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钓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枝葉 > 釣藤
釣藤  diàoténg

亦作“吊藤”,亦稱“鈎藤”。茜草科植物鈎藤或華鈎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乾燥帶鈎枝條。略呈方柱形,長約一寸,紅棕色或紅褐色。環狀莖節,上對生兩個彎鈎,形如船錨。質輕而堅,不易折。主治小兒驚啼,頭暈,目眩。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木部·釣藤》:“出建平,亦作吊藤字,性療小兒,不入餘方。”清·張璐《本經逢原·蔓草部·釣藤》:“一名鈎藤。甘,微苦,寒,無毒。取鈎用良。”

釣藤

钓藤

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即钩藤,详该条。

钓藤diào té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钓藤(10)。药名。
【基原】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
【别名】吊藤(陶弘景),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莺爪凤(《草木便方》),嫩钩钩(《饮片新参》),金钩藤(《贵州民间方药集》),挂钩藤(《药材学》),钩丁(《陕西中药志》),倒挂金钩、钩耳(《湖南药物志》)。
【性味】甘,凉。
❶《别录》:“微寒。”
❷《药性论》:“味甘,平。”
❸《蜀本草》:“味苦。”
【归经】入肝、心经。《本草经疏》:“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茝。
❶《别录》:“主小儿寒热,惊。”
❷《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❸《日华子本草》:“治容忤胎风。”
❹《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❺《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㖞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一钱半至三钱;或入散剂。
【宜忌】
❶《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❷《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成分】带钩茎枝叶含钩藤碱(Rhynchophyeine)、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Corynoxeine)、异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Corynantheine)、二氢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Hirsutine)、硬毛帽柱木因碱(Hirsuteine)。
【药理】
❶镇静:钩藤煎剂0.1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用大鼠的防御运动性条件反射也证明,钩藤煎剂1g/kg腹腔注射,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表现在使部分大鼠阳性条件反射破坏,条件反射时延长。在豚鼠的实验性癫痫的治疗中,用钩藤乙醇浸膏后3~8天,能制止癫痫反应的发生,停药后3天恢复治疗前状态。其作用较为缓慢,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甚接近,因而治疗期间,动物皆较软弱,体重减轻。
❷降压:钩藤煎剂对麻醉犬(0.05g/kg)、兔(2~3g/kg)和实验性大鼠(5g/kg/日,口服)均有降压作用。煎煮时间过久或不够(最好煎15分钟以内)会影响降压效果。钩及茎枝(即单钩、双钩及与其相邻之较细茎枝)降压效果较好;老枝(无钩,直径在0.5~2厘米)降压效果很差。钩藤碱的盐酸盐20mg/kg对麻醉猫静脉注射,或20~50mg/kg给肾性高血压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降低血压的作用。其作用与总碱或煎剂相似。钩藤总碱在体外兔耳标本上,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钩藤碱对其他动物亦有降压作用,降压后可随之为血压上升。此外钩藤碱能抑制体外肠管,兴奋大鼠体外子宫。
❸毒性: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钩藤煎剂为29.0±0.8g/kg;钩藤总碱为144.2±3.1mg/kg;钩藤碱为162.3mg/kg;总碱口服为514.6±29.1mg/kg。在亚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钩藤煎剂灌胃2次,每次5g/kg(比治疗量大2.5倍),连服10天,无中毒症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