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融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融商 金融商从事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等活动的商人。我国金融商出现在唐代。当时长安和其他商业中心城市中有 “柜坊”和“飞钱”。所谓柜坊,是一种货币信用机构,多在大商店中附设这种业务。往往不收保管费,因为柜坊主可以暗中用存放款项经营高利贷。取款有时以物为凭,有时用“书帖”。帖上面有付款数目、出帖日期、收款人姓名以及出帖人署名。这种书帖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支票。“飞钱”亦称“便换”,是我国最早的金钱汇兑业务,产生于九世纪初,当时概分为二种:一是官办。京城的“进奏院”本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代理机关,往往代营“便换”。诸道商人在京城售完货物后,可将现款交与所属地方政府的“进奏院”。该院发给两联单式“文牒”或“公据”,一给放款人,一寄往本道,以备放款人回乡后凭据取领;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也代营“便换”,以此牟利。宋代是金融商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宋初,四川使用铁钱,体大值小,流通不便。商人遂发行纸币,称为“交子”,其性质与存款收据相近,可兑现,亦可流通。后由富商十六户联合发行。以后交子常由于发行之金融商破产等原因而不能兑现,遂被政府禁止。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由政府发行,一交一缗。每次发行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作为现金储备,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发行数量大增,换发新交子时,需四缗旧交才能兑一缗新交,致令交子严重贬值,金钱商信誉大降。南宋时,两淮金融商又曾用过交子,俗称“淮交”。高宗绍兴元年 (1131年) 和三十年(1160年),金融商又曾两次发行称为“关子”和“会子”的纸币。明清时期,金融商已逐渐成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尤为明显,金融商已分化为 “钱庄”、“钱店”、“票号”、“炉房”、“兑换商”等类别。所谓钱庄,又称“银号”,经营范围较广,除办理放款、汇兑等业务外,还代理官府解运钱粮,课收捐钱。钱店是只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小型钱庄。票号又称 “汇票庄”、“汇兑庄”,办理汇兑业务。炉房也叫 “银炉”,专化金银,熔铸元宝。兑换商兑换金银钱币。据日本学者加藤繁考证,清康熙年间,广东已出现 “银行” 一词。(《中国经济史考证》)这是封建金融商向近代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明清之际,山西的金融商资本雄厚,声势烜赫,山西票号遍布全国,影响极大。金融商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达的产物。同时,他们的活动又可以扩大商品生产和经营的规模,促进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 茶商 行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