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钱不惜铜爱工论
南齐孔𫗱 (一作孔凯)主张铸钱不应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偷工减料致使“钱轻”的思想。语见齐高帝建元四年 (482年)《铸钱均货议》:“铸钱之弊,在轻重屡变。重钱患难用,而难用为累轻; 轻钱弊盗铸,而盗铸为祸深,民所盗铸,严法不禁者,由上铸钱惜铜爱工也。惜铜爱工者,谓钱无用之器,以通交易,务欲令轻而数多,使省工而易成, 不详虑其为患也。”孔𫗱将民间盗铸难以禁止的原因归结为政府铸钱只求数量多,惜铜省工的结果,表明他已体会到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应保持适当比例的问题。 孔𫗱对于认为钱系“无用之器”,“务欲令轻而数多”的名目主义的指责,常为后世金属主义货币论者称道。如近代王茂荫关于铸币的基本观点,即是“总以不惜工本为不易之常经”(《王侍郎奏议》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