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里昂车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里昂车中

里昂车中

抒情诗。李金发著。收入1925年出版的诗集《微雨》,由北新书局出版。这首诗生动地记述了诗人在火车中所见到的各种景象和产生的感受。全诗意象斑驳陆离,有窗外朦胧飞过的黑影,山谷中疲乏的月光,杜鹃羽毛一样翠绿的草地,撕碎沉寂的车轮的鸣声,远方街市明灭闪烁的灯火,也有窗内旅客脸上的倦意和心底的烦闷。通过这些瞬间的意念、幻觉和潜意识,表达对“万人欢笑,万人悲哭”的社会微弱的不平和感慨,隐寓着人生旅途如黑暗中的列车飞驰而去的怅惘之情。诗中用描写光、声、色等语言手段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景,创造了既鲜明又朦胧的抒情效果。

☚ 赠A.S.   采莲曲 ☛
里昂车中

里昂车中

李金发作。收于1925年11月北新书店版诗集《微雨》。这首诗记述了诗人坐在开往里昂的火车中所见的景物与生发的联想,隐约表达了在人生旅途中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人调动光、声、色、影等语言手段,对车厢中的异国女子、窗外的夜影、月光、草地、灯火与车轮的鸣声等触发异乡行路人思绪的普通事物,作了如印象派绘画般鲜明而又朦胧的描写。最后,又把笔锋指向“不认识的远处”,富于暗示性地写道: “月儿似钩心斗角的遍明,/万人欢笑,/万人悲哭,/同躲在一具儿,——模糊的黑影/辨不出是鲜血,/是流萤!”朱自清论李金发诗时曾说: “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诗人捕捉了生活瞬间的感受,构成富有诗意的画面。在这些精心描写的感觉印象背后,隐隐使人感到这样的哲理思考:人生的旅途也如车中所见一样,隐藏着钩心斗角的斗争,也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欢笑与悲哭。而这些都躲在一片模糊的影中,美好的事物与悲惨的景象是不易分辨清楚的。

☚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是一条河 ☛

里昂车中

 细弱的灯光凄清地照遍一切,
 使其粉红的小臂,变成灰白。
 软帽的影儿,遮住她们的脸孔,
 如同月在云里消失!
 
 朦胧的世界之影,
 在不可勾留的片刻中,
 远离了我们,
 毫不思索。
 
 山谷的疲乏惟有月的余光,
 和长条之摇曳,
 使其深睡。
 草地的浅绿,照耀在杜鹃的羽上;
 车轮的闹声,撕碎一切沉寂;
 远市的灯光闪耀在小窗之口,
 惟无力显露倦睡人的小颊,
 和深沉在心之底的烦闷。
 
 呵,无情之夜气,
 卷伏了我的羽翼。
 细流之鸣声,
 与行云之飘泊,
 长使我的金发退色么?
 
 在不认识的远处,
 月儿似钩心斗角的遍照,
 万人欢笑,
 万人悲哭,
 同躲在一具儿,——模糊的黑影,
 辨不出是鲜血,
 是流萤!

 李金发的诗总给人以雕塑般的坚实简洁和现代油画般的光、色的新奇组合。他写诗时,不只是用单纯的情感,而是充分调动各种官能,使之交错起来,构成一枝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苦难的玫瑰。诗人在法国留学学习的是雕塑和绘画,印象派绘画大师马奈、雷诺阿,以及现代雕塑大师希尔德尔、贝纳尔等,都是诗人一往情深的崇拜对象。在诗人的诗中,随处可见绘画和雕塑审美效果的渗透,这首著名的《里昂车中》则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在列车上捕捉的一系列“印象”。车厢里微弱的灯光照在姑娘们的身上,使她们健康而红润的裸臂呈一种灰白的色调,正暗合了诗人凄清颓丧的心情。但诗人认为,这正是一种美,美在朦胧和暧昧之间。正是灰白的灯光照在她们身上,照在她们遮住脸孔的软帽上,才使人感觉到仿佛是月光被薄云罩住一般。月亮不见了,只留下月的印象,多么诱人联想,多么教人渴待!这是诗人对光所产生的变化的细微捕捉,没有“细弱的灯光”,这一切都无从解释。下面两节是诗人对窗外景物的印象。先是从大处写。“朦胧的世界之影,在不可勾留的片刻中,/远离了我们,/毫不思索”。车窗外一片迷离模糊,景物迅速滑过,仿佛它们是有意识地“远离了我们”,“不可勾留”,也“毫不思索”。这是拟人化的描写,却具有了人的特点,暗示了诗人那种被世界抛弃的孤独心境。接着是从细微处写。“山谷的疲乏惟有月的余光,/和长条之摇曳,/使其深睡。/草地的浅绿,照耀在杜鹃的羽上;”远方的山谷仿佛睡熟了,月光在深情地安慰着它的疲乏。而草地在月光的抚摸下,发出凄清的惨淡的绿光,像是一群群啼血的杜鹃的羽毛。这个意象美丽而凄艳,我们看到了那种由光的微妙变化改变了的物体形态,也听到了那凄厉孤单的杜鹃鸣叫声。这一切,再加上车轮声撕碎的世界之寂静,远方城市有灯光的小窗前痛苦疲乏的倦睡人……是多么教人黯伤心怀、苦泪盈盈!这就是诗人在列车上幻化出的整个人生的缩影,是诗人精神的象征“对应物”。
 列车奔驰着, “无情之夜气”终于覆盖了一切。诗人灵感的“羽翼”,从外物的印象中收回,转入了内在生命的感悟。列车不息的前进声,在诗人的耳中幻化成了生命的流逝声,生命的飘泊感(细流与行云);正是在这种无家可归的灵魂浪迹中,“我的金发退色”了,希望一次次捉弄了“我”!这是悲慨的感悟,但它的意象却又是多么美。透明的羽翼,清澈的细流,洁白的行云,蓬松的金发,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与“流逝”放在一起,给人以美被毁灭的感伤。
 月儿挂在远天,但在诗人看来,它是人世间“钩心斗角”的象征,它的光那么普遍,那么人世间的欺诈、利诱、背叛也是一样的普遍;它使“万人欢笑”和“万人悲哭”都缠在一起难辨真伪。在它的明灭下,分不清那是“鲜血”还是“流萤”!诗歌最后出现的月的意象,与第一节姑娘脸孔——月光的意象,发生了呼应,暗示在残酷的人生中,惟有幻觉的美是有价值的;而生存中即使是美的幻觉也是那般转瞬即逝!那般难见!这表现了李金发悲郁、颓废的人生观,也表现了他对丑恶现实的否定。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这首诗意象奇幻,整体象征深刻而富于魅力。在对异化现实的否定中,诗人借助了艺术之美的力量。这种“恶之花”式的抒情方式,正是李金发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名诗《里昂车中》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里昂车中》

《里昂车中》

李金发



细弱的灯光凄清地照遍一切,

使其粉红的小臂,变成灰白。

软帽的影儿,遮住她们的脸孔,

如同月在云里消失!



朦胧的世界之影,

在不可勾留的片刻中,

远离了我们,

毫不思索。

山谷的疲乏唯有月的余光

和长条之摇曳,

使其深睡。

草地的浅绿,照耀在杜鹃的羽上;

车轮的闹声,撕碎一切沉寂;

远市的灯光闪耀在小窗之口,

唯无力显露倦睡人的小颊,

和深沉在心之底的烦闷。



呵,无情之夜气,

蜷伏了我的羽翼。

细流之鸣声,

与行云之飘泊,

长使我的金发褪色么?



在不认识的远处,

月儿似勾心斗角的遍照,

万人欢笑,

万人悲哭,

同躲在一具儿,——模糊的黑影

辨不出是鲜血,

是流萤!



【注释】 里昂:法国一地名。

【赏析】 这是李金发的又一代表作。看着车内的小世界,感受在外的大世界,从小到大,诗人萌生了各种奇想,诗人产生了游学异国飘零流落的深切感慨。

诗人在法国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法兰西为他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他能在艺术的殿堂上自由翱翔。他的生命中融进了法兰西的精神,但却摆脱不了一个游子孤寂和难以宣泄的落漠,他在诗作中经常倾诉这种哀伤,《里昂车中》便是其中之一。

车内一片沉寂,凄清的灯光,灰白的小臂,乘客不可见的脸孔消失在“云”中,诗人把现实世界引向虚幻,敏感的灵魂开始漫游。第二节是过渡,既然“毫不思索”,那么就不能互相沟通,心灵与世界拉开令人哀伤的距离。第三节继续描写这个离诗人愈来愈远的世界。喧闹的世界击碎了诗人内心的沉寂,但不能打动诗人的灵魂,反而引发了深沉在心底的烦闷。诗人的孤苦与外在世界的喧嚣交替描述,统一在同一世界却又互相矛盾,诗人感到的依然是精神的困顿,外在世界越发陌生。从这里我们便看出诗人身在异国的内心矛盾。实际上诗人对这个外在世界是熟悉的,只是当他张开心灵审视时才有冷冷的陌生感,异国的芬芳无法给诗人的心灵提供最后的归宿,只能让其在无边的落没中沉沉欲睡。诗的最后两节,抒发的是诗人的真情实感,其表现较为直露。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道:“无情之夜气,蜷伏了我的羽翼。细流之鸣声,与行云之飘泊,长使我的金发褪色么?”在无情世界中的飘泊已经让诗人感到一种可怕的衰老,“羽翼”“蜷伏了”,“金发”褪色了,这种衰老,是诗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是无可奈何的结局。于是,诗人怀着生命的渴望把那个令人哀伤的结论换成疑问,以便给他那颗哀伤的心灵上留下一线奋争的希望。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再次带着孤高的神态巡视了那个不能接纳他,同时也被他鄙夷的污浊世界。不认识的“远处”的月光在照耀时竟然“勾心斗角”,纯洁的月亮不知何时变得如此肮脏,“欢笑”“悲哭”与我何干?模糊的黑影难以辨认,不知是“鲜血”还是“流萤”?这一番孤傲的审视使得诗人的灵魂彻底远离了现实的外在世界,回归了自己的心灵。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首诗由二重世界构成,一个明写充满冷漠和诗人的憎恶!一个暗写诉说着诗人的依恋与哀伤。两重世界互相排斥又互相依恋,我们从中啼听到的是一个海外游子无可奈何的孤独与悲哀的心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