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币变质
铸币的重量减轻与成色降低超过了铸币公差所允许的限度。它因两方面的原因而引起:(1) 私人冒险家秘密地从事各式各样的伪造铸币活动,对分量十足的铸币或磨损程度较小的铸币施行“刮皮手术”,即从表面刮去一层“金脂”。(2) 国家为了应付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财政困难,有意铸造重量、成色都不足的铸币。如雅典在公元前407—406年曾发行仅镀一层白银的铜铸币; 罗马曾铸造仅含白银2%的“银铸币”; 英国在1290年用1镑白银铸造240个便士,而到1616年则铸成792个便士; 中国汉初把12铢重的“半两”钱减轻为重3铢的筴钱, 南北朝时曾出现“鹅眼钱”,1000文堆积起来还不足3寸。严重的铸币变值会引起货币流通混乱和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