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钱白花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金钱白花蛇

药名。见《饮片新参》。又名金钱蛇、小白药蛇、寸白蛇、银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幼蛇去除内脏的干燥体。主产广东、广西。甘、碱,温,有毒。入肝、脾经。搜风,活络,定惊止痉。治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麻木,抽搐痉挛,关节酸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破伤风,麻风,疥癞,梅毒,恶疮。内服: 煎汤,3~4.5g; 研末服,0.6~0.9g,亦可入丸剂或浸酒。本品主含蛋白质、脂肪及鸟嘌呤核苷 (Guano-side)。头部毒腺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其中含α-环蛇毒素,还含β-、γ-环蛇毒素等。并含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 (不含出血性毒),毒液中还含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等。银环蛇的乙种环蛇毒素作用于突触前神经末梢部位,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对呼吸肌、神经系统,特别是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 危重病例也能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毒液中的α-环蛇毒作用于突触后膜,阻止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结合。

金钱白花蛇jīnqiánbáihuāshé

药名, 见《饮片新参》。又名金钱蛇、小白药蛇、寸白蛇、银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 Blyth 幼蛇去除内脏的干燥体。主产于广东、广西。甘、咸, 温, 有毒。入肝、脾经。搜风活络, 定惊止痉。治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麻木、抽搐痉挛、关节酸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破伤风、麻风、疥癞、梅毒、恶疮。内服: 煎汤, 3 ~4. 5 克, 研末服, 0. 6 ~ 0. 9 克, 亦可入丸剂或浸酒。本品主含蛋白质、脂肪及鸟嘌呤核苷(Guanoside)。头部毒腺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 包括α-、β-、γ-环蛇毒素等。并含溶血成分及血细胞凝集成分(不含出血性毒), 毒液中还含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等。银环蛇的几种环蛇毒素作用于突触前神经末稍部位, 可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特别是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 危重病例也能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毒液中的α-环蛇毒素作用于突触后膜, 可阻止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结合。

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又名小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幼蛇去除内脏的全体。夏秋两季捕捉幼蛇,淹死后,拔去毒牙,剖腹除去内脏,擦净,放入60~70%酒精中浸泡1~2天,取出晾干,以头为中心盘成圆盘状,尾含于口中,用竹签横穿固定,晒干或炭火烘干。
蛇体呈圆盘状,头在中央,尾端尖细,纳入口中。盘径3~15cm。蛇体直径0.3~2cm,背部黑棕色或灰黑色,有数十个白色环状横斑,白斑间隔的黑鳞片3~5片,鳞片呈菱形,背部中央有一条突起的脊棱,脊棱处的鳞片较大,呈六角形; 鳞片细密,有光泽。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尾下鳞仅单行。腹腔内壁黄白色或黄色。气微腥,味微咸。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 云南、贵州、台湾、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亦产。
本品性味、功用与白花蛇基本相同而力胜,(参阅白花蛇条)。近年亦有用以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等证。煎服,3~4.5g; 研末服,0.5~1g。
实验研究: 银环蛇的干燥体主含蛋白质、脂肪及鸟嘌呤核甙。银环蛇蛇毒中含α-及β-环蛇毒素。
银环蛇蛇毒属剧烈的神经毒。与眼镜蛇、蝮蛇等中毒的严重局部症状不同,被银环蛇咬伤后,局部仅出现麻木,感觉不大,早期病人易引起思想麻痹。一旦神经症状发作,严重病例即可发生呼吸麻痹,若抢救不当,往往造成死亡。呼吸麻痹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外周箭毒样作用,其作用发生较慢,恢复亦慢或很难恢复。抗胆碱酯酶药对抗作用不明显。此外,银环蛇还有另一类的蛇毒,即β-环蛇毒素,它与眼镜蛇神经毒α-环蛇毒素或箭毒不同,作用于突触前部位,即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功能。银环蛇毒不但对呼吸肌、神经系统,特别是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对胃肠功能的抑制也很明显(胃肠麻痹)。在引起呼吸麻痹前一般不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但危重病例,也可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因此抢救时,还需积极预防循环衰竭的发生。

☚ 白花蛇   乌梢蛇 ☛
000022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