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处理postharvest handling为保持及改进蔬菜产品质量并使其从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修整、清洗、催熟、分级、涂被、包装、预冷等。 修整:除去废弃物,使产品整齐美观,食用方便,便于包装和运输。多采用人工修整,也可结合采收进行机械化作业。 清洗:蔬菜产品多用水洗法,有浸泡、冲洗、喷淋等方式。洗涤水,特别是循环应用的水,除需进行一般的沉淀除杂等处理外,必须加入适量的化学杀菌剂,如次氯酸钠、漂白粉、仲丁胺等,以防止病菌扩大侵染。水洗后还须进行干燥处理除去游离水分。清洗后,可去污、除虫、减少农药残留,使产品符合商品要求和卫生标准。 分级和包装: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商品性,便于贮、运、销售(见产品分级、产品包装)。 涂被:用蜡或胶体物质涂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可增进产品表面光泽,抑制呼吸和水分蒸散。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涂蜡,并首先应用于苹果和柑桔的涂被处理,5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涂料种类日益改进增多。目前可用的涂料有石蜡、虫胶(紫胶)、巴西棕榈蜡等。7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研制了“液态膜”、“半透膜”,日本用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加植物油制成混合涂料。涂被处理在蔬菜产品上应用较晚,中国从70年代以来试用于番茄、甜椒、蒜薹等蔬菜,有一定效果。涂被的基本方法有浸涂、刷涂、喷涂三种。要注意必须涂得薄而均匀,涂被后不宜再长期贮放,故多在销售前处理。 预冷:尽快除去产品携带的田间热,使产品迅速冷却到接近要求的贮运低温,对控制产品采后生理变化关系极大(见预冷)。 催熟处理:用于番茄、网纹甜瓜等少数可在绿熟期采收的果菜,使产品经催熟处理后在贮运结束时恰好达到最佳的完熟程度见催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