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饮用水凝结沉淀
在浑水中加入某些药剂,使其中的微小浑浊物凝结成较大颗粒而迅速下沉,这种澄清浑水的措施叫做凝结沉淀。用来凝结沉淀浑水的药剂叫做凝结剂。部队使用的凝结剂有如下要求: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携带方便、性能稳定、耐储存、用量少、效果高、速度快以及操作简便等。天然的浑浊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各种有机杂质,所以,水的浑浊是水质遭受污染的一种最直观的指标。部队在行军和作战中,尤其是在雨季,经常遇到浑浊水。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浑水快速澄清,对保障部队饮水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水中的浑浊物,大都是经雨水冲刷和地面水流动而带入的泥沙、腐殖质、微生物和其它各种不溶解的杂质等。还有各种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入地面水中,也给天然水带来浑浊。浑浊水中属于超胶体部分的粘土和微生物等是很难自行沉淀下来的。按stoke公式计算,水中5μm大小的粘土粒,在水温20℃下自行下沉10cm需要1h以上;<1μm的微小颗粒,则需要30h以上。水中的浑浊物大多都带有负电荷,有相互排斥的作用,还有布朗运动的存在,所以更不容易下沉,需要借助于凝结剂方能快速澄清。
凝结沉淀的作用原理 有关凝结沉淀的作用原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见解。一般都用双电层膜型或化学架桥模型来解释。尽管说法不同,但公认在凝结中发生以下反应:
❶脱稳。凝结剂加入水中,首先离解的金属阳离子可中和浑浊物表面上的负电荷,因而使溶胶微粒之间的排斥力降低,然后在布朗运动撞力和范德华引力作用下,可使它们发生聚集,颗粒逐渐增大,这些浑浊微粒的脱稳,为进一步凝结创造了有利条件。
❷架桥。水中加入的铝盐或铁盐,经过水解作用形成的凝胶状氢氧化合物,或者是作为助凝剂加入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可在水中脱稳胶体杂质微粒之间起粘合架桥作用,从而使这些已开始聚集的胶体微粒进一步发生架桥凝结,使聚集体更加增大。
❸吸附和网罗。带粘性的氢氧化物或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借助于搅拌而增加与周围微小凝结物的接触吸附机会,并当较大的凝集颗粒纷纷下沉之际,还可将水中悬浮的小凝结物网罗除掉。
常用的凝结剂种类 除了一般常用的凝结剂如明矾、硫酸铝、硫酸亚铁和硫酸铁以外,在部队中使用的高效凝结剂有如下几种:
碱式氯化铝:又称聚合氯化铝,它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无机高分子凝结剂。由于碱式氯化铝中含铝量高(约占总重量的30%),加上盐基度也高(约有65~80%的铝已被水解),所以,有效凝结作用范围中的用量少,反应速度快,并可适用于多种不同水质的凝结沉淀。有的在制做过程中加入少量的硫酸盐或磷酸盐,则可获得含硫酸根或磷酸根的碱式氯化铝。这种碱式氯化铝对低碱度浑水的凝结沉淀效果较好,适合中国南方低碱度浑水使用。碱式氯化铝大都是用铝渣、铝灰、铝土矿或煤矸石,在稀盐酸中煮制成的。也有就地取材,用稀盐酸来煮当地的土壤而获得。碱式氯化铝可干燥成固体,在野战条件下的一般用量是30~60mg/L。它与浑浊物形成的絮凝体比明矾大,沉淀快,但比较疏松,沉淀物占的体积较大。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聚合电解质,呈中性。在碱性溶液中可部分水解呈阴离子型聚合电解质。聚丙烯酰胺分子量高(可高达1千万,一般用200万~600万)。吸附力强,凝结浑浊物的颗粒大,沉淀速度快,使用剂量少,仅0.2~2.0mg/L,制作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以及生产方法简易,已成为凝结沉淀浑水中的一种最好的助凝剂。由于它不是一种阳离子型的聚合电解质,在凝结过程中不能中和浑浊物上的负电荷,只能做助凝剂使用。助凝剂一般是在凝结剂投加后搅拌0.5~1min再加入。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固体物。市售品有粉状和含水90%左右的溶胶液两种。也有出售水解30%左右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助凝作用更好。使用时一般配制成0.1%的水溶液,浓度太高,不易稀释,加入水中分散不匀,将影响助凝效果。聚丙烯酰胺本身的毒性很低,大白鼠的LD50>4g/kg。但是,单体聚丙烯酰胺的毒性甚强,而且是一种神经性毒物,它对大白鼠的LD50为150~180mg/kg。各国规定,饮用水处理使用的聚丙烯酰胺,其中单体丙烯酰胺含量不得超过0.05%,投加量应<1~2mg/L。
野生植物助凝剂:在野外可就地取材,利用某种野生植物作为助凝剂,借以加速和提高浑水的凝结沉淀效果。野生植物助凝剂的种类繁多,一般常用的有仙人掌、量天尺、榆树皮、木棉树皮、木槿叶、锦葵枝叶、芙蓉叶、贯众根、川桂叶、刨花楠以及各种含有粘质而无毒的植物。分别取其叶、皮或根,洗净捣成浆,配成1%的胶液备用。首先在浑水中加入适量的凝结剂,搅拌约1min,然后加入配制的植物胶液0.1~1.0ml/L。这些植物胶液大都是些带阴电荷的多糖类物质,在储存中很容易腐败变质。使用时以配制新鲜的胶液为最适宜。
快速浑水澄清剂:目前,我军已研制出两种混合型固体澄清剂,储存、携带和使用都比较方便,能满足野战部队快速凝结沉淀浑水的需要。一种是用明矾和聚丙烯酰胺配制的澄清剂,其成分的重量比是40:1,一般用量60mg/L。搅拌5min,静置3min,即可使浑水得到澄清。另一种是用碱式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配制的澄清剂。其成分的重量比是16:1,一般用量30mg/L。搅拌2.5min,静置2.5min,也可使浑水得到澄清。这两种快速浑水澄清剂共同的优点是,当急需用水时,可不必等待静置沉淀,将凝结反应已完成的浑水通过平布或毛巾布过滤,即可获得清水。明矾和聚丙烯酰胺澄清剂的配制简易,野战部队可自行加工制备,但是稳定性较差,储存期不超过两年,以随用随配为宜。碱式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澄清剂的配制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它的稳定性能好,在密封条件下储存5年以上不会变质。
评价凝结沉淀浑水的效果 在野外主要是采用三杯法进行试验。所用最主要的指标是余留浊度。其它方法,如凝结物的形成速度、密度、容量和沉淀速度测定,浑浊物的电动电势和胶体电荷测定,凝结前后颗粒大小和数量测定,以及过滤速度测定等,可根据设备条件和要求而选用。
凝结沉淀常见的曲线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凝结效果不佳,形成的凝结物小,沉淀速度则很慢,静置2min后余浊却高于原水浊度。曲线B,这是通常见到的有效凝结沉淀曲线。首先5min的沉淀速度在半对数纸上描记成直线下降,这表明澄清效果甚好。曲线C,这反映出凝结后有快速沉淀的大颗粒和慢速沉淀的小颗粒同时存在,所以,开始沉淀快,此后就逐渐慢下来,因此余浊仍较高,水质不清。曲线D,呈现出凝结反应非常迅速,凝结颗粒都较大而紧密,3min内已有97%的浑浊物下沉。这是在使用高分子助凝剂时可能出现的最佳情况。
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 浑水的凝结沉淀除了受到水质条件的影响非常显著外。还沉淀时间(分)混凝沉淀常见曲线有,浑浊水的水温、悬浮颗粒的性状和大小、pH值、碱度以及电导或盐类含量等都会影响凝结效果。再者,凝结时的搅拌方法和速度,盛水容器的形状也能影响其效果。为了确定具体水源浑水的凝结沉淀方法,必须进行凝结沉淀的预试验,以便选择到最佳的凝结沉淀条件。

沉淀时间(分)
混凝沉淀常见曲线
在野战条件下,浑水经过凝结沉淀,一般要求余浊不得高于10mg/L,水质清洁不呈现乳浊状。浑水经过凝结沉淀澄清后,不但可去除掉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甚至水中含有的细菌和病毒等,也可去除掉90%以上。而且还可去除掉部分溶解在水中的杂质,这对进一步消毒饮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但可降低消毒药剂的投加量,而且还可缩短消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