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铜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铜肥copper fertilizer

具有铜(Cu)标明量,以提供作物铜素营养为主要功效的物料。20世纪初发现铜对柑橘的“郁汁病”(exanthema)有治疗效果;1931年由A.L.索莫尔(Sommer)等人首先肯定铜是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作物缺铜并不普遍,20世纪30年代,丹麦、荷兰以及欧洲其它一些地区的新垦泥炭土、沼泽土上在谷类作物上经常发生“风土病”(reclama-tion disease),从而引起世界对作物缺铜的重视。20世纪中叶,中国曾就铜对棉花、茶树等的幼苗生长和抗旱能力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直至70年代末在福建省的明溪县发现水稻大面积施铜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随后在浙江、江苏等省的烂泥田、新垦红壤、砂质土和西北的𪤁土、黄绵土上发现施铜对水稻、小麦、谷子和油菜等作物有增产反应,并进入铜肥应用的研究。
作用
铜是作物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漆酶、超氧歧化酶等多种氧化酶的成分或活化剂,也是质体蓝素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故铜与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叶绿素、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在提高作物的抗病、抗倒伏等抗逆性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作物铁铜的生理病症有许多地方性的名称,如禾谷类作物缺铜称“白瘟病”,也称“风土病”、“开垦病”、“耕作病”等;果树作物称为“郁汁病”、“枝枯病”等。作物缺铜的主要症状是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繁殖器官受到破坏;萎蔫也是一种的常见的症状。缺铜症状亦随作物不同而有差异,如麦类缺铜叶色浅绿、叶尖发白,叶片干卷旋转呈纸捻状,抽穗不齐,麦芒退化,不结实或空瘪率高,产量显著降低;果树缺铜除叶片失绿外,并有顶枯或郁汁现象,树皮裂缝,有胶状液流出,呈水泡状皮疹或瘤状物,芽数增多,果实小,果肉僵硬,严重缺铜导致果树死亡。施用铜肥可促进作物生长,矫治缺铜症状,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缺铜土壤上施用铜肥,一般产量可增加20%左右,甚至成倍增长。
铜也是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牲畜食用缺铜的牧草,会出现贫血,食欲不佳,生长衰弱,有时发生“嗜异病”;人类缺铜,严重时导致遗传性铜代谢障碍,可引起大脑皮质萎缩和癫痫状特征的Menke氏综合症。但铜肥施用过多,动物摄取过量的铜在血液、肝、肾和脑中积蓄,也会危害动植物或造成环境污染。
资源和品种
铜的资源比较丰富,世界已探明的铜储量约6亿多吨。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中国、苏联和秘鲁等国。主要的矿床有两种:❶原生的斑岩铜矿,约占储量的70%左右;
❷水成岩中次生的层状铜矿,约占储量的20%以上。已发现的铜矿物约 160多种,如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赤铜矿(Cu2O)、孔雀石[Cu2(OH)2CO3]、蓝铜矿[Cu3(OH)2(CO3)2]等含铜矿物。中国铜矿分布较广,储量居世界第4位,主要矿床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北、安徽、甘肃、山西等省。
常见的铜肥品种列于下表。中国常用的铜肥品种是硫酸铜。此外,含铜矿物、含铜工业废渣、选矿尾渣、含铜过磷酸钙、含铜玻璃肥料均有不等量的铜元素,可适当作为铜肥施用。中国农村多数利用硫酸铜与石灰配制成波尔多液,兼作铜肥施用。
合理施用

施用依据 铜肥肥效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按作物对铜反应的敏感性和需铜情况,大致可将作物分为4种:❶需铜最多的作物,如小麦、洋葱、莴苣、菠菜等;
❷需铜较多的作物,如燕麦、水稻、花椰菜、胡萝卜、向日葵等;
❸中度需铜的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甜菜、亚麻、黄瓜、番茄等;
❹需铜很少的作物,如玉米、大豆、油菜等。对铜需要量大、铜肥反应敏感的作物,施用铜肥效果好。叶片铜含量分析是判断作物是否需要施铜肥的常用方法。一般作物叶片含铜量在5~20毫克/千克时,作物生长正常,可以不施铜肥;叶片含铜量<4毫克/千克时,可能施用铜肥有较好的效果;含铜量>20毫克/千克,说明作物体内铜已过量。

常见的铜肥品种及其主要性质


品 种主要成分含Cu量(%)主要性质
硫酸铜CuSO4·5H2O
CuSO4·H2O
25
35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氧化铜
氧化亚铜
硫化铜
磷酸铵铜
螯合态铜
CuO
Cu2O
Cu2S
CuNH4PO4·H2O
Na2CuEDTA
Na2CuHEDTA
75
89
80
32
13
9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作物缺铜与土壤母质、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如有机质、酸碱度、粘土矿物、氧化还原电位及施肥情况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土、沼泽土、长期渍水的土壤,由于土壤中的铜易与腐殖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降低铜的有效性而使作物缺铜;发育于花岗岩、钙质砂岩、红砂岩和玄武岩、石灰岩等母质的砂质土,由于土壤本身铜含量低,故使作物容易缺铜;pH值高的碱性土、石灰性土和施用石灰过量的土壤,由于土壤中的铜转化形成难溶态铜形态,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作物易缺铜。此外,土壤中铁、锰、锌、磷肥施用过量与铜发生颉颃作用,也有可能导致作物缺铜。测定土壤有效铜含量是诊断土壤供铜水平和判断作物是否需要施铜肥的常用方法。酸性及中性土壤常用0.1摩尔/升盐酸提取土壤有效铜含量,缺铜的临界含量<2.0毫克/千克;石灰性土壤一般用0.05摩尔/升的DTPA提取,缺铜临界含量<0.2毫克/千克。但土壤缺铜的临界指标亦随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如小麦缺铜的土壤临界值,用0.1摩尔/升盐酸提取的为0.7毫克/千克,用DTPA提取的为0.2毫克/千克。
施用方法 施用铜肥要特别注意用量和均匀性,因为重金属离子铜、锌、锰等易与作物体内酶蛋白的某些带负电荷的基团(—SH、—COOH)结合,从而抑制了需要这些基团作活性基的酶的活性,所以铜肥施用过量会影响种子发芽,抑制作物生长。铜肥的施用方法有:❶基施。铜肥土施作基肥,有效而且肥效持久,每公顷可施硫酸铜15~30千克,肥效可持续2~3年;硫酸厂的下脚料——硫铁矿渣中含铜约0.3%~0.4%,也可作基肥。在播种前15~25天均匀施入土中,每公顷用量150~450千克,隔4~5年施一次,也可用氧化铜、硫化铜和选矿尾渣作基肥;
❷根外追肥。硫酸铜的喷施浓度为0.1%~0.4%。用硫酸铜直接喷施易使作物发生肥害,最好加入少量熟石灰(0.15%~0.25%),或配成波尔多液农药施用,不仅可避免药害,而且对真菌也有杀灭能力。此外有些作物可用硫酸铜处理种子,用量只需其它微量元素肥料的1/10即可,以避免发生肥害。

铜肥cuprum fertilizer

硫酸铜、碳酸铜和炼铜矿渣等化学肥料的总称。铜是多种氧化酶的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对叶绿素和其他色素的合成或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土壤缺铜时,对铜敏感的作物会发生缺铜症。中国缺铜的土壤较少,高有机质土壤(如泥炭土)、石灰性土壤以及由砂岩、酸性火成岩等母质发育成的土壤才有可能缺铜。酸性土壤的有效铜(Cu)用0.1 mol/L盐酸(HCl)提取,其临界值为2 mg/kg,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的有效铜(Cu)用DTPA溶液提取,其临界值为0.2 mg/kg。低于临界值时,对铜需要量较多的作物如小麦、高粱、菠菜、大麦、莴苣、洋葱、苜蓿等,增施铜可能有效。

铜肥

含铜的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铜。对作物的光合、呼吸有促进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