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水、洋水清末市场大宗交易多用现银,诸多不便,一些商号采用一种收条形式的凭条办理款项收交,一般称为 “划条” (又称 “划账洋”)。宣统三年 (1911年),同生福等钱庄在重庆正式建立划条制度,用于同业间办理收交。划条只凭记账,不取现金,若收款人不愿接收划条,仍可以现金支付,人们乐于使用,于是划条成为重庆资金融通和结算的一种重要方式。民国15年 (1926年) 川局混乱,部分行庄无款支付存户时,概以划条搪塞,若欲取现,则要求贴水。划条与现钞之间的贴水,称为 “钞水”,划条与现洋之间的贴水,称为 “洋水”。“钞水”、“洋水” 的升降 (即多少) 以市场现钞、现洋的供需情况及其版面的不同而变动,并与渝申间汇水涨落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