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铁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 ![]()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钁臿 > 鐵搭 鐵搭 tiědā 亦作“鐵鎝”,單稱“鎝”。翻土農具。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钁臿門》:“鐵搭,四齒或六齒,其齒鋭而微鉤,似杷非杷,斸土如搭,是名‘鐵搭’。就帶圓銎,以受直柄。柄長四尺。南方農家或乏牛犂,舉此斸地,以代耕墾,取其疏利;仍就𨫒𨨯塊壤,兼有耙钁之效。嘗見數家爲朋,工力相助,日可斸地數畝。江南地少上潤,多有此等人力,猶北方山田钁户也。賦云:有器與耙钁而各殊,用與耙钁而無别,自夫煅煉而鋒,乃有銎柄之楬。獨擅力乎田園,嘗始見於江浙。鋭比昆吾之鉤,利即莫邪之鐵,舉巨爪兮爬抉,具疎齒兮噬齧。憑爪牙兮、汝藝是施,假肘臂兮、我力欲竭。不耕而種,且寬牛畜之租;既斸而鎪,覺耙功之拙。每破陌上之晨烟,幾荷江邊之明月。彼杜甫長鑱而豈託我生?又堯民擊壤而焉知帝力?必能審察其異同,方達彼此之緩急。願編圖譜、附搭也於農書,使貧窶者得之,用普及於稼穡。”《正字通·金部》:“鎝,按:今俗鐵鎝。發土具,頭廣一尺,功用勝於耜。” 鐵搭 (《農書》) 农具 农具? 田具 佃具 生具 耕器 田器 农用 耒耜 耒耨 锄钩 钱镈 齐天鐥 另见:农民 耕种 除草 收割 使用 ☚ 农具 锄头 ☛ 铁搭iron-toolhead rake横斫式翻地农具,有二齿、三齿、四齿、六齿不等,以四齿居多,故亦称四齿耙或四齿镐。使用时向前掘地,向后翻土,比犁耕要深,又可随手将土块耙碎,但较费力,是南方农村的主要整地农具之一。早在战国就已出现,但至宋元才称铁搭。王祯《农书·钁臿门》:“铁搭四齿或六齿,其齿锐而微钩,似杷非杷,㔉土如搭,是名铁搭。 就带圆銎,以受直柄。 柄长四尺,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㔉也,以代耕垦,取其疏利;仍就𨱐块壤,兼有耙钁之效。 尝见数家为朋,工力相助,日可㔉地数亩。 江南地少土润,多有此等人力,犹北方山田钁户也。”直至今天,在人多地少、土地湿润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平原地区,铁搭仍是主要耕垦农具,有的地方甚至多于牛耕。 铁搭toothed spade又称铁耙。形状如耙的铁制的翻土农具。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铁搭四齿或六齿,其齿锐而微鉤,似杷非杷,劚土如搭,是名铁搭。……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劚地,以代耕垦。”书中又说:铁搭“始见于江浙。”大概是唐、宋时代长江下游地区农民创造的。 铁搭 铁搭翻地农具。创始于唐以前的江浙地区。明代,在江南地区使用尤为普遍。一般是四齿或六齿,铁齿尖锐微呈钩形,似耗又非耗。因其㔉土如搭,故名。上有安柄的孔,木柄长度四尺左右。明代江南地区人口稠密,贫穷农家多乏牛犁,即以铁搭翻地,以代耕垦,常常数家联合,互以工力相助。用铁搭翻地, 比牛耕较深,且可随手耙碎土块,成为江南小农习用的耕垦工具。 ☚ 突课 二熟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