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钱大钧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钱大钧1893—1982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钱大钧
钱大钧
钱大钧(1893—1982)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籍昆山正仪。字慕尹。清宣统元年(1909 年)考入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时赴上海参加学生军,任松军班长。1912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排长。次年参加讨袁“二次革命”。1914 年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投身护国运动。1916 年于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入保定军校炮兵队,选送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1919 年毕业。历任保定军校第八期分队长、第九期炮兵队队长。1921 年参加护法运动,历任粤军第一师学兵营务官,少校、中校参谋。1924年任黄埔军校兵器学教官、代理上校总教官,校本部少将参谋处处长。次年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代理教导第二团团长,后代理教育长并代行校长职务,任教导第三团团长、党军第一旅三团少将团长,参加平定滇军、桂军叛乱及第二次东征,升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26 年升中将师长。北伐时留任广州警备司令,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和广州戒严司令。次年参加“四一五政变”和清党,任北路军总指挥,围攻中共南昌起义部队,升第三十二军上将军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 年兼任淞沪警备司令、上海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江苏省政府委员,改任第一遣编区主任、第三师师长兼江南“剿匪”司令。次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1930 年编练教导第三师并任师长,参加中原大战,改任十四师师长,调任武汉要塞司令,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次年回任武汉分校教育长兼八十九师师长,1932 年升第十三军军长,调任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参加“围剿”中央红军。次年任保定行营主任、北平军分会委员、军政部保定编练处主任,调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1935 年任武昌行营参谋长,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任蒋介石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次年参与解决两广事变有功,兼广州行营参谋长,随侍蒋介石于西安事变中负伤。1937 年兼任军委会办公厅代理主任,抗战爆发后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参谋长,次年任主任,组织空军参加武汉保卫战,远航日本投放宣传弹。1941 年任军委会运输统制局参谋长、秘书长。次年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点验委员会主任、军政部特别党部特派员。1944 年再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1946 年辞职,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吴县参议会议长。1948 年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次年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 年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咨政,兼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等。曾任远东旅行社、台湾“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台湾省体育会足球协会、“中华全国田径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田径协会”名誉会长等。喜足球、太极拳。能诗词,工篆书。著有《钱大钧上将八十自传》等。 钱大钧1893~1982国民党军将领。字慕尹。江苏昆山人。曾任蒋介石的待卫长,国民政府上海市市长。 钱大钧1893—1982字慕尹。江苏吴县人。辛亥革命爆发时,去上海参加学生军,后入钮永建开办的陆军干部学校。1913年二次革命时参加上海袭击兵工厂之役,失败后赴日留学,1914年回国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年再赴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历任保定军校八期第四队分队长,九期炮兵队长。后任粤军少校参谋、中校参谋。黄埔军校入学试验委员、兵器教官、代理总教官、参谋长、军校第二教导团代理团长、第三教导团团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二十师师长兼任广属警备司令。1927年4月15日在广州发动反共事变。之后,历任第三十二军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淞沪警备司令、江南“剿匪”司令等。1928年创办中国第一所训练治安人员和秘密警察的学校。次年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1932年任陆军第十三军军长、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等。之后,历任保定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等。1935年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8年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抗战胜利后,历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台湾国民党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台湾省体育会足球协会主任委员、“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复兴剧校董事长、台湾国民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台湾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名誉董事长等职。1975年2月以手书篆体金刚经捐赠台湾历史博物馆。1982年7月21日在台北病故。著有《钱慕尹上将七十自传》、《钱大钧上将八十自传》。 钱大钧 钱大钧字慕尹,江苏吴县人,1893年7月26日生于江苏昆山。幼年随父迁居苏州。1905年考入长洲高等小学堂。1909年考入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加学生军,不久入淞军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淞军排长。二次革命后去日本,加入东京大森浩然学社。不久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年底回国后,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1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年被选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19年6月毕业回国后,历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分队长、第九期炮兵队队长。1921年南下广东,任粤军第一师参谋。1924年参加筹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并任教官、校本部参谋处长等职。1925年1月任校本部参谋长,参加第一次东征。2月任教导团第二团代理团长,4月改任第三团团长,并代理教育长。后参加平定刘 (震寰)杨(希闵)叛乱和第二次东征。同年12月22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26年1月1日升任第一师师长,2月改任第二师师长。“中山舰事件”后,任第二十师师长。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任广州警备司令,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和广州戒严司令,留守后方。1927年1月19日任广东省政务委员会清乡督办。1927年5月18日任暂编第一师师长。9月26日所部改编为第三十二军后,任军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3月30日任淞沪警备司令。不久又任上海市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7月25日任第三师师长。9月10日任江南“剿匪”司令。1929年春改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将总参议。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1930年随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后历任筹训教导第三师师长,第十四师师长,武汉要塞司令等职。1931年1月调任第八十九师师长,后兼武汉分校教育长。同年底被选任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1月16日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及武汉分校常务委员。同年又升任第十三军军长,3月6日调任海陆空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1933年任保定行营主任兼军政部保定编练处主任。同年6月调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9月任南昌行辕总预备队总指挥,率部参加第五次“围剿”。1935年2月改任武昌行营参谋长。1935年4月4日任中将。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两广事变后,奉命策动余汉谋反陈济棠,成功地解决了“两广事变”。后任广州行营参谋长。1936年9月26日晋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同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与蒋介石被张(学良)杨 (虎城)扣留,并于保护蒋介石脱险时被击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离开侍从室,改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参谋长。1938年2月继宋美龄之后任航空委员会主任。同年4月29日参与组织武汉空中保卫战。1938年11月奉令处理长沙大火事件。1939年因军费问题,被蒋介石撤职查办。此间去四川办西泉中学,自任校长。1940年任运输统制局参谋长、秘书长。1942年6月23日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点验委员会主任。1944年12月再次出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后又当选为党团合并后的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1946年辞职回苏州,当选为吴县参议会议长。1948年2月19日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3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被推为主席团主席。后被蒋介石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1949年3月29日任川康滇黔四省联合“剿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同年6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署长。1950年去台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谘议。1955年奉蒋介石命,审理孙立人事件。后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远东旅行社董事长、台湾省体育会足球协会主任委员等职。1957年任 “中华民国”体育联合会常务监事,并担任体育界其他多项职务。1969年3月、1976年11月、1981年3月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82年7月21日在台北三军总医院病逝。 ☚ 恩克巴图 钱天鹤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