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印紫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印 > 金印紫綬 金印紫綬 jīnyìnzǐshòu 省稱“金紫”。黄金印與紫色綬帶之合稱。秦漢時相國、丞相、太尉、列侯等佩之。魏晉後,王太妃及光禄大夫等特加者亦可佩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西漢會要·輿服下》:“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左右前後將軍,金印紫綬。”《後漢書·馬援傳》:“今賴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慙。”《晉書·輿服志》:“郡公侯、縣公侯太夫人、夫人銀印青綬……其特加乃金紫。”《清史稿·樂志》:“雁行接次,綵服紆金紫。” 官员 官员官(官僚;官宦;官宰) 簪笏 圭裳 宰人 缨组 沙帽 ☚ 官 官吏 ☛ 金印紫绶jīnyìnzǐshòu也称“金章紫绶”“紫绶金章”。黄金的印章,紫色的绶带。秦汉时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等高官贵爵者所用。后历代相沿,略有变更,也因此用金紫借喻显贵和殊荣。《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又《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后汉书·窦宪传》:“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晋书·职官志》:“文武官公,皆假金章紫绶,著五时服。”《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诗:“将军金印亸紫绶,御史铁冠重绣衣。”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恁也丹墀里头,枉被金章紫绶。”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孩儿每休夸强,意休慌,他则是放着你那紫绶金章。”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怎肯受王新室紫绶金章?”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出:“只恐时光,催人去也难留,惟愿取黄卷青灯,及早换金章紫绶。”陆容《菽园杂记》卷九:“古人有金章紫绶、紫袍,今时文武极品官,俱无金印,亦无绶;又紫为禁色,臣下无敢服者。” 金印紫绶 金印紫绶黄金印用紫色的丝带悬挂垂佩。(见: 金印) ☚ 金牌号 金章紫绶 ☛ 金印紫绶jīn yìn zǐ shòu印名,汉朝太师、太傅、太保、丞相(相国)、太尉、前后左右四将军,皆佩用金印紫绶。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金印紫绶,也写作金章紫绶,后世也用来赐予退休的高级官员和后宫嫔妃。《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金印紫绶秦汉时王、公、侯、丞相、相国之印绶。以金为印,佩紫绶。秦制二十等爵,最高爵彻侯,金印紫绶。汉制:丞相、王侯、列侯、相国、将军皆金印紫绶。后历代相沿,略有变更,世遂以金紫借喻显贵和殊荣。 金印紫绶jīn yìn zǐ shòu金铸官印与紫色印绶。形容高官显位。《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后汉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金印紫绶jīn yìn zǐ shòu黄金的官印和紫色的丝带。 金印紫绶jīnyìn-zǐshòu〔并列〕 黄金的印章和紫色的绶带。指高级官员和显贵人物。《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