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牌信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金牌信符

亦作“纳马金牌”或“茶马金牌”。明朝向今西北甘、青一带部分少数民族颁发的茶马贸易牌照, 同时也是对该地畜牧业民族颁布差科的印信。始制于洪武三十年(1397)。每牌正面楷书“信符”二字,背面书篆文十二字,上方写“皇帝圣旨”,左下为“合当差发”,右下为“不信者斩”。凡易马之族部发金牌一面。当时共制金牌四十一面,其中洮州卫(今甘肃临潭)火把藏、思囊日等藏族部落发牌四面, 规定易马三千五百匹。河州卫(今甘肃临夏)藏族、撒拉族所谓“西番二十九族”发牌二十一面,易马七千七百零五匹。西宁卫申中、申藏、隆卜等藏族十二部发牌十六面,易马三千零五十匹。每牌又分上下两号,上号发至各族部,下号藏于内府,三年派官合符交易一次。共用茶五十余万斤, 易马一万三千八百匹。后此制尝有中断。嘉靖(1522—1566)以后,因边地战事频起,金牌多有丢失,遂渐废止。

金牌信符

金牌信符

亦作 “纳马金牌”或 “茶马金牌”。明朝向今西北甘、青一带部分少数民族部落颁发的茶马贸易牌照,兼具以马纳赋印信的性质。洪武五年(1372),始立茶马司于川陕,令西北各族纳马易茶,赐金牌信符以防诈伪。后一再勘合,逐渐完善。金牌一般以铜涂金为之,长一尺,阔三寸; 信符则用铁,长五寸,阔半之。通称为金牌信符。每牌上书篆文十二字,上方写“皇帝圣旨”,左下为“合当差发”,右下为“不信者斩”。凡易马之族部发金牌一面。当时共制金牌四十一面: 洮州卫火把哈藏、思曩日等藏族部落发牌四面,规定易马三千五百匹; 河州卫藏族、撒拉族所谓“西番二十九族”发牌二十一面,易马七千七百零五匹;西宁卫申中、申藏、隆卜等藏族十二部发牌十六面,易马三千零五十匹。每牌又分上下两号,上号发至各族部,下号藏于内府,三年派官合符交易一次。永乐帝时,一度停止金牌信符。宣德十年(1435)又重新推行。嘉靖(1522—1566)以后,蒙古入掠河西、青海,纳马各族遭残破,此制渐衰,有名无实。

☚ 乌白盐   蛮夷邸 ☛
金牌信符

金牌信符

明初用于边塞以茶易马的一种铜牌勘合。金牌信符一式两件,镌有字号。上号为阳文,藏于内府为契;下号为阴文,交给少数民族首领。篆文上曰: “皇帝圣旨”、左曰: “合当差发”、右曰: “不信者斩”。明太祖洪武初制金牌41面,分别给予西北边境少数民族首领,规定三年一次差遣京官选调边军前往合符。同时带去茶叶以易马,所易之马由边军操骑。洪武四年( 1371 )停止金牌信符。宣德时恢复使用。后因边境民族发生战乱金牌散失,遂废。清代不再制定金牌,改以普通勘合代之。清末进一步废止勘合之例,茶马官营贸易不再继续。

☚ 私牙   明清四大镇 ☛

金牌信符

见“金铜信符”(1478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