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汇兑本位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金汇兑本位制jīn huì duì běn wèi zhìсистéма золотóго валютного стандрта

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须把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金,通过无限制供应外汇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采用这种币制,必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与之相联系的国家的货币,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一种形式。特点是:国内不得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币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货币同另一些实行金币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这些国家存放外汇或黄金储备。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亦称“虚金本位制”。国内不流通金币,对外无限制供应外汇的一种金本位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通常将本国货币与另一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大量外汇准备基金,通过对外无限制供应外汇,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采用此种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等方面必然会受到与其相联系的金本位制国家的控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一般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所采用。印度于1893年起,最早采用过这种制度,以后,菲律宾、马来亚、泰国、墨西哥、巴拿马等国也相继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家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为整顿币制,以国外借款作为外汇基金,也采用了金汇兑本位制。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后,美国虽不再流通金币,但规定西方国家的货币必须同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并允许其他各国政府以美元向它兑换黄金,使美元和黄金一样作为各国货币和外汇储备。这实际上属于金汇兑本位制的一个变种。60年代后,随着美元不断出现危机,到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于是,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宣布废止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汇兑本位制崩溃。

☚ 金块本位制   货币升值 ☛

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 Standard

指把本国货币可以兑换成能在另一个金本位国家提取汇票的货币制度。但该金本位国的货币必须能按稳定的汇率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既可以保持其货币的金平价不变,又不必如实行本位制那样,必须保有大量的黄金储蓄。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亦称“虚金本位制”。一国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一般与另外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从而间接实行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该制度带有附属性质,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一种广义的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单位,但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发行具有含金量的银行券。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必须把本国货币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固定比价,并且存放外汇准备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采用这种币制,必然使本国的对外贸易、财政、金融受制于与之挂钩的金本位制国家,因而该币制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

亦称 “虚金本位制”。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本位,但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发行具有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币或黄金,只能兑换成外汇 (外汇可到国外兑换黄金) 的金本位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必须把本国货币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 固定比价,并且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采用这种币制,必然使本国的对外贸易、财政金融受制于与之挂钩的金本位制国家,因而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

亦称 “虚金本位制”,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币或黄金,只能兑换成外汇,然后用外汇到国外去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 国家规定金币为主币,但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发行具有含金量的银行券; 银行券要想变成黄金,须进行两次汇兑,即先用银行券兑换外汇,再用外汇兑换黄金。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必须将外汇和黄金存于外国作为外汇基金,然后用固定价买卖外汇,以稳定币值和汇价。因此,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多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所采用,如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败国,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也曾采用。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依附于英镑和美元,也属此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赁借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政治、经济上的霸主地位,迫使资本主义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一定的比价,使美元同黄金一样作为各国货币和外汇的储备。这可看作是金汇兑本位制的一个变种。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并在1971年和1973年两次宣布美元贬值。于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宣布废止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这使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汇兑本位制趋于瓦解。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亦称“虚金本位制”。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本位,但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发行具有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币或黄金,只能兑换成外汇(外汇可到国外兑换黄金)的金本位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必须把本国货币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固定比价,并且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采用这种币制,必然使本国的对外贸易、财政金融受制于与之挂钩的金本位制国家,因而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

☚ 自由本位制   虚金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亦称“虚金本位制”。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要把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固定比价,并把外汇准备存放在该国,通过无限制供应外汇,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采用这种货币制度,必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与之挂勾的国家的货币,本质上是一种附庸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多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所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败国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也曾采用金汇兑本位制。旧中国,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依附于英镑和美元,也属于金汇兑本位制。1944年7月,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美元固定比价,各国中央银行可以35美元等于一盎斯黄金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这种制度属于金汇兑本位制的一个变种。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并在1971年和1973年两次宣布美元贬值。于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宣布废止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比价,使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汇兑本位制瓦解。

☚ 生产本位制   虚金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亦称“虚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度的一种类型。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作为准备金,以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弱小国家和殖民地国家实行过这一制度,如菲律宾、马来亚、印度等。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金块本位制,一些无力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开始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在这一货币制度下,国家只对货币规定含金量,国内实行纸币流通,纸币不能与黄金兑换,禁止私人输出黄金。纸币作为黄金符号只是名义上的。黄金不能起到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汇率的作用。实质上是虚金本位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宣布放弃这一货币制度。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也被迫放弃金汇兑本位制,导致金本位制度的彻底崩溃。

☚ 金块本位制   虚金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亦称虚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三种类型之一。对外用金,国内用银,无限制供应外汇的一种金本位制。其特点是:(1)国内流通银币,不铸造金币,规定银币单位的含金量,银币与金币有法定的比价,对外支付,可按法定比价,用银币购买金币。(2)确定与本国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金本位制国家为依附对象,保持本国货币与所依附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大量外汇基金以备国际支付之用。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实现本国货币与所依附国货币的联系。这种制度,本质上是一种附庸货币制度。一般为原先采用银本位制,但因银价变动太大,国际支付发生困难,而又无力改行金本位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所采用。

☚ 金块本位制   虚金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国内不流通金币,把本国货币(银币或纸币)与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使本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的一种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一)规定国内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为计算标准;(二)国内不铸造、不使用金币,也不一定要有黄金储备;(三)在与之相联系的国家存放大量外汇基金。
采用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上会受制于与其相联系的金本位国家,本质上属于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历史上最早采用这一制度的是印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奥等国为整理币制,曾用国外借款作为外汇基金,实行这一制度。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奠定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基础。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成员国确认美国在1934年1月规定的35美元折合一盎司黄金的官价;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比价;美国承担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以所持有的美元随时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的义务。第二次大战后,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制度,都属于金汇兑本位制的类型。当时的西方货币制度,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汇兑本位制度。随着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元危机不断暴发。1971—1973年,美国被迫宣布停止兑换黄金,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后与黄金脱钩。西方国家纷纷宣布其货币不再保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单独或联合浮动。资本主义世界金汇兑本位制从根本上瓦解。

☚ 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又称虚金本位制。即国内不流通金币,对外无限制供应外汇以维持本国货币稳定的一种金本位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国内并不铸造和使用金币,银行券也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和金币,但它同另一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储备基金,目的在于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实质上,这种金汇兑本位制以外汇作为本国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采用这种币制,必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与其相联系的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因而实际上是一种隶属的货币制度。一次大战后,一些国家以国外借款作为外汇基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二战后,建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种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金汇兑本位制的派生形式,即黄金美元本位制。

☚ 银本位制   金铸币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亦称“虚金本位制”。指国家规定金币为主币,但国家并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发行具有含金量的银行券,并且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币或黄金,只能兑换成外汇,然后用外汇到国外去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它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崩溃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对稳定时期,为恢复金本位,稳定其通货而实行的一种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其特点是实行两次兑换制: 用银行券兑换外汇; 用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必须把本国货币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 (主要是英镑和美元) 固定比价,并且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采用这种币制必须在对外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政治主权等方面受到与其相联系的金本位制国家的控制。因此,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和附属国的货币制度都属此类。印度在1893年最早采用这种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德国 (1924年)、智利 (1926年)、意大利 (1927年) 等30个国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发行法币,依附于英镑与美元,也属此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金汇兑本位制有了新发展,根据1944年7月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建立了一套“双挂钩”体系,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中央银行可按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这种货币制度亦称“黄金美元本位制”或“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的国际收支和国家预算出现日益庞大的逆差和赤字,加之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美元的信誉日趋下降,美国政府1971年8月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并在1971年和1973年两次宣布美元贬值; 于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宣布废止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这就使得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汇兑本位制趋于崩溃,并转而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或纸币制度。

☚ 金块本位制   信用货币制度 ☛

金汇兑本位制

gold exchange standard

金汇兑本位制

gold bullion standar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