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铸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铸错铸: 铸造。错: 本指锉刀,这里借指错误。铸错即造成错误之意。源自《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中央政权衰落,节度使割据一方。当时天雄节度使罗绍威统治魏博一带(今山东、河北、河南一带的部分地区)。魏博地方的都指挥使田承嗣招募了八千精兵,建立了地方武装“牙军”。这支牙军为所欲为,横行霸道,使罗绍威受到威胁。 于是罗绍威请亲家朱全忠来帮助他消灭牙军。朱全忠原名朱温,曾参加黄巢起义,后背叛投降,反过来镇压义军,被唐僖宗封为宣武节度使,赐名全忠。 朱全忠痛快地答应了罗绍威的请求,并与罗绍威里应外合一举消灭了牙军。然而,牙军被消灭之后,朱全忠的部队却以功臣自居,久居魏博,向地方上索要无度。才半年时间,就宰杀牛、羊、猪等70万头,耗费粮食70余万担,还让罗绍威“赠送”白银近百万两。当朱全忠离开魏博时,地方上的积蓄已被榨取一空。 此时罗绍威后悔地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当时魏博所辖的州县),不能为此错也!”意思是把六州43个县的铁集中起来,也不能铸成这样大的错刀啊!这句话一语双关,说自己犯了大错。 后来就由此形成了“铸错”一词,人们把犯了错误,做了错事,都称为“铸错”。 铸错 铸错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中和中,魏博帅罗弘信,初年本军步射小校,……累加至太尉,封临淮王。弘信卒,子绍威继之,与梁祖通欢结亲,情分甚至。先是,本府有牙军八千人,丰其衣粮,动要姑息,时人云:‘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主使频遭斥逐,由此益骄。绍威不平,有意剪灭。因与汴人计会,诈令役夫扇笼内藏器甲,扬言汴帅葬罗氏之女。绍威密令人于兵仗库断弓弦并甲襻,夜会汴人,擐甲持戈,攻杀牙军。牙军觉之,排闼入库,而弓甲无所施勇也。全营杀尽,仍破其家。人谓牙军久盛,宜其死矣。绍威虽豁素心,而纪纲无有,渐为梁祖陵制,竭其帑藏以奉之。忽患脚疮,痛不可忍,意其牙军为祟,乃谓亲吏曰:‘取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成也。’”后以此典指造成重大错误、失误。王弈《贺新郎·金陵怀古》:“可笑诸公俱铸错,回首金瓯瞥徙。” ☚ 铸成重错 筑岩 ☛ 铸错zhùcuò铸: 铸造。错: 本指锉刀,这里借指错误。铸错即造成错误之意。源自《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铸错犹言失误。典见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神告罗宏信》: 唐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以本府牙军骄横不可制,因引入朱全忠兵尽杀牙军,然自是魏博衰弱不振。绍威悔之,谓亲信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能成也。”宋方岳《秋崖集钞·旧传有客谒—士夫题其刺……》诗:“铸错空糜六州铁,补鞋不似两钱锥。” 出错、弄错、失误、疏失、铸错;改正、纠正○出错chū cuò(动)出现差错:她几乎从不~|忙中不免~|怎么会~呢|争取时间,但不要~|越急越~。 ○弄错nòng cuò(动)搞错;办事出现了差错:一时马虎,~了一个小数点|那是办事人~了 |万万不能~|~就麻烦了。 ○失误shī wù(动)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传球~|一着~,全盘皆输。 ○疏失shū shī(动)疏忽失误:稍一~,就会出问题|偶然的~|颇有~。 ○铸错zhù cuò(动)〈书〉造成重大错误:太阿倒持,授人以柄,九州之铁,~竟成,非惟中国所未闻,抑亦西人所不及料也。 ●改正gǎi zhèng(动)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缺点|~错别字|~谬误|~坏习惯。 ●纠正jiū zhèng(动)改正(缺点、错误):~不良倾向|~姿势|~偏差|毫不含糊地~他话中的错误。 错误程度 错误程度出现的错误很多:错误百出 谬误百出 ☚ 犯错误 荒谬 ☛ 工具 工具家伙 机器 机械 器物 作具 ☚ 工具 木工工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