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具部 > 刀斧 > 斧質 > 鈇鑕 鈇鑕 fǔzhì 亦作“鈇質”。同“斧鑕”。《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家駒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難,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賜之以死。’”何休注:“鈇鑕,要斬之罪。”《史記·項羽本紀》:“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爲戮乎? ”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積屍氣 > 鈇鑕 鈇鑕 fǔzhì 亦作“鈇質”,亦稱“鬼質”、“鬼鑕”、“天屍”。即積屍氣。《晉書·天文志上》:“輿鬼……中央星爲積屍,主死喪祠祀。一曰鈇鑕,主誅斬。”《隋書·天文志中》:“[輿鬼]中央爲積屍……一曰鈇質,主誅斬。”又:“鬼質欲其忽忽不明則安,明則兵起。”《宋史·天文志四》:“犯鬼鑕,執法臣誅。”《觀象翫占》:“鬼中央白色如紛絮者,謂之積屍,一曰天屍,如雲非雲,如星非星,見氣而已。”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鈇鑕1 鈇鑕1 fuzhi 星宿名。共五星,屬壁宿。《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倉西南,刈具也,主斬芻飼牛馬。”又“按《步天歌》,壁宿下爲鈇鑕五星,晉、隋《志》皆不載。《隋志》八魁西北三星曰鈇鑕,又曰鈇鉞,其占與《步天歌》室宿内斧鉞略同,恐即是此誤重出之。”室宿内有“鈇鑕”(又名鈇鉞,共三星),壁宿内有“鈇鑕”(共五星),實乃二宿,非重出。參見“鈇鉞”條。參閲《隋書·天文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