不同于珠泪之指泪。“玉生烟”,是良玉生烟,不指玉化烟,似不同于埋葬。朱说似与诗不合。 (二) 自伤说。何焯批:“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蕴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义山集》三卷,犹是宋本相传旧次,始之以《锦瑟》,终之以《井泥》,合二诗观之,则吾谓自伤者,更无可疑矣。” 何说指出《锦瑟》诗在宋本《义山集》列在开头,是有用意的,这点极是。但说“庄生句言付之梦寐”,只看到“庄生晓梦”,没有注意“迷蝴蝶”,是“栩栩然蝴蝶也”,是有自得之意。说“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没有注意“托杜鹃”,写他的悲鸣怨恨。“珠有泪”,“玉生烟”,释作埋蕴而不得自见,似亦不合。珠上有泪,则珠还在;玉已生烟,不说玉已化烟,则珠与玉皆可见,非埋蕴而不得见。 (三) 恋情说。朱鹤龄《笺注》说:“刘贡父(攽)《(中山)诗话》云,锦瑟当时贵人爱姬之名,或遂实以令狐青衣,说尤诬妄。”把锦瑟说成写青衣,是最早的恋情说,朱说认为诬妄。纪昀批:“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中四句迷离惝怳,所谓惘然也。韩致光《五更》诗云:‘光景渐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即是此意,别无深解。因偶列卷首,故宋人纷纷穿凿。”“庄生晓梦”,当指“始有所欢”;“望帝春心”,当指“中有所阻”;“光景渐消”,只剩下“珠有泪”,“玉生烟”,惟有惆怅罢了。这是恋情说。其实“思华年”是思忆年轻时,“此情”是这种感情,既可以说成写艳情,也可以说成不是写艳情。关键在中四句,“庄生晓梦”是不是“始有所欢”,是庄生自己化蝶,不是别有所欢之人;“望帝春心”,是望帝化为杜鹃,不仅“中有所阻”;“珠有泪”“玉生烟”,有泪而珠还在,生烟而玉未化,同“光景渐消”还有不同。这样解,不免牵强。 (四) 寄托说。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大中十二年:“首句谓行年无端,将近五十。‘庄生晓梦’,状时局之变迁;‘望帝春心’,叹文章之空托;而悼亡斥外之痛,皆于言外包之。‘沧海’‘蓝田’二句,则谓卫公毅魄,久已与珠海同枯;令狐相业,方且如玉田不冷。卫公贬珠崖而卒,而令狐秉钧赫赫,用蓝田喻之,即‘节彼南山’意也。结合此种遭际,思之真为可痛,而当日则为人颠倒,实惘然若堕五里雾中耳,所谓‘一弦一柱思华年’也,隐然为一部诗集作解。”“可望而不可前,非令狐不足当之,借喻显然。”所谓时局变迁,当指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武宗卒,宣宗即位。四月,李德裕罢相,李的政治集团薛元赏等同贬。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贬李德裕为崖州司户。庄生梦为蝴蝶,栩栩自得,是写自得不是写悲,用来指时局变迁之悲也不合。梦中幻化,醒后依然,同李德裕的贬死也不合。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李德裕死于崖州贬所,所以丧还葬。十一月,令狐绹入相。李既不葬于崖州,那末他的遗体与沧海无关。“珠有泪”用鲛人泪化不在珠池,与池枯无关,亦与李德裕魄枯无涉。“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与“可望而不可前”是两回事。前者如“青霭入看无”,后者如“慎莫近前丞相嗔”,混而为一,恐不合。“蓝田”指产玉之地,与“节彼南山,维石岩岩”的高也不同。把这首诗看成政治诗似嫌举证不足。 (五)诗集总序论诗说。何焯《义门读书记》:“亡友程湘衡谓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次联言作诗之旨趣,中联又自明其匠巧也。余初亦颇喜其说之新,然义山诗三卷,出于后人掇拾”,把《锦瑟》诗列首,当还保存了原来的次第。钱钟书先生引用程湘衡说,认为“视他说之瓜蔓牵引,风影比附者,最为省净。窃采其旨而疏通之。自题其诗,开宗明义,略其编集之自序。拈锦瑟发兴,犹杜甫《西阁》第一首:‘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锦瑟玉琴,殊堪连类。首二句言华年已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开卷历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一联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飞蝶征庄生之逸兴,啼鹃见望帝之沉哀,均义归比兴,无取直白。举事宣心,故‘托’;旨隐词婉,故易‘迷’。此即十八世纪以还,法国德国心理学常语所谓‘形象思维’;以‘蝶’与‘鹃’等外物形象体示‘梦’与‘心’之衷曲情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一联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如司空图所形容之《诗品》。《博物志》卷九、《艺文类聚》卷八四引《搜神记》载鲛人能泣珠,今不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化珠圆,仍含热泪,已成珍玩,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暖玉生烟’,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之坚冷。盖喻己诗虽琢练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雕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若后世所谓‘昆体’,非不珠光五色,而泪枯烟灭矣!珠泪玉烟亦正以‘形象’体示抽象之诗品也。”(《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未刊稿) 说《锦瑟》诗在宋本《义山集》列在第一篇,是讲作诗的旨趣和匠巧的,把它看作诗集的序言,是程湘衡说,不过程说未加阐发。因此,结合程说,用《锦瑟》诗来说明《李义山诗集》的主要内容和它的艺术特色的,是钱先生创辟的新解。在新解里,钱先生吸收了《缃素杂记》说《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用适怨清和的乐音来解释诗中四句,则就贴切锦瑟,也贴切四句。“庄生晓梦”,栩栩然蝴蝶也,栩栩自得,正写“和”。锦瑟弹奏有这四种音调,正反映诗中的四种情调。“适”是写逸兴,“怨”是写沉哀,正是诗中所反映的不同内容,“清”与“和”反映诗的不同风格和艺术特色。“清”是如珠精莹,加以尚含热泪;“和”是如玉的和润,加上已极润泽而尚具生气。作者的诗既是珠圆玉润,又具有热情与生气。“此情”即指适怨的感情,追想起来,当时已是惘然,正如“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只成为迷惘的追忆。 钱先生对这首诗的解释,跟以前的解释都不同的,就在于吸取了前人解释的合理部分,再结合全篇来作解。比方说鼓瑟的声音有“适怨清和”,朱鹤龄在《笺注》里就说“吾不谓然”,因为他主张悼亡说,所以有怨而无适,也不理解清和的含意与诗意相关。不知“庄生晓梦”中的“栩栩然蝴蝶也”,正写“适”。“清和”正写诗的艺术特色。 历来曲解为悼亡,取庄生鼓盆,不知诗里是讲“迷蝴蝶”,不讲鼓盆。又说成是自伤,忘掉“迷蝴蝶”,说成“时局之变迁”,指李德裕的被罢斥,那是伤时,与栩栩自得不合。其他各句的解释也都这样,没有贴切词句原意来作解释,往往背离原意,牵强附会。这是钱先生的解释所以超越前人。钱先生的解释也指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即“寓言假物譬喻拟象”。这首诗中的形象“虽化珠圆,仍含热泪”,具有热情。这首诗的含蓄的写法,也像“良玉生烟”,情在词外曰隐。 〔评说〕 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义山晚唐佳手,佳莫佳于此矣。意致迷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三楚精神,笔端独得。” 薛雪《一瓢诗话》:“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使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姜炳璋《选玉溪生补说》:“心华结撰,工巧天成,不假一毫凑泊。”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只惘然 此诗当属晚作,因其情思意境朦胧,历代解说纷纭。主要有咏瑟(苏轼)、悼亡(朱鹤龄)、自伤身世(元好问、何焯)、自序其诗(程湘衡)诸说,实各执一端耳。全诗眼目在“思华年”、“成追忆”等字,当是闻瑟兴感,自伤身世(不排除悼亡内容),自可为别集之序诗矣。 首联由闻瑟而引起对华年盛时的回顾,即元好问所谓“佳人锦瑟怨华年”。据载古瑟五十弦(今瑟二十五弦),弦各有柱以为支架,可以移动,以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故不可“胶柱鼓瑟”)。“无端”犹言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是一种埋怨的口吻,意味略近“羌笛何须怨杨柳”之“何须”,是就音乐逗起听者怨思而发的。“一弦一柱思华年”,意味略近“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述平生不得意”,音乐引起听者深深的共鸣,不由得细把从前事“一”、“一”回想。 中两联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将锦瑟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种种人生境界和人生感受。 一是庄生梦迷蝴蝶(典出《庄子·齐物论》),这是诗人梦幻般的身世和追求、幻灭、迷惘历程的一种象征,其中当然也可包括悼亡之痛。 二是望帝魂化杜鹃(典出《文选·蜀都赋》注),《华阳国志》等书还有望帝让国委位及杜鹃啼血之说,“春心”即伤春,在义山诗中常为忧国伤时及感伤身世等多种托寓,鹃啼则隐喻借诗歌发抒内心的积郁和哀怨(类语有咏莺的“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咏蝉的“五更凄欲断,一树碧无情”)。 三是沧海月明而遗珠如泪,这里包含着一系列与珠有关的典故,古代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和月亮的盈亏相应,所以此处将明珠置于沧海月明的背景之上;古代又有南海鲛人泣泪化珠的传说(见《博物志》),所以此处又由珠牵入泪;《新唐书·狄仁杰传》载仁杰微时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异其才,尝谓之“沧海遗珠”。全句由此构成一幅沧海月明、遗珠如泪的画图,隐隐透露出寂寥之感。 四是蓝田日暖而良玉生烟,蓝田山是有名的产玉之地,古人有“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陆机《文赋》之说,司空图《与极浦书》引戴叔伦语“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诗人用此熟语的象征性涵义,就是指平生所向往、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之“可望而不可即”。四句虽各言一事,然由音乐意境统率,潜气内转,以浓重悲怆迷惘情调一以贯之,加之对仗工整,故能彼此映带、有很强的整体感。 末联收束全篇,对“一弦一柱思华年”加以总括。谓如此情怀,哪堪追忆,只在当时已是令人不胜惘然;言下今朝追忆之怅恨,当如之何!以“可待”、“只是”作勾勒,尤觉曲折深至,令人低回不已。 总之,本诗是李商隐这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追忆在悲剧性的华年逝水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这首诗和无题诗性质是相似的,诗中没有采取历叙平生的方式,而是将自己的悲剧性身世境遇和悲剧心理幻化为一系列象征性图景。这些图景既有形象的鲜明性、丰富性,又具有内涵的朦胧性和抽象性。这就使得它们没有通常抒情方式所具有的明确性,又具有较之通常抒情方式更为丰富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最能代表义山诗意境朦胧、情调感伤、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特点。 锦瑟jǐn sè绘有花纹的瑟。杜甫《曲江对酒》:“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锦瑟李商隐 此诗以朦胧而歧解纷出,亦因朦胧而特具魅力。首尾两联,略露端倪,暗示这是一篇闻瑟而追思华年,不胜惘然之作。但用来表现华年之思的颔、腹两联,却完全摒弃对华年所历具体情事的直接叙写,而是推出四幅不相联属、含意朦胧的象征性图景。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化蝴蝶,晓梦醒来,踪迹杳然。这是迷离变幻,转瞬即逝的幻灭之境。“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魂化杜鹃,泣血悲啼,寄托春心春恨。这是哀怨凄凉、悲恨难泯之境。“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月明,遗珠如泪。这是清寥悲苦,寂寞孤独之境。“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这是虚渺飘忽,可望而不可即之境。四幅象征性图景,所展示的既是锦瑟所奏出的种种悲怆迷惘的音乐境界,更是诗人华年所历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是瑟声,更是与瑟声共振的悲凉心声。它超越一切具体情事,却又涵盖一切具体情事,是对华年所历的高度概括与象征。人们无法也不必指实每一幅图景所象喻的具体情事,却可以由此联想起诗人所经历的一系列人生境界和心灵境界:身世遭逢如梦似幻,伤春忧世如杜鹃啼血,才而见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而虚缈难即,感受到他那或幻灭迷惘,或哀怨凄迷,或寂寥孤独,或渺茫失落的心境。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诗人始则闻瑟而兴华年之思,终则乐止而陷于如梦初醒的怅惘与沉思。“繁丝何似绝言语,惆怅人间万古情!”锦瑟所奏出的正是一位富于才华与抱负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华年逝岁时所发出的人生哀歌。 锦瑟 锦瑟jǐnsè┃┃ 装饰华美的瑟。喻人的青春时代。语出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又作“锦瑟年华”。宋·贺铸《青玉案》词:“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楼花院,绮窗朱户,惟有春知处。” ☚ 龆稚 毁齿 ☛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琴瑟 > 錦瑟 錦瑟 jǐnsè 漆有織錦紋之瑟,五十絃,其聲怨和。一說泛指裝飾華麗之瑟。《周禮樂器圖》:“繪文如錦曰錦瑟。”唐·杜甫《曲江對雨》詩:“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傍。”唐·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馮浩箋注:“言瑟而曰錦瑟、寳瑟,猶言琴而曰玉琴、瑶琴,亦泛例也。”宋·宋庠《晨興春冷》詩:“錦瑟弦聲潤,山鑪蕙炷乾。”又《春社日置酒示客》詩:“山爐馥郁熏歌扇,錦瑟丁寧侑客杯。”宋·黄朝英《緗素雜記》:“李義山《錦瑟》詩,山谷道人讀之,殊不曉其意,以問東坡,東坡云:此出《古今樂志》,云:錦瑟之爲器也,其絃五十,其柱如其聲,適怨清和。”元·張翥《南鄉子》詞:“驚起小紅樓上夢,悠揚,只在佳人錦瑟旁。”清·梁清標《念奴嬌·遣興》詞:“拚取潦倒詞場,醉眠錦瑟,揮手紅塵别。” 锦瑟❶ 装饰华美的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弦子 三弦 ☚ 弦乐器 琴 ☛ 锦瑟jǐn sè❶装饰华美的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锦瑟经过绘饰的瑟。《周礼乐器图》: “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曰锦瑟。”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瑟 筝 ☛ 锦瑟 锦瑟经过绘饰的瑟。《周礼乐器图》: “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曰锦瑟。”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瑟 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