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塔寺石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塔寺石窟 金塔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群之一。位于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临松山两侧,距地面约60余米。开创于北凉。现存东西两个洞窟。东窟,宽9.70、残深7.65、高6.05米,覆斗顶。窟内有方形中心柱,柱前窟顶因地震崩塌。中心柱分三层开龛造像。下层每面正中各开一个拱形大龛,内塑一佛,龛外两侧多塑胁侍菩萨。龛楣上与菩萨头顶有悬塑飞天。中层每面开三龛造像。上层西面为元代补塑五佛,其余每面均塑十佛、十菩萨。窟内四壁绘有两层壁画,下层东、南、西三壁正中绘一佛二菩萨说法图,周围满绘千佛。上层为千佛,系元代重绘。西窟形制与东窟同,而规模略小,宽7.9、残深约3.9、高4.3米。中心柱也分三层开龛造像。窟四壁有三层壁画,下层与东窟同,中、上层为西夏重绘。窟顶中心柱周围彩绘供养菩萨及飞天群像,技艺较高,为开窟时原作。 ☚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 ☛ 金塔寺石窟 金塔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群之一。位于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临松山两侧,距地面约60余米。开创于北凉。现存东西两个洞窟。东窟,宽9.70、残深7.65、高6.05米,覆斗顶。窟内有方形中心柱,柱前窟顶因地震崩塌。中心柱分三层开龛造像。下层每面正中各开一个拱形大龛,内塑一佛,龛外两侧多塑胁侍菩萨。龛楣上与菩萨头顶有悬塑飞天。中层每面开三龛造像。上层西面为元代补塑五佛,其余每面均塑十佛、十菩萨。窟内四壁绘有两层壁画,下层东、南、西三壁正中绘一佛二菩萨说法图,周围满绘千佛。上层为千佛,系元代重绘。西窟形制与东窟同,而规模略小,宽7.9、残深约3.9、高4.3米。中心柱也分三层开龛造像。窟四壁有三层壁画,下层与东窟同,中、上层为西夏重绘。窟顶中心柱周围彩绘供养菩萨及飞天群像,技艺较高,为开窟时原作。 ☚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 ☛ 金塔寺石窟 金塔寺石窟位于肃南县马蹄区大都麻河西岸崖壁上,东距马蹄寺北寺7公里。石窟分东西二窟,高距地面约60米,新修211级陡峭石梯直通窟内。东窟平面呈长方形,宽9.7米,残深7.65米,高6.05米,覆斗式顶,中心方柱四面分三层开龛造像:下层正中各开圆拱形大龛,内塑一佛结跏趺坐,周有胁侍菩萨及弟子4人,龛顶楣拱两侧各悬塑飞天3~4身,相对作凌空飞舞之势;中层每面塑10佛10菩萨。龛外各层空间,又满塑玲珑多姿的小佛和菩萨。窟内四壁有两层绘画,为说法图和千佛像。西窟形制与东窟相似但规模略小,惟北龛内之交脚弥勒佛及西龛内左坐的思维菩萨像与东窟相异。金塔寺石窟中的菩萨像多束发无冠,半裸上身,佩戴的项圈、缨络等均较简单,尤其以近于圆雕手法塑造的飞天,体态硕大浑圆拙朴,为它处所不见。一般认为当创建于沮渠蒙逊活动于张掖时期397~412, 即所谓的“凉州石窟”。 ☚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 千佛洞石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