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望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钟望阳1910—1984上海人 钟望阳
钟望阳
钟望阳 钟望阳1910—1984.8.24原名杜也牧。笔名有苏苏、白兮等。江苏吴江人。幼时家境贫困,读完初中一年级即辍学当小学教员,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大革命时期曾加入国民党,四一二事变后脱党。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受普罗文学思潮影响,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33年在上海参加组织海燕文艺社,后与叶紫等人创办的无名文艺社合并。他最初的童话《雪人》即发表于《无名文艺》杂志。1935年后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出版了儿童小说《小顽童》(1935年)、《小河流浪记》(1936年)。抗战爆发后,加入上海进步文化界组织的抗日救亡协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每日译报》任编辑,一方面从事党的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先后创作与出版了儿童文学《小癞痢》(1938年)、《安利》(1939年)、《汉奸的儿子》(1939年)、《巧巧》(1940年)、《新木偶奇遇记》(1941年)等作品。其中长篇童话小说《小癞痢》和《新木偶奇遇记》,曾在上海和苏联的电台上连播。1942年赴淮南解放区《淮南日报》任职。抗战胜利后到华中解放区,写了儿童小说《把秧歌舞扭到上海去》(1946年)。建国后主要担任文化部门的领导组织工作,写的一些作品均散见于各地报刊上。 ☚ 钟理和 秋萤 ☛ 钟望阳 钟望阳1911—1984Zhong Wangyang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杜也牧。笔名苏苏、白兮等。江苏吴县人。初中未读完便当了小学教师,常给学生们编讲故事,继而进行写作。1931年在上海《译报》社工作,主编《儿童周报》。同年出版长篇小说《小顽童》(原名《小三子流浪记》),此后创作不少短篇故事、童话和中长篇小说,上海沦陷后,一直留在“孤岛”主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年出版社工作,并以“苏苏”为笔名,创作了《小捣蛋》、《小学生》、《小奸细》、《小报童》等一系列宣传抗战、揭露敌伪罪行的作品。其中193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癞痢》和1940年出版的长篇童话《新木偶奇遇记》影响最大。前者塑造了顽皮而坚韧、富于正义感的穷苦孩子形象,表达出爱国抗恶的进步思想。小说出版后,在“孤岛”的学校和少年儿童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受其影响而走入抗日队伍。《新木偶奇遇记》则借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的形式,对当时的汉奸走狗进行无情鞭挞和辛辣讽刺,教育战时少年提高警惕,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抗日战争胜利后创作的《把秧歌舞扭到上海去》,于1950年出版,是新中国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钟望阳担任过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党组织书记等职,较少儿童文学创作。 ☚ 黄庆云 胡奇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