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里甲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里甲制 里甲制明代农村乡都制下的基层建制。洪武十四年 (1381年) 定,以一百十户为一里,其中负担丁役和田赋最多的十家担任里长,每年以一人执行里长职责,逐年轮排,十年一周。其余百户分别编为十甲,每年选一户为甲首,按负担丁役和田赋多寡为序,逐年轮排,十年一周。里长、甲首的主要职责是编审黄册、鱼鳞册并催缴赋税。缴税粮物必须按时按量。凡欠应纳数十分之一者,里长和欠纳户户主杖六十,每增十分之一,杖刑加一等,最多杖百。若违限在一年之内仍不能完税者,欠户及里长杖一百,强令迁徙边远地区。里甲制沿至清代,但逐渐被牌甲制(又称保甲制)取代。 ☚ 乡都制 牌甲制 ☛ 里甲制明代的户籍编制。是征派赋役的基层单位。以相邻的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分十甲,甲凡十户,推一户为甲首。每年由一里长率一甲十户应役。十年一周,周而复始。应役之年称“现年”,不应役之年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坊、厢、里所编户数相同。甲满十户曰全图,不满十户曰半图。合十甲为一里,每里合编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开列里中丁口税粮总数。里甲排列次序曰“格眼”。鳏寡孤独不胜应役之户列于图后,曰畸零。每十年更定一次。一式四份,一上户部,其余留存各级官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