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郑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郑经1643—1681明末清初福建南安人。郑成功子。奉命镇守金门、厦门。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死,黄昭等人拥立郑成功弟郑袭理事,发兵守要塞。他率兵从台南潦港登陆,击溃守军,杀黄昭等,嗣延平王位。安定内部后,复回厦门。康熙二年,清兵攻陷金、厦两岛,他退守铜山,次年初撤归台湾,分遣诸将屯耕荒田,与民休息。康熙八年令参军陈永华总理政治,右武卫刘国轩掌管军事。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乱起,他以陈永华为留守,率冯锡范、刘国轩等渡海进攻福建、广东,复取金、厦等地及广东东南部,与吴三桂分界而守。康熙十九年为清军所败,退守台湾。次年病死。 郑经1643—1681字式夫,号贤之。福建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之子。1662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死后嗣位,据守台湾,继续抗清。“三藩之乱”发生后,错误认为“复明”时机来到,应吴三桂、耿精忠之约,于1674年年初,安排长子郑克𡒉守台湾,亲自率兵西渡参战,乘清王朝无暇南顾之机,攻占闽、粤的漳州、泉州、潮州等7个府。为争夺地盘,曾与耿精忠发生冲突,但仍坚持抗清立场,拒绝清政府的“招抚”。后在清军强大攻势威逼下,退守金门、厦门。1680年被清军击败,仅带千余人逃回台湾。翌年,病死台湾东宁(今台南市)。 郑经1643—1681明末福建南安人。郑成功子。1662年嗣位,用陈永华主政,刘国轩主军, 据台湾抗清。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乘三藩之乱的机会, 进兵福建、广东。十九年退回台湾,次年病死。 郑经1643—1681清初福建南安人。郑成功子。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病死,他在郑泰等拥戴下嗣延平郡王位。以咨议参军陈永华主政,右武卫刘国轩主军,推行屯田,分给诸将土地,课督耕垦,征收租赋,兴立学校,安抚士民,对台湾的开发有所贡献。三藩之乱时,兵进福建、广东,一度取有兴、漳、汀、邵、泉、惠、潮等数州之地。在清军反击下,上述诸地尽失。此举鏖战多年,府库为空,台湾自此衰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