銼“锉”的繁体字。 上一条: 锉 下一条: 剉 锉銼、剉{}四6165①名小锅。西南官话。四川。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三:「杜甫诗:『土~冷疏烟。』注:~,音挫。蜀人呼釜为~。」②名熨斗,古方言。《广韵・过韵》:「~,粗卧切,蜀呼。」③名礤床。徽语。安徽歙县〖 〗。④动砍;剁。⑴吴语。浙江温州〖tsߵai42〗。⑵闽语。福建福州〖 〗、厦门〖tsߵo21〗。~树砍树‖~竹‖~做肉盐剁成肉酱。⑤动切。赣语。江西宜春〖tsߵo44〗。~菜‖~做几块。⑥动收付款项出现差错(错的音转)。吴语。上海松江:~忒多付或少收,受损‖~着少付或多收,受益‖~进勿~出讽刺精明人。⑦量截;段。赣语。江西宜春〖tsߵo44〗。一~木。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雕塑工具 > 鑪 > 銼 銼 cuò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用物部 > 工具 > 銼 銼 cuò 用於磨擦加工竹、木、骨、角、鐵等的工具。金屬製成,上有細齒或紋路,裝於木製柄上。有扁銼、方銼、圓銼、三角銼、尾銼等多種類别。今所見最早者為戰國青銅銼,有直銼、彎銼兩種。後世多為鐵銼或鋼銼。明·金鉉《除戎紀》:“復以鐵銼細為琢磨,銹將去八九矣。” 銼cuoE453 “锉”的繁体。 銼cuòC256 “锉”的繁体。 銼锉, 篆cuò[金(意符)+坐(聲符)→ 銼(《説文》:“銼,鍑也。從金,坐聲。”手工切削工具,由銼身和銼柄構成。銼身鋼制,形狀由需要而定,有圓銼、扁銼、三角銼等。銼身按一定方向鑿出許多銳利的紋路,用以削平工件的表面。)] 趙樹理 《三里灣·“這日子不能過了”》:“第一是木板太厚,銼一次很費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