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寺石窟
位于县城东北65公里处林虑山巅。原名宝岩寺,传说夜间萤火飞入寺内,银光闪闪,累年不绝,故改称金灯寺。寺依山建筑,北壁陡峭,南面深谷,势险地奇。寺平面为长方形的五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关帝庙、钟鼓楼、聚仙楼、大佛殿等。殿位于寺最后,面阔三间。北崖山腰凿有大小14个洞窟,明代开凿。其中最大的洞窟称水陆殿,面积约125平方米,内有池沼流泉,池上有田字形石桥供游人回旋。殿内正面塑佛像三尊,背坐三大士像。窟顶有佛龛和方形藻井,藻井四周雕有佛像。洞四壁为浮雕水陆场面。其余洞窟多为弥勒、菩萨、罗汉、太山神等神佛像。窟外就山造殿,建有堂门。寺北峭壁有摩崖雕像千余尊。金灯寺内有明嘉靖、万历年间石碑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