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蔬菜wild vegetables中国野生蔬菜约有100种,分属30余科。中国自古就采食野生蔬菜,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中已有采蓝、采葑、采韭、采薇、采艾等的记载。历代农书,如《千金食治》、《食疗本草》、《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神农本草经》和《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也都有关于野生蔬菜的分布、特征、采食方法的记述。 野生蔬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维生素、无机盐及食用纤维等营养物质,有些比栽培种含量还高。如北京红胡萝卜每100克鲜重含胡萝卜素1.35毫克,龙芽草则含11.2毫克,甘肃长辣椒含维生素C137毫克,而野生蔬菜崩大碗、假野香豌豆及紫花地丁分别含150毫克、246毫克及320毫克,其含量分别为黄瓜含量(每100克鲜品中含维生素C仅6毫克左右)的25倍、41倍和53倍。蛋白质的含量也很可观,如苦苣菜、野苋菜、篇蓄、龙须菜等的蛋白质含量均在其干重的20%以上。有些野菜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如紫苜蓿的蛋白质中含赖氨酸量比大米、面粉还高(表1)。此外,如车前草、桔梗、马齿苋、蕺菜、萎蕤及黄精等,有提神、解热、杀菌、滋补和防病治病的功效。(除蕨菜、发菜、蕺菜等10种野菜设专条外,其他较重要野菜见表2。)
表1 野菜及谷类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g/16g氮)
作物 名称 氨基 酸种类 | 紫苜蓿 | 紫苜蓿 叶蛋白 | 菾菜叶 | 稻米 | 小麦面粉 | 赖氨酸 酪氨酸 | 4.9 5.7 | 5.3 4.8 | 5.6 — | 3.5 — | 2.5 | 色氨酸 苯丙氨酸 胱氨酸 | 1.6 4.5 1.6 | 2.3 4.9 1.1 | 1.7 6.5 — | 1.6 4.5 — | 1.1 4.8 | 蛋氨酸 羟丁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 2.2 3.3 6.6 3.6 | 1.1 4.7 — — | 1.6 4.9 8.6 5.5 | 1.7 3.7 9.0 3.2 | 1.5 3.1 7.1 3.1 | 缬氨酸 | 4.4 | 6.7 | 6.3 | 5.3 | 4.1 |
野生蔬菜多生于山野荒坡、很少受污染。即使在蔬菜栽培业比较发达的现代,广大农村、山区、草原或边远地区,野菜仍然是人们的重要副食之一,有些地方还以商品出售。如经驯化的荠菜已进入城镇菜场;木耳、发菜、干蘑菇及蕨菜等野生蔬菜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出口蔬菜,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地位。 野生蔬菜虽然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但是有些野生蔬菜因含有某种有毒物质(如生物硷、甙类物质和毒蛋白),如食用时因加工处理不当而会出现中毒的症状,所以必须选无毒植物作野菜利用。野生蔬菜的食用方法需根据有毒物质的含量来确定,如己知无毒和无苦涩味的野菜可以生食。有些植物含微量有毒物质,经过水浸泡和加热处理就能消除或减少所含毒质,也可食用。稍有苦味的,可在开水中煮3~5分钟,再用清水浸泡1小时,即可调制凉拌菜。有的可不经水煮(如苦苣菜),洗净后直接凉拌食用。无毒和无特殊气味者可炒食、作馅或做汤。对有些具苦、涩味和有轻微毒性的野生蔬菜(如堇菜、酢浆草),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10分钟,然后用清水浸泡数小时,再行炒食或蒸食。有些野菜(如蕨菜)经腌渍后别有风味。蕺菜用糖醋浸渍后十分可口,又不失其香气。野菜干制已是中国的传统方法,如野生的金针菜、木耳、蘑菇、发菜等都是名贵的干菜制品。百合、野山药和马齿苋等野菜也可干制。 为使野生蔬菜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应积极研究主要野生蔬菜的采集、加工及分级包装的成套技术,改变陈旧落后的采集加工及包装方法,提高野生蔬菜的商品品质。还应加速进行野生蔬菜引种驯化,使经济价值较高的野菜栽培化。如蕺菜在当地已进入栽培行列。有些珍贵的野生蔬菜用常规的繁殖方法十分困难,可以采用现代技术进行扩大繁殖。如辽东楤木(Aralia mandshurica Rupr et Maxim)是中国东北的一种木本野生蔬菜,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富含天门冬氨酸等15种氨基酸,且含量比例适当),素有“山菜之王”的称号。但辽东楤木的野生资源已趋枯竭,用扦插繁殖,速度又极慢。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快速地繁殖苗木,从而挽救并发展了辽东楤木这一宝贵的野菜资源。还应尽快解决对野生蔬菜识别及毒性测试的有效方法,以鉴别其可食性。 中国的野生蔬菜资源十分丰富,是蔬菜业发展的宝库。随着农业科学、生物学、食品及营养科学的不断发展,将发掘出更多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的野生蔬菜,通过人工驯化,集中栽培,扩大利用,成为栽培蔬菜。
表2 野生蔬菜分布及营养成分表
名称 | 学 名 | 别 名 | 科别 | 分 布 | 可 食 部 分 | 营养成分(每100g鲜重含量) | 水 分 (g) | 碳 水 化 合 物 (g) | 蛋 白 质 (g) | 脂 肪 (g) | 粗 纤 维 素 (g) | 钙 (mg) | 磷 (mg) | 铁 (mg) | 胡 萝 卜 素 (mg) | 硫 胺 素 (mg) | 核 黄 素 (mg) | 尼 克 酸 (mg) | 维 生 素 C (mg) | 假野香 豌豆 | Vicia psaudo-orobus Fisch.et Mey. | 大叶草藤, 槐花条 | 豆科 | 中国、苏联 及朝鲜 | 嫩茎叶 | 75 | 10 | 3.9 | 0.9 | 8.6 | 278 | 45 | | 7.05 | | | | 246 | 小根蒜 | 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 山蒜,苦蒜, 泽蒜,野葱 | 百合科 | 中国华北、 华东、华中 及西南地区 | 全株 | 68 | 26 | 3.4 | 0.4 | 0.9 | 100 | 53 | 4.6 | 0.09 | 0.08 | 0.14 | 1.0 | 36 | 野韭菜 | Allium hookeri Thwaites | 山韭菜,宽 叶韭 | 百合科 | 中国西南、 华南及华北 | 嫩叶花 茎 | 86 | 3 | 3.7 | 0.9 | 4.1 | 129 | 47 | 5.4 | 1.41 | 0.03 | 0.11 | 0.7 | 21 | 野萱草 | Hemerocallis nana Forrest et W.W.Sm. | 野金针菜 野黄花 | 百合科 | 中国各地 | 将开的 花蕾 | 82.3 | 11.6 | 2.9 | 0.5 | 1.5 | 73 | 69 | 1.4 | 1.17 | 0.19 | 0.13 | 1.1 | 33 | 萎蕤 | Polygonatum officinale All. | 玉竹,女萎, 竹叶三七 | 百合科 | 中国各地, 欧亚洲温带 地区 | 地下茎 | 74 | | 1.5 | | 3.6 | | | | | | | 0.3 | | 黄精 |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 老虎姜 | 百合科 | 中国长江流 域及华南地 区 | 地下茎 | | 20 | 8.4 | | | | | | | | | | | 白土茯 苓 | 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 | 菝葜 | 百合科 | 中国华东、 华南及西南 地区 | 块茎 | | 淀粉 56.1 | | | 24.8 | | | | | | | | | 鸭跖草 | Commelina communis L. | 竹叶菜,淡 竹叶,翠蝴 蝶 | 鸭跖草 科 | 中国、越南、 日本、朝鲜、 苏联(远东 地区) | 嫩茎叶 | 89 | 5 | 2.8 | 0.3 | 1.2 | 206 | 39 | 5.4 | 4.19 | 0.03 | 0.29 | 0.9 | 87 | 竹叶子 | Streptolirion volubile Edgew. | 米汤菜 | 鸭跖草 科 | 中国西南、 华中地区, 日本、朝鲜, 印度等国也 有 | 嫩茎叶 | 93 | | 1.5 | | | 7.1 | 44 | 2.5 | 0.31 | 0.027 | | | | 小米辣 | Capsicum frutescens L. | | 茄科 | 中国云南 | 果 | | | | | | | | | | | | | |
(续)
名称 | 学 名 | 别 名 | 科别 | 分 布 | 可 食 部 分 | 营养成分(每100g鲜重含量) | 水 分 (g) | 碳 水 化 合 物 (g) | 蛋 白 质 (g) | 脂 肪 (g) | 粗 纤 维 素 (g) | 钙 (mg) | 磷 (mg) | 铁 (mg) | 胡 萝 卜 素 (mg) | 硫 胺 素 (mg) | 核 黄 素 (mg) | 尼 克 酸 (mg) | 维 生 素 C (mg) | 地肤 | 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 扫帚菜,落 帚 | 藜科 | 中国、蒙古、 朝鲜、日本、 印度及欧洲 | 嫩茎叶 | 79 | 8 | 5.2 | 0.8 | 2.2 | | | | 5.72 | 0.15 | 0.31 | 1.6 | 39 | 野苋菜 | Acroglochin persicarioides Moq. | | 藜科 | 中国云南 | 嫩茎叶 | 88 | | 4.1 | | | 523 | 18 | 5.4 | 2.47 | | | | 28 | 毛胶薯 蓣 | Dioscorea subcalva Prain et Burkill | 联粘粘,粘 枸苕 | 薯蓣科 | 中国云南、 贵州、四川、 湖南、广西 | 根 | 87 | | 0.9 | 0.1 | 0.8 | 37 | 92 | 31 | | 0.01 | 0.01 | 0.2 | 13 | 毛山药 | Dioscorea melanophyna Prain et Burkill | 黑珠芽薯蓣 | 薯蓣科 | 中国云南 | 根 | 88 | | 0.01 | | | 16 | 3 | 3.9 | | 0.09 | | | 6 | 皱果苋 | Amaranthus viridis L. | 绿苋 | 苋科 | 中国各地、 全球热带 | 嫩茎叶 | | | | | | | | | | | | | | 反枝苋 | Amaranthus retraflexus L. | 西风谷 | 苋科 | 热带原产, 中国华北、 东北及西北 | 嫩茎叶 | | | | | | | | | | | | | | 野刺苋 | Amaranthus spinosus L. | 簕苋菜 | 苋,科 | 中国广东、 广西及湖南 | 嫩茎叶 | | | | | | | | | | | | | | 山莴苣 | Lactuca indica L. | 苦芥,启明 菜 | 菊科 | 中国除西北 外各地 | 嫩茎叶 | 90 | 5 | 2.2 | 0.4 | 0.8 | 150 | 59 | 5.2 | 3.96 | 0.10 | 0.27 | 1.0 | 28 | 飞廉 | Carduus crispus L. | 大刺菜,大 刺苛,仙鹤 抱蛋 | 菊科 | 中国各地, 欧洲 | 嫩茎叶 | 91 | 4 | 1.5 | 1.4 | 1.4 | | | | 3.05 | | 0.32 | | 31 | 清明菜 | Gnaphalium affine D.Don | | 菊科 | 中国华东、 华中、西南、 陕西、河北、 河南、台湾, 朝鲜、日本、 越南及印度 | 嫩茎叶 | 85 | 7 | 3.1 | 0.6 | 2.1 | 218 | 66 | 7.4 | 2.19 | 0.03 | 0.24 | 1.4 | 28 |
(续)
名称 | 学 名 | 别 名 | 科别 | 分 布 | 可 食 部 分 | 营养成分(每100g鲜重含量) | 水 分 (g) | 碳 水 化 合 物 (g) | 蛋 白 质 (g) | 脂 肪 (g) | 粗 纤 维 素 (g) | 钙 (mg) | 磷 (mg) | 铁 (mg) | 胡 萝 卜 素 (mg) | 硫 胺 素 (mg) | 核 黄 素 (mg) | 尼 克 酸 (mg) | 维 生 素 C (mg) | 茵陈蒿 |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 | 菊科 | 中国东北、 华中及西南 | 嫩苗 | 79 | 8 | 5.6 | 0.4 | 4.4 | 257 | 97 | 21.0 | 5.02 | 0.05 | 0.35 | 0.2 | 2 | 刺儿菜 | Cephalanoplos segetum Kitam. | 小 蓟 | 菊科 | 中国各地, 朝鲜及日本 | 嫩茎叶 | 87 | 4 | 4.5 | 0.4 | 1.8 | 254 | 40 | 19.8 | 5.99 | 0.04 | 0.33 | 2.2 | 44 | 抽筋菜 | Stellaria saxatilis Buch-Ham | | 石竹科 | 中国云南 省,黄河、长 江、珠江流 域 | 嫩茎叶 | 91 | | 1.9 | | | 380 | 42 | 1.8 | 1.23 | 0.024 | | | 24.5 | 山土瓜 | Ipomoea hungaiensis Lingesh et Borza | | 旋花科 | 中国贵州、 云南及四川 | 根 | 79.5 | | 0.6 | | | 10.53 | 192 | 3.1 | | 0.017 | | | 2 | 委陵菜 |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 天青地白, 虎瓜菜,龙 芽菜 | 蔷薇科 | 中国东北、 华东及西南 朝鲜、日本 | 嫩茎叶 | | 10~20 | 9.18 | 4 | 22 | | 260 | | | | | | | 龙芽草 | Agrimonia Pilosa Ledeb. | 仙鹤草 | 蔷薇科 | 中国各地, 朝鲜、日本, 苏联也有 | 嫩茎叶 | 71 | | | | | | | | 11.2 | | | | 150 | 酸模 | Rumex acetosa L. | 莫菜,土大 黄 | 蓼科 | 中国吉林、 辽宁、河北、 陕西、新疆、 江西、江苏、 浙江、湖北、 四川及云南 | 嫩茎叶 | 92 | 2 | 1.8 | 0.7 | 2.2 | 440 | 80 | | 3.2 | 0.36 | | 0.7 | 70 | 酸模叶 蓼 |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 旱苗蓼,水 红花,酸不 溜 | 蓼科 | 中国黑龙江、 辽宁、河北、 山东、山西、 安徽、湖北、 青海、广东 | 嫩苗 | 72 | 10.1 | 6.04 | | | | | | | | | | |
(续)
名称 | 学 名 | 别 名 | 科别 | 分 布 | 可 食 部 分 | 营养成分(每100g鲜重含量) | 水 分 (g) | 碳 水 化 合 物 (g) | 蛋 白 质 (g) | 脂 肪 (g) | 粗 纤 维 素 (g) | 钙 (mg) | 磷 (mg) | 铁 (mg) | 胡 萝 卜 素 (mg) | 硫 胺 素 (mg) | 核 黄 素 (mg) | 尼 克 酸 (mg) | 维 生 素 C (mg) | 何首乌 |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 夜交藤 | 蓼科 | 中国山西、 河南、湖北、 江西、陕西、 甘肃、广西、 云南、贵州及 四川等省区 | 茎、叶、 块根 | 12.7 | 淀粉 28.7 葡萄糖 2.67 | | | | | | | | | | | | 桔梗 |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k.)A.DC. | 绿花根,铃 铛花,梗草 | 桔梗科 | 中国各地, 朝鲜、日本, 苏联也有 | 嫩叶 | 74 | | 0.2 | | 3.2 | | | | 8.8 | | | | 138 | 根 | 67 | | | | | | | | | | 0.44 | | 10 | 紫花地 丁 | Viola Philippica Cav.ssp. munda W.Beck. | 堇菜 | 堇菜科 | 中国东北、 华北、陕西、 甘肃及长江 以南地区 | 全株 | 77 | | | | | | | | 7.14 | | | | 320 | 地瓜儿 苗 | Lycopus lucidus Turcz. | 地笋,地参 | 唇形科 | 中国各地 | 嫩茎叶 地下茎 | 79 | 9 | 4.3 | 0.7 | 4.7 | 297 | 62 | 4.4 | 6.33 | 0.04 | 0.25 | 1.4 | 7 | 野薄荷 | Mentha arvensis L. | | 唇形科 | 中国各地 | 嫩叶 | 91.5 | | 2.2 | | | 510 | 13 | 1.7 | 0.93 | 0.05 | | | 24.5 | 夏枯草 | Prunella asiatica Nakai. | 铁色草 | 唇形科 | 中国华北、 华中、华南 及西南 | 嫩茎叶 | 81 | 11 | 2.5 | 0.7 | 1.9 | | | | 3.76 | | 0.21 | 1.2 | 28 | 野胡萝 卜 | Daucus carota L. | 红萝卜 | 伞形花 科 | 中国华东、 华中及西南 | 嫩茎叶 根 | 90 | 1.9 | 3.8 | 0.56 | 0.6 | | | | | | | | | 91.4 | 4.5 | 2.1 | 0.6 | 1.0 | | | | | | | | | 崩大豌 | Centella asiatica(L)Urban. | 积雪草,雷 公根,马蹄 草,灯盏菜 | 伞形花 科 | 中国江苏、 浙江、广东、 广西、四川、 云南等地 | 嫩叶 | | | | | | | | | 0.22 | 0.004 | 0.002 | | 150 | 珍珠菜 | 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 | 扯根菜,虎 尾 | 报春花 科 | 中国华北及 长江以南各 地 | 嫩茎叶 | 79 | | 3.1 | | 2.4 | | | | | | | 0.9 | 149 | 大青 |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 | 淡婆婆,猪 屎青,路边 青 | 马鞭草 科 | 中国华南、 华中、华东 及西南 | 嫩叶 | 14.5 | | 25.4 | 1.3 | 18.3 | 0.96 | 0.16 | | | | | | |
野生蔬菜wild vegetables可作为蔬菜食用的野生植物。古人采摘无毒植物供食,进而将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早在2500年前中国《诗经》中,就有“蕨”、“茆”、“葑”、“菲”等蔬菜的记载。野生蔬菜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一般比栽培蔬菜高。此外,有很多野菜还有治病的功效。野菜多生于山野荒地,很少受污染。中国各地均有采食野菜的习惯,有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出口蔬菜,如木耳、发菜、蕨菜和干蘑菇等。许多野菜如荠菜正在进行人工栽培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