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岳霖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金岳霖1895—1984湖南长沙人 金岳霖
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字龍蓀,湖南長沙人,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生。1914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1915年留學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習政治。1917年獲理學士學位,繼升讀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任華盛頓喬治大學中文教授。1925年回國,一度在中國大學任教,後轉清華大學任教。1926年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與張奚若組織中國自由主義者同盟。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隨校南下,入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5月,長沙臨大改稱西南聯合大學,任哲學心理學系哲學組教授兼清華哲學系主任。1946年5月,回北京清華大學任教。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7月,任新哲學研究會籌備會常務委員,其後任中國哲學會理事。1950年2月,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文學院院長。1951年11月,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1954年3月,任《新建設》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 12月任第二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6月任同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常務委員會委員; 同年調哲學研究所任副所長。1956年2月,任中國亞洲團結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第二届中央委員會委員;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12月,任出席第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在北京病逝,終年88歲。著有《邏輯》、《邏輯通俗讀本》等。 金岳霖 119 金岳霖1895—1984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赴美国留学。192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1年去欧洲,曾在英、德、法、意等国游学。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并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研究。1937年写作《逻辑》一书,系统地引进西方的演绎逻辑、数理逻辑。1940年出版《论道》一书,建立了一个以“道,式一能”为核心概念的形而上学体系,认为“道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道是式——能”,即形式与质料的结合过程。认识论方面著有《知识论》一书,批判了新实在论者罗素等人以“主观的或此时此地的官觉现象”作为知识的出发点的“唯主方式”,认为“所与是客观的呈现”,试图说明客观事物的独立存在和知识的客观性。认为思维抽象是“以一范多,以型范实”,抽象概念具有摹写现实和规范现实双重作用。主要论著还有《外在关系》、《知觉现象》、《论事实》、《休谟知识论的批评》、《客观事物的确定性和形式逻辑的头三条基本思维规律》、《论中国哲学》、《罗素哲学》等。 ☚ 梁漱溟 冯友兰 ☛ 金岳霖 084 金岳霖现代中国著名逻辑学家。主要著作有:《逻辑》、《论道》、《知识论》。金岳霖是我国传播现代逻辑最早最有影响学者,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堪称我国现代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对我国数理逻辑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开设数理逻辑课程、培养人才方面,当今我国逻辑学界许多知名的逻辑专家学者,大多数是他的第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学生。金岳霖对我国数理逻辑的发展和贡献主要集中在他的 《逻辑》一书中,其贡献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立足于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作了透彻的批评;其次,全面介绍了罗素的逻辑演绎系统; 最后,精辟地论述了逻辑和逻辑系统,是我国最早讨论了逻辑系统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的学者。 ☚ 潘梓年 汪奠基 ☛ 金岳霖现代哲学家。糅合中国与西方哲学思想,形成独特的哲学体系。以道为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又认为道是式—能的统一,即形式与质料的结合过程。认为在认识中内容与对象具有统一性,承认事物具有可知性。又以为抽象概念具有摹写现实与规范现实的双重作用。善于运用逻辑分析进行哲学研究,但又有把思维的抽象作用和形式逻辑的规律绝对化的倾向。参见“逻辑学”中的“金岳霖”。 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药,长沙人。1914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次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后游学英、德、法、意等国,研究政治思想。1925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解放战争时期曾投身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加入共产党。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文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光明日报》哲学专刊主编,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务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曾被选为中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学会会长、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出版的专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 ☚ 金山 孟少农 ☛ 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长沙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游学英、德、法、意等国。1925年归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还曾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新中国成立以前,他在哲学研究中,吸收西方哲学的成果,建立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其代表作为《论道》和 《知识论》。这个时期,他把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方法运用于哲学研究,对概念、命题作细致的分析,严密的论证,系统性很强,为前此中国哲学界所未有。他勇于独立思考,不迷信西方哲学名家,在一些地方力图证明客观事物的独立存在及其可知性,并力图证明知识的客观性。他在运用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于哲学研究时,处处考虑中国哲学的特点,所运用之概念与命题,常常和中国哲学的传统相结合。1937年出版《逻辑》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当时数理逻辑的发展,并提出了自己对逻辑问题的独到见解,培养了一代逻辑学者。建国后,主编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文科逻辑学教材《形式逻辑》,还组织编写了 《逻辑通俗读本》,为在我国普及逻辑知识作出了贡献。他在概括思维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判断形式,丰富了形式逻辑的内容。 ☚ 言心哲 邓艾民 ☛ 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堂,不久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学习,获博士学位。继到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兴趣转向哲学和逻辑。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研究员、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将西方近代逻辑和部分现代逻辑移植到我国。1937年出版《逻辑》一书,对逻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作了深入探讨,影响极为深广。创造性地融会新实在论、分析哲学、老庄思想和宋明道学中的程朱理学思想,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论道》体系。以 “道”作为哲学中的最高范畴与境界,“道是式一能”,即理与气、形式与质料不断结合的过程。研究现实世界的“殊相的生灭”与“共相的关联”和“理有固然”与“势无必至” 的关系。在认识论方面,著有《知识论》,批判英国新实在论者罗素的主观唯心论,力图说明事物与知识的客观性,肯定抽象概念具有摹写现实和规范现实的双重作用。 ☚ 梁漱溟 钱穆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