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柳梢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柳梢青

柳梢青

词牌名。一名《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玉水明沙》、《早春怨》、《陇头月》。双调四十九字,有二体:其一上下阕各三平韵,其一上阕三仄韵,下阕两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中吕宫慢词,北曲入正宫正曲,一名《六幺遍》,字句格律均与词牌同。参见“常用词谱”类。

☚ 太常引   滴滴金 ☛

柳梢青

柳梢青

又一体

☚ 太常引   西江月 ☛
柳梢青

柳梢青

又名《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玉水明沙》、《早春怨》、《陇头月》。此调有平韵、仄韵二体,字句悉同。平韵见宋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仄韵见宋贺铸《东山词》。前四种调押平韵,《陇头月》押仄韵。《词律》卷五、《词谱》卷七皆列秦观所作(岸草平沙)为正体,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词律》列别体一种,《词谱》列别体七种,其中贺铸所作(子规啼血),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二仄韵,为押仄韵之正体。

☚ 柳垂金   柳摇金 ☛

柳梢青

 

感事


 何事沉吟?小窗斜日,立遍春阴。翠袖天寒,青衫人老,一样伤心。 十年旧事重寻,回首处,山高水深。两点眉峰,半分腰带,憔悴而今。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迟暮美人的形象。词的上片着力于对美人及其面对的现实场景进行描写,以 “何事沉吟”的疑问勾起全词。主人公为什么沉吟不语?词中并没有立刻回答这个疑问,而是接着把主人公身处的背景加以交代: “小窗斜日,立遍春阴。”面对着小窗斜日,她站遍了春天树木的浓荫。就像电影常采用的手法,词中先出现表现主人公神态的镜头,接着将镜头缓缓拉开,逐渐显露出主人公所处的具体环境,使观众对主人公的特定神态慢慢加深了解。“翠袖天寒,青衫人老,一样伤心”。则是对前面的补充。借用杜甫 《佳人》诗和白居易 《琵琶行》诗的句意,表现了主人公寂寞凄凉之情。在上片中,主人公 “沉吟”、“立遍”、“伤心”三个动作、神态即充分显露了其感伤无语,万般无奈的心境神态。
 词的上片仅描绘了主人公的表象,下片中就交代了主人公“沉吟”、“立遍”、“伤心”之因。重寻旧事,十年前的幸福难以追回,只有山高水深,江山依旧。上片中的悬念至此才得到真正的解答。结句 “两点眉峰,半分腰带,憔悴而今”,“两点眉峰”指双眉紧蹙,苦闷度日。“半分腰带” 言其消瘦,“憔悴而今”是 “而今憔悴”的倒装,是说如今消瘦了。往事难追,美好年华已逝,主人公伤心、寂寞,憔悴瘦损。谭献评这首词说: “不嫌太尽。”(《箧中词》) 点出了它含蓄委婉的风格。词人并不具体描写这位迟暮美人以前的美好年华和目前的处境,而只是着力于表现她当时的心态、形态。
 应该指出的是,过去的诗人、词人常喜以香草美人自比,自屈原的 《楚辞》开始,这种传统就一直被历代文人所继承。这首词中的 “迟暮美人”,实也应看作是词人的自我写照,是词人因偶然事件的触发而感叹于美好年华的远逝。了解了这一点,对这首词的理解也就可以加深许多。

古代民歌《柳梢青》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柳梢青

 有个人人,海棠标韵,飞燕轻盈。酒晕潮红,羞娥凝绿,一笑生春。为伊无限伤心。更说甚、巫山楚云。斗帐香消,纱窗月冷,着意温存。
 词的上片描写了一位风度、气质、体态、容貌都姣好的女子。开头一句“有个人人”,即 “有个人”之意,然而“人人”连用,意思与“人儿”同,是对爱者之称,表现了词作者对词中女主人公的深深爱怜之情。这样用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宋代的文人词中也可找到,如周邦彦《迎春乐》:“人人花艳明春柳,忆筵上偷携手。”朱敦儒 《卜算子》: “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这个可爱的女子如何可爱法?词中连用五个四言句子,从静到动,从气度到体态,从兴奋到沉静,从分到合,细致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安静的时候,她像一枝海棠花,鲜艳美丽,白里透红,风韵诱人。走起路来,她像一只凌空飞翔的小燕子,步履轻盈,如飞似舞,飘然若仙。美酒沾唇,头即眩晕,两颊泛起红色,艳如桃花。含羞带嗔,娥眉紧皱,好像黛绿色的宝石凝聚起来。忽然嫣然而笑,天真烂漫,满面春风,春风满面!多么精妙的描写,多么生动的面容!
 现在值得我们探寻的是,这位如此妩媚、姣好的女子,正在何处?从首句 “有个人人”看,好像是纯客观的叙述,如同讲故事的开端。其实不然。“人人”这一亲昵之称,如果面对面叫起来,该多亲切! 因此我们不妨理解为上片是对眼前的心上人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欣赏与赞美。作者的无限爱怜之情自然流露出来了。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来看下片就好理解了。
 “为伊无限伤心”,“伊”作为人称代词,作用极多,可以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也可以为第三人称。宋元时期,主要用作第二人称,即“你”。此处所用就是第二人称意义。因为是面对面,所以只能说 “你”。过去,为思念你,害得我好苦啊,可惜连见你一面都难,让我怎能不无限伤心!更不用说什么 “巫山楚云” 了,来无影,去无踪。
 民歌及无名氏作品往往以白描手法进行精练简洁的描写,坦诚率真地抒情,语言也多用生动活泼的口语,很少有用典故的。即使偶尔用了,也几乎是尽人皆知的熟典,无须翻检古书典籍就知晓其义。《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观上云气直上,变化无穷,襄王问宋玉此为何气?宋玉告之为 “朝云”,并解释“朝云”一词的来历: “昔者先王(指楚怀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 ‘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雨台之下。’” 巫山之云(巫山在四川东部,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故称 “楚云”。)为男女欢合之词。在这里表层意思可以看作是这位女子缥缈难觅踪影,看不见,摸不到,令作者伤心;或许还有两人欢会无期的怨恨在其中。从上片的由衷赞赏,跌落到此处回味相会前的伤心,悲哀,对比是很强烈的。
 正因为伊人可爱,欢会难得,所以作者特别珍惜。尤其当小小的幔帐里可爱的人香气逐渐散去,月儿透过纱窗投进冷冷的光来,更要加倍小心,格外温柔体贴。斗帐是小型帐子,因形如覆斗而称。舒适的环境宜于缱绻缠绵,可时间流失玉人香气也会散去。皓月当空本令人遐思无限,可夜里冷光也令望者生寒。于是想到现在的欢会要格外珍惜,要把情思化为实际行动,“着意温存”。
 词虽短,但长于抒情、描写。句子短,轻快灵活,也善于表达起伏荡漾之情。唯其有起伏曲折,有痛苦与伤心,所以才加倍地珍惜两人欢会的宝贵时光。

古诗《柳梢青》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柳梢青

 

离别

香肩轻拍,尊前忍听,一声将息。昨夜浓欢,今朝别酒,明日行客。 后回来则须来。便去也,如何去得? 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
 
 这首词是抒写词人与恋人别离的情事之作,情意缠绵至极,催人泪下。
 词的上片写和恋人别离的酒席上依依不舍的情景。起首“香肩轻拍”,只一句即渲染出一种浓重的离愁别恨的氛围。由于客观原因,词人不得不与自己的恋人分离。“悲莫悲兮生别离”,因想到别离,酒宴自然毫无欢趣,词人想说几句温存抚慰的话,但又似觉万语千言无从说起,于是只好轻轻拍拍恋人的肩头,借以表示对对方无限哀怨心理的理解、慰安以及自己的无可奈何。其内心的款款之衷、切切之情尽在这无言的动作之中。这里虽然没有提到一个“愁”字,然而却明明白白地令人体会到相爱双方的满怀愁绪。细细领会,则能看见其眼中的泪、脸上的哀,感觉到其心中的苦、情里的悲。词人真切、巧妙地揭示出他们离恨别愁的深沉,耐人咀嚼、意味无穷。“尊前忍听,一声将息。” 自己慰藉的话还未出口,而对方却强忍悲伤,反倒过来嘱咐出门在外应小心保重、多加将息,这无疑更增添了词人的无限怅恨,真个似肝肠寸断,愁肠百结,难以自禁了。杜牧诗云,“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赠别诗》)离别饯行的酒樽之前,自古以来就令人悲苦伤怀,正沉浸在极大痛苦之中的词人。还哪里再堪听得这强忍悲咽的临别叮咛! 其深重的悲苦之情到此被推到一种极致。真是千种离情,万般别绪,难以言说,令人肠断。以下词人笔峰一转,改从时间上的变化来写别离的痛苦。思想起来,又怎能不叫人伤感呢?昨日里词人还与自己的恋人缱绻缠绵,百般温柔,无限恩爱,然而今朝双双对着的却是这黯淡凄苦,幽愁苦楚的饯行酒宴,至明日则已经是他乡作客之人! 时移景驰,聚少离多,“恨不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下之白日” (李白 《惜余春赋》),使时光永伫,春光长留。山川跋涉之苦不说,万种相思难诉: “昨夜”、“今朝”、“明日”,似电影快镜头般地闪过三个不同画面,时间虽短,然而在空间上则将造成相爱双方不能相会的距离,由此给双方带来的思念的苦痛,和盘托出。真是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张华 《情诗》 ) 迂回跌宕,顿挫舒卷之中,把别离的感伤、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显得情真意浓、自然深切。
 词的下片写别离情景。佛语云: “一切众生,最苦离别,最难离别,最重离别。” ( 《佛化孙陀罗难陀入道径》 ) 一对恋人告别之际,难舍难分,自然又是一番悲伤。“后回来则须来”为女方的吩咐。还未及登程,则已盼望着归来之日,这是怎样的相思哟! 心上人远行,依依惜别,心绪怅然,又无可奈何。千嘱咐,万关照,只浓缩到一句之中,这里有自己对心上人回到身边来的渴求,有满含痴情的等待,有满怀希望的期盼,又有坚贞不渝的恋情表白,既温柔缠绵,又信誓旦旦,语言虽系平常,脱口而出,但由于情真意切,故而读来深切感人。“便去也,如何去得”,心爱的人到底踏上了旅途,渐渐远去,心中因离别而生的痛苦也终于爆发到顶点,居然想拉回自己心爱的人,让时光倒流。去不得哟,哥哥! 真是声声叹,字字泪,动人心魄。心上人依然远去了,远去的背影渐渐消逝于视野。留下的无限哀苦的离别之情,恰似那滔滔东去、无有穷尽的一川江水与连绵起伏、无有边际的峰峦叠壑。词的末尾,词人创造了一个空茫的意境,隽永渺远,余味无穷。
 这首词,语言自然朴素,感情真切动人,委婉曲折,读来让人一唱三叹,感慨不已。

古诗词《柳梢青》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柳梢青

效许圭塘体,与樊榭、渔川、弟半查同作

日丽花酣,土风清润,到处幽探。石坞支筇,水村唤渡,沙岸乘篮。

渔罾蟹簖澄潭。痕一抹、烟梢嫩岚。稻饭红莲,莼羹碧涧,好个江南!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圭塘,元许有壬之号。樊榭,清厉鹗之号。渔川,清张四科之号。半查,清马曰璐之号。曰璐为作者之弟。

词的中心是探幽。上片首二句写探幽的物候: 那正是日丽花酣、风清土润的大好时节。天公作美,倍增游兴,便引出下面三句探幽的行踪。坞,四面高而中央低之处。筇,杖。篮,篮舆,即竹轿。词人既写出一路经行的景物: 石坞、水村、沙岸,又写出策筇、行舟、乘篮的人物。以白描手法,平平写来,却是一幅意趣盎然的水村行乐图。

下片前三句,集中笔墨,从水里和岸上两个方面去写。罾,俗称扳罾,用竿支架的鱼网。簖,插在河流中拦捕鱼蟹的苇栅或竹栅。就水里言,到处支着渔罾蟹簖,一派生机;就岸上言,柳梢外,一抹嫩岚,几点轻烟,使人赏心悦目。这些,在江南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故作者从众多的景物中将其提炼出来加以描写。景色之美,已如上述,然此尚不足以尽江南,故下又表现其风物之美,即所谓“稻饭红莲,莼羹碧涧”。据《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这里虽然只提到莼羹,但“稻饭红莲”也同样是令人难忘的。由于“幽探”中所看到的景色之美和风物之美,词人不禁从心里赞道:“好个江南! ”

这首词题为“效许圭塘体”,我们不妨录许作以资比较:“窗对晴岚,门临流水,坐阅归帆。为口劳心,雪犹烧笋,霜便分甘。酒香梅下茅庵。就湖置、新鱼满篮。梦记当年,此皆身享,好个江南!”正如人们所熟知的: 后出转。 两相对照,不难发现,马作远胜许作。这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结构上,更主要的是,许作只局限于自己一己的经验,正如其词小序中所云: “南方适口多品,此则记予之遍嗜而多用者。”因此,境界显得狭窄,所选择的意象也就很难表现出江南的典型风光。马作则否。虽然词人是以自己的“幽探”为出发点的,但他在描写时,站的角度较高,所注意的是最为普遍的、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这样,就使得作品的境界较为开阔,作者个人的审美经验也得到升华,因此,也就更能传神地写出江南的风光。由此,我们也可以对文学创作中出与入的关系有所体会。

在语言上,这首词不用典故,纯用白描,下字浅俗,带有地方色彩,属于“俚曲”一路,但又不失雅意,这是因为,内容与形式结合得比较得体。在结构上,这首词采取类似游记式的写法,一路行来,层层展开,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使全词浑然一体。同时,又如逻辑推理中的归纳推理,调动各种事实,最后,导出“好个江南”的结论,收得干脆利落。这些,都略见此词的特色。


古诗词《柳梢青》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柳梢青

锦样山河,何人坏了,雨嶂烟峦。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珊。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

张煌言生当明末乱世,二十五岁时,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推翻了明王朝。不久,清兵入关,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清斗争的浪潮。张煌言投身浙东人民起义,成为著名将领。他不屈不挠,备尝艰苦,绝不妥协。直到南明永历帝在昆明殉难、郑成功病殁台湾、鲁王死于金门之后,面对清王朝推行迁界政策,阻绝海上诸岛义军与沿海居民联系的新情况,张煌言于康熙三年(1664)解散军队,退居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田),不多久,被捕就义。他一生仅在《采薇吟》中留下了六首词,均为退居海岛后作,悲愤故国沦丧,喟叹壮志未酬,表达了一位抗清民族英雄的高尚情怀。

张煌言《柳梢青》(锦样山河)词意

张煌言斗争二十年,退居悬岙,万千感慨,集中到一点,便是“锦样山河,何人坏了,雨嶂烟峦”。锦绣山河,为什么云遮雾掩?故国沦丧,究竟是谁的罪过?诗人提出了问题,但词中并未作答。他在《海师恢复镇江一路檄》中写道:“慨自李贼倡叛,神京陆沉,建酋本我属夷,屡生反侧,遂乘多难,窃踞中原。”可见,“何人坏了”,包含着对李自成和清王朝的斥责。然而,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即对明末腐败朝政的控诉。物腐而虫生,明末帝王如同北宋“徽钦”,作者所谓“或者剥极而复,天意有归,故虏亦厚其毒而速之亡也”(《上鲁国主启》)。词中含蓄地说“何人坏了”,自有“天意从来高难问”,不能秉笔直书的苦衷在。“故苑莺花,旧家燕子”,径指明王朝开国之地南京。“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京地处江南,自亦有此美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使“旧家燕子”成了六朝故都的特征之一。“莺花”而属“故苑”,“燕子”而谓“旧家”,又益之以“一例阑珊”,足见南京已衰落颓败了。词人以南京风物的衰败寓明王朝的覆亡是有深意的。这是对明代建国之初鼎盛气象的向往,与“何人坏了”云云相呼应,表现出对明太祖不肖子孙的愤懑。

故国危亡,词人欲力挽狂澜。“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自谓天生愚顽,意在决不顺从时势,随风转舵,屈膝于新王朝;明朝灭亡,外族入主,秦汉传统中断,所以不要再提秦关汉关了。词人面对历史的长河,为神州陆沉而悲伤。“此身付与天顽”,犹如词人《放歌》中所唱之“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然而,此时此际,反清复明的斗争已经失败,他退居海岛,抚今追昔,不能不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之叹。镜中种种白发、匣里青萍利剑,一时“和泪相看”,慷慨悲凉,正是英雄本色。相对于陆放翁“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之悲壮,本词结三句颇见沉郁。


古诗《柳梢青》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柳梢青

 
 

友人至


 客里凄凉,桐花满地,杜宇深山。幸自君来,谁教君去,剪剪轻寒。 愁怀无语相看,谩写入,徽弦自弹。小院黄昏,前村风雨,莫倚阑干。
 
 这是一首称颂友情的词作,诗人通过描写友人的到来,抒写了自己久客他乡,迫切思归的悲凉心境。
 词的上片写久客他乡,幸逢友人。起句“客里凄凉”直抒胸臆,点明主人公远游他乡,独处异地,知音难觅,心境凄凉的处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凄凉的感觉呢?原来是因为“桐花满地,杜宇深山”,桐花飘零,铺满在地,深山里又不时地传来杜鹃的“不如归去”的啼叫声,触物伤情,不能不引起诗人恋乡思归的迫切心理。这里诗人写满地飘落的桐花,实则寓托自己飘泊无依、客居他乡的身世;写杜宇的啼叫,亦是寄托自己思归的心情。这两句环境描写,既交代暮春季节的时间,又烘托了人物“客里凄凉”的心境,比兴寄托,化用典故,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正是这“凄凉”难奈的时候,“幸自君来”,喜得友人到来,为自己孤独的客居生活增加了安慰。“谁教君去”,谁又忍心让他匆匆离开呢?何况“剪剪轻寒”,在这春风微吹、春寒料峭的季节里!“幸自”言 “友人至”后自己的欣喜之情,“谁教”说不忍让友人遽去的留恋之意,感情真挚,生动传神。“剪剪”形容轻微而略带寒意的春风,更增添了
 凄凉”的气氛。下片写与友人相聚的动人情景。与友人久别重逢,千言万语,本应诉之不尽,说之不完,然而此时竟愁绪满怀,彼此相对,久久无言。“无言”表示心情的沉重,“相看”说明互相的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的心里话都包含在这 “无言”与 “相看”之中。然而“无言”毕竟是短暂的,“谩写入,徽弦自弹”,诗人将 “愁怀”谱成曲子,用美好的音乐弹奏倾诉了出来。“谩写入” 三字似轻实重,表面随意,实则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是颇为用心的。“自弹”既言动作的熟练轻巧,更寓感情的深厚执著。因为互相挚爱,彼此知心,故曲中之音,定能使两人产生感情的共鸣,“自弹”者不觉日暮将临,而听曲者亦不知 “风雨” 已至。“小院” “前村” 由近及远,“黄昏”言时间的推移,“风雨”暗应前文 “桐花满地”和 “剪剪轻寒”,说明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描写更烘托出 “愁怀”的沉重。最后 “莫倚栏干”,以不忍倚栏望乡,思归故里结束全词,余意袅袅。
 写景抒情互相交融构成了这首词意境深沉的特点。“桐花满地,杜宇深山” 、“剪剪轻寒”既描写了暮春景色,也构成了产生 “客里凄凉” 的环境;“小院黄昏,前村风雨”既说明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更显示出 “愁怀” 的沉重。全词情景相生,深沉有味,有一种含蓄的深沉美。

古诗词《柳梢青》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柳梢青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这首词写春愁。谭复堂拈取“自然”二字以称之(《箧中词》五),可谓得之; 然是曲所长,何止于此!而“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之句,堪与唐宋名作并传无愧焉。

鹿潭穷愁潦倒,抑郁以终。“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三句是一付落拓消沉相的自白。低矮的栅门之外,茵茵绿草向远方蔓延,消失在与天相接之处。院内,飘散着落花和着泥土的香气。诗人衔杯独饮,醒复醉,醉复醒,(所谓“酒滞” 是也),借酒浇愁。此时清明已过,“白楝花开,海棠花落”,转眼间黄昏暮色已经在小院中弥漫开来。楝花风是谷雨节最后的花信风。春暮与日昏,这在一个落寞的词人来说,真是不堪忍受。然而除了借酒来麻醉心灵,又有何计可施呢? 白的楝花,淡红的海棠花 多么清丽,却如随口道来,真有天籁之妙。

过片写阵阵晚风,脉脉斜晖,皆由上文“黄昏”二字引出。“任倚偏红阑未温”一句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都不可忽视。“任倚遍”然而“未温”,用笔到极致以凸现之。这自然不是夏初气候寒凉,而是春去惹起的心理感觉。平生的种种不顺遂此刻全都涌上心来,似乎带来刺骨割肌的寒风,怎能“温”得起来呢? “倚遍”者,实在也有无可告语、无以自慰、无法解脱的情态在。这笔写得重,但没有说破何以要 “倚遍红阑”?何以终于“未温”?这是在为末句作势,使之愈见自然、醒目而隽永。

以可感的具象表现抽象的“愁”字,历来诗人留下不少名句,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一黄时雨”等等。而鹿潭“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之句取象贴切而新警。“渐吹渐起”之状,非锐敏者不能体察,非工辞者不易道出。从句法上,这三句同李后主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近似。愁怀如许,却无暴怒叫嚣之气,而是以淡笔出之,怨而不怒,这又不是斤斤于字句者所能为了。


名诗《柳梢青》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柳梢青》

《柳梢青》

张煌言

锦样山河,何人坏了,雨嶂烟峦。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珊。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

【注释】 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峦:连绵起伏的山。一例:一律,一概。②阑珊:将尽,衰落。③天顽:谦词,等于说顽固的天性。④青萍:宝剑名。《抱朴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绝也,操者非羽越,则有自伤之患焉。”

【词大意】 面对烟雨笼罩中的起伏山峦,心情十分不平静,试问这锦绣一般的大好山河,是谁把它弄得如此破败? 旧家园林中的禽鸟花木,昔日堂前的燕子,都同样感到今天的衰飒萧条了。

自己一生任凭顽固的天性来支配,如今大明王朝已亡,更不要问什么秦关汉关了。揽镜只见白发,宝剑在匣中悲鸣,不觉凄然泪下,心境无限悲凉。

【赏析】 张煌言是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词品出于人品,这首词中展示了他赤诚的爱国情怀。

上片侧重抒写眼前之景,写词时是在一个特定的阴雨天气,自然界恶劣的气候决定了诗人心绪也十分低劣。前三句是讲面对风雨凄迷中的层峦叠嶂,心情也极不平静。诗人于明王朝存亡危机之秋,为了挽救颓败的国运,曾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然而朝政日非,屡因孤军无援而陷于失败。作者思及这些往事,满腔热血沸腾,难以抑制的愤慨使他于词的开头便劈面提出了一个尖锐而值得思索的问题:祖国大好的锦绣山河,究竟是谁把它断送的?这个问题是不需要直接作答的,说到底并非由于敌兵力量强大,或是缺乏精兵良将,而是由于南明的统治者贪图声色享乐,置抗清复国于不顾,致使像张煌言、郑成功等一大批爱国志士无用武之地,到如今大好山河沦于敌手,令人徒生无限感慨。后三句追思往日繁荣昌盛的景象,那时在皇亲贵戚的园林中,黄莺百啭,花团锦簇,可惜好景不长,现在毫无例外地全都变得一片萧条破败。诗人特意点染了“旧家燕子”,自然使人联想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寄寓了人世无常、胜景难再的无限感慨。诗人用笔极曲,其中滋味须细细体会。

下片着重抒发诗人晚境悲凉的胸怀。较之上片,感情的起伏程度更加剧烈。“此身付与天顽”,此句内在蕴涵与屈原的“虽九死而不悔”有异曲同工之妙。“天顽”并非真是天性顽钝,实为正话反说,由于自己不会曲意迎奉,因而不受当权者的喜欢,被认为是顽固不化。“付与”有任凭、随它去的意思。此句完整的含意是说由于自己不会迎合奉承那些权贵,以致落到今天这样穷途末路的处境。紧接着下一句“更休问秦关汉关”,暗用唐王昌龄绝句《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之典,意为由于大明王朝已亡,徒然空怀建功立业的壮志,却已是报效无门了。“白发镜中”出于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可见镜中白发的日益增添,并非完全是由年龄渐老所致,实际上作者就义时只有44岁。此处的“白发”反映了一种时不我待的迫切心情,意即抗清复明,刻不容缓,不能一拖再拖,一误再误了。“青萍匣里”,语出李白诗句“青萍匣中鸣”,这里把物人格化,说明连宝剑都嫌放置匣中的日子太久了,希望赶快从匣鞘中脱颖而出,去同敌人搏斗。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亡国的危局已难以挽回,奋勇杀敌的壮志更是难酬,到头来,只有和泪相看而已。

明代焦竑说过:“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垂世而行远。”(《澹园集》卷五) 张煌言《柳梢青》一词之所以具有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强烈艺术效果,盖出自其对国家兴亡之感寄托的深切,感情的真挚。只有在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笔下,才能写出这种第一流的真诗、好诗。


古诗《柳梢青》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柳梢青

 

饯别蒋德施、栗子求诸公


 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陇树寒轻,海山秋老,清愁如织。 一杯莫惜留连,我亦是天涯倦客。后夜相思,水长山远,东西南北!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抒发友情的诗。张氏送别友人的词今存十四首。除如《送别刘贡父》 的刘贡父见于史传外,其他俱不易查知,似各为当地士绅或一般同僚友好,又这些送别词,有一共同特点,都是抒发的豪放之情。
 “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第一句点出时间是重阳; 第二句点明地点是城里,情景是 “满城风雨”;第三句,说出事情是送别。这中有该注意之处,就是不说 “重阳 ‘佳’ 节”却说 “重阳 ‘时’ 节”是和第二句的情景,第三句的送别有关系的。一个 ‘时’ 字,足见作者的用字是费了斟酌的。重阳本是 “佳节”。李清照 《醉花阴》就说: “佳节又重阳。”这天是该当和亲友们登高寻乐的,可是却送别友人,多不好; 并且又遇到 “满城风雨”的天气,这不就使走者的“行色”——心绪情况,更受了摧伤么?就是更增加了离别的痛苦。我们再看看 (这是到城外送别处了): 高岗上的树,给人以轻寒之感,广大的原野给人以秋老之悲。我这送人者,也 “清愁如织”,就是凄凉孤寂之愁,像织布的丝一样,多得很了。梁武帝《登北顾楼诗》: “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李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杜牧诗: “尘事繁如织。”“如织”都是极多的形象。
 以上为上片,主要是作者说自己此时此地此景中送别的心情。
 “一杯莫惜留连”,这就是对送别之友的话了。“一杯”,指举起第一杯送别酒。“莫惜留连”,即不要因惜别而留连,就是快喝了吧。“留连” ,是徘徊不忍离去的形象,也有迟迟缓缓、不决断的意思。如 《汉书·项羽传》 : “羽因留连,战未能下。” 《后汉书·五行志注》: “昔鲁隐有贤行,将致国于桓公,留连贪位,不能早退。”这两“留连”就是犹疑不决之意了。作者快人快语,所以这里该是痛痛快快地喝了就走之意。因为“我亦是天涯倦客”,彼此相同,且乐当前吧(指饮酒) 。“天涯倦客”,指远离家乡,作客已久,而生疲倦之感。作者因受主和派的嫉妒,屡遭迁徙,所以有“倦客”之感。但欲归不得,只好留此,留此如何?作者快人,就得乐且乐吧! 这句的意思是: 快快饮这杯送别酒,快快上路,不要“惜留连”。
 “后夜相思,水长山远,东西南北。” “后夜”,指别后之夜,“相思”,就是彼此想念对方。“水长山远”,意思是不仅很远,而且有阻隔。“东西南北”,意思是方向不知,晏殊《蝶恋花》 “山长水远知何处”正好作这两小句的解释。这两个形象结合在一起,就是想也没个落实处,或说“有梦也难寻觅”,所以还是“一杯莫惜留连”吧!
 这是下片,主要是对行者说的。意思是痛快点先喝酒乐一乐吧!
 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明快,表现了作者豪放的情怀。
柳梢青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玉水明沙、早春怨、陇头月。双调。平韵始见宋·秦观词,另有仄韵,见宋·贺铸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1句49字。上片第一、三、六句,下片第一、二、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四、五句不押韵,作对偶格;下片第二句为七字句,用上三下四句式。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韵),仄(逗)平平仄平(韵)。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 朝中措   滴滴金 ☛

柳梢青

柳梢青

刘辰翁

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此词写故国之思,深沉感人。上片以“铁马”与“笛里”两对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写出临安沦陷后元宵之凄凉景象。“春入”一句点明亡国之痛;“不是歌声”表露鄙视憎恨。下片抒写思念故国。“辇下”三排句:往昔京师繁华,今日作者避乱山中,向往志士抗争海上,一齐涌上心头,超越时空,意想飞动。
☚ 唐多令   永遇乐 ☛
柳梢青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云淡秋空》、《雨洗元霄》、《玉水明沙》、《早春怨》、《陇头月》。双调。平韵始见宋·秦观词,另有仄韵,见宋·贺铸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十一句四十九字。上片一、三、六句,下片第一、二、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四、五句不押韵,作对偶格; 下片第二句为七字句,用上三下四句式。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逗平平仄平 (韵)。(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 朝中措   滴滴金 ☛

《柳梢青》liu shao qing

Green on the Tip of Willow Twig→杨无咎(Yang Wujiu)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