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鎛 鎛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周礼·春官·宗伯》:“镈,如钟而大。”现所知最早的镈制于西周晚期。实物有故宫博物院藏品四虎兽面纹镈。镈的形制与钟十分相似。它无甬(柄)有钮,下沿平口,可直悬敲击。镈体多有繁复纹饰。从出土镈的铭文看,先秦时期的镈多自名为钟,铭文中自名为镈的齐侯镈和子仲姜镈皆出自齐地(今山东),故有人认为镈不过是齐地对钟的一种称谓而已。先秦时期镈分特镈和编镈。河南三门 市上村岭春秋墓出土过九枚一套的编镈。唐宋以后,编钟逐渐改用镈的形制,本来相似的钟、镈趋于合一,镈名存实亡。 ☚ 羌笛 錞于 ☛ 鎛“镈”的繁体字。 上一条: 镈 下一条: 髆 鎛❶如鍾而大。《周禮·春官·宗伯》:“鎛師: 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鄭玄注:“鎛,如鍾而大。” 陸德明 《經典釋文》:“鎛,音博。”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鐘磬 > 鎛3 鎛3 bó 古代懸鐘横木上所雕刻的飾物,多龍蛇之類,塗以金。《說文·金部》:“鎛,鎛鱗也。鐘上横木上金華也。”朱駿聲通訓定聲:“謂栒上刻爲龍,以黄金塗之者,《考工記》‘鱗屬以爲筍’是也。”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錢鎛 > 鎛 鎛 bó 古代耘田之短柄農具,其面較闊,其形介乎鋤、鏟之間,用以剔除水陸頑草。先秦已見。《詩·周頌·良耜》:“其鎛斯趙,以薅荼蓼。”孔穎逹疏:“其鎛斯趙,則趙是用鎛之事,鎛是鋤類,故趙爲刺地也……王肅曰:‘荼,陸穢;蓼,水草。’”《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國語·周語上》:“脩其疆畔,日服其鎛,不解于時。”《説文·金部》:“一曰田器。《詩》曰:‘庤乃錢鎛。’”段玉裁注:“鎛訓‘迫’,故田器曰鎛。《周頌》之‘鎛’,毛曰‘鎒也’,鄭注《考工記》曰‘田器’,正謂鎒迫地披草而有此稱。《釋名》以爲鎛亦鋤類。鎛,迫也。今本《釋名》作‘鑮’,非。”《釋名·釋用器》:“鎛,亦鋤田器也。”《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侵擾北方”南朝宋·裴松之注:“[公孫淵]令官屬自白于魏曰:‘近郊農民,釋其耨鎛,伐薪制梃,改案爲櫓,奔馳赴難,軍旅行成,雖蹈湯火,死不顧生。”《三才圖會·器用》:“錢與鎛爲類,薅器也,非鍬屬也。兹度其制,似鍬非鍬,殆與鏟同……凡器皆有國工,粤獨無鎛何也?粤之無鎛,非無鎛也。夫人而能爲鎛也。鎛,鋤屬。農所通用,故人多匠之,不必國工,今舉世皆然,非獨粤也。”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四·錢鎛門》:“耨别名也。良耜。詩曰:‘其鎛斯趙,以薅荼蓼。’《釋名》曰:‘鎛迫也。迫地去草也。’《爾雅》疏云:‘鎛耨一器,或云鉏或云鋤屬。’……竊謂鎛鋤屬農所通用,故人多匠之。王荆公詩云:‘於易見耒耜于詩見錢鎛。’”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乃粒·麥工》:“凡耨草用闊面大鎛。”《廣雅·釋器》:“鎡、錤、鋸、鈹、鎛,鉏也。”王念孫疏證“鉏之言除也……鎛,亦鉏類也。鎛,迫也。迫地去草也。”自兩漢至今,多視鎛爲“耨”之别名,實誤。只因二者形狀用途相近,古籍中或見對舉聯稱。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鐘磬 > 鎛 鎛 bó 特鐘。相對編鐘而言,编鐘十六鐘成組懸於一簨,而鎛鐘特懸,即每鐘一簨。《隋書·音樂志上》:“宫懸各設十二鎛鐘,於其辰位,而應其律。四面並設編鐘、磐各一簨簴,合十二架。”一說爲小鐘。《國語·周語下》:“細鈞有鍾無鎛,昭其大也。”韋昭注:“鍾,大鍾;鎛,小鍾也。” 鎛 农具 农具? 田具 佃具 生具 耕器 田器 农用 耒耜 耒耨 锄钩 钱镈 齐天鐥 另见:农民 耕种 除草 收割 使用 ☚ 农具 锄头 ☛ 鎛bóB135 鎛 鎛bo古代打击乐器。用青铜制成。《周礼·春官·鎛师》: “鎛师掌金奏之鼓。” 郑玄注: “谓主击晋鼓以奏其钟鎛也。”贾公彦疏:“鎛与钟同类,大小异耳。”唐杜佑《通典》: “鎛,如钟而大。”圆筒形,或纵剖面略呈梯形,口缘平。有钮,可悬挂敲击。均有纹饰。陕西岐山出土的周代鎛还有棱饰。有的自铭为钟,有的自铭为鎛。 ☚ 编钟 钲 ☛ 鎛 鎛bo古代打击乐器。用青铜制成。《周礼·春官·鎛师》: “鎛师掌金奏之鼓。” 郑玄注: “谓主击晋鼓以奏其钟鎛也。”贾公彦疏:“鎛与钟同类,大小异耳。”唐杜佑《通典》: “鎛,如钟而大。”圆筒形,或纵剖面略呈梯形,口缘平。有钮,可悬挂敲击。均有纹饰。陕西岐山出土的周代鎛还有棱饰。有的自铭为钟,有的自铭为鎛。 ☚ 编钟 钲 ☛ 鎛 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