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醉醒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醉醒石 醉醒石明代拟话本小说集。题东鲁古狂生编辑。凡十五回,每回叙一故事。主要取材于明代社会生活,对官场丑恶、科举黑暗等现象均有反映。《失燕翼作法于贪,堕箕裘不肖惟后》等篇颇为出色。但亦多枯燥乏味之处。有明刊本。民国初武进董康诵芬堂曾据日本所藏明刊本重印。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又据诵芬堂本标点排印。近有198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何权衡校点本。 ☚ 西湖二集 鼓掌绝尘 ☛ 《醉醒石》醉醒石
清覆原刊本《醉醒石》目录书影 清覆原刊本《醉醒石》正文书影 明末清初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十五回。题“东鲁古狂生编辑”,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末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原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本衙藏板本;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瀛红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覆原刊本,藏中国艺术研究院;1917年董康“诵芬室丛刊”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清初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覆原刊本,199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清初刊本。 第一回 救穷途名显当官 申冤狱庆流奕世 明嘉靖年间,松江上海县姚一祥奉母命往南京纳监,却把银两花在烟花巷中。一日挟妓饮酒,有一河南秀才口称途中被劫,向姚一祥求助。姚将身边仅存的十两白银及一些衣物给他。钱花光了,便回家中。后来他当了九江府知事,带管监狱。姚为人正直,一清如水。新察院到任,大小官员参见后,独留姚一祥吃茶,原来新察院就是姚一祥在南京接济过的那个秀才。察院要报恩,叫姚一祥将狱中真正冤屈的人开个名单,每人收千两银子自己留下。姚一祥将平素留心的七名冤屈者的名单报上,却分文不取。察院问他,却说已拿了。察院便要他将此银归家养老,并把那七人放了。七人纠集朋友动呈,说姚一祥实在未受分文。察院大为惊异,即将姚一祥入名宦祠中。姚一祥活到九十多岁,其孙姚永济为万历进士,子孙世世贵显。 第二回 恃孤忠乘危血战 仗侠孝结友除凶 明太祖时,江西罗源县陈伯祥、王善纠集一干剧贼啸聚山林,窥伺州县,剽掠乡村。连江巡检刘浚奉命会同正千户周章、副千户徐玉剿捕王善等。但在刘浚与子刘琏率部攀藤涉险、攻占东山贼寨后北进时,本当随后接应的徐玉却只顾叫部下将东寨财物搬送回营,负责在山南牵制贼兵的周章也只是摇旗呐喊并不进攻,贼首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刘浚。刘浚父子被俘,刘浚骂贼被杀,刘琏要求与父同死,部下吴健、陈力劝刘琏回去讨兵报仇,他俩诈降,愿为内应。刘琏被放出山后,周、徐两千户申文说刘浚贪功违令,轻入贼巢。刘琏分别求告知府、行省出兵复仇,都遭拒绝,说不追究刘浚责任已不错了,何况报仇是私事,岂可轻率出兵。刘琏只得哭诉于平日相交的豪杰,众人义气勃发,商定计谋,分头安排。一朝举事,陈力、吴健分别活捉了陈伯祥、王善。刘琏不愿去行省,由众豪杰将贼首解去请功。众人将刘浚死节、刘琏设谋擒贼事申报本府,知府、行省在向上申文中加上“本府”、“本省”的“功劳”。幸亏太祖明鉴,该赏则赏,该罚则罚,“本府”、“本省”,不准叙功。 第三回 假淑女忆夫失节 兽同袍冒姓诓妻 溧阳县东门财主冯玄,看中西门贫穷子弟汤小春,愿将女儿淑娘嫁他。汤家因贫富不相当,一直未完婚。冯玄再三托媒,两家约定九月十五成亲。不料七月冯玄去世,淑娘的叔子冯奇作主将淑娘嫁与南门穷秀才钱岩。三朝之日,钱岩从淑娘口中得知冯玄曾许亲汤家,也不以为意。一日与朋友喝酒时,钱岩不慎将此事说与朋友听。内中有个余琳,于十多日后的端阳节,乘钱岩出外,冒充汤小春,带淑娘逃走。钱岩回家不见妻子,听隔壁老妪说曾听到自称汤小春者与淑娘说了半日话,便往汤家附近打探,见到汤小春,觉得他不像拐带妇女的角色。冯奇却要钱岩到县告汤小春。知县用刑,汤小春自然不肯承认。巡捕典史对知县说起初六日五更曾见一男一女各背一包袱出城,那男的面貌与汤小春大不相同,知县即差典史办理此案。典史于东门外木家庄将余琳及淑娘带回县衙。钱岩情愿将淑娘及财礼尽归汤小春,又请知县派人往木家庄,将淑娘逃走时所带妆奁追回,也一并给了汤小春。 第四回 秉松筠烈女留芳 图丽质痴儿受祸 衢州开化县郭外木商程翁,生有一子一女,子名程式,女名程菊英。程菊英由父母作主许给同县家境清寒的秀才张某之子张国珍。青阳大户徐某,为子徐登第遍访远近女子,得知程菊英天姿国色,便派人说亲。程翁不肯,并叫媒人到张家议定亲事。徐某央前举人知县王乡宦说亲,程翁依然拒绝。徐家与王乡宦串通知县,告程翁赖亲,并买通一个光棍,称他便是当初的说亲人。知县命程家将张家聘礼退回,程翁不肯。徐家送礼,程翁也统统甩出。县衙差人威逼程翁,程翁气激而死。程家要张家乘未发丧将程菊英娶去,张家怕官,不敢来。徐家又要王乡宦到督抚处告状,王乡宦曾在督抚家乡当过知县,督抚即批文要知县“严提究结,仍取成婚日期缴”。知县差人将程式拿到,程式不屈,被收监。又差人拿程菊英,程菊英于轿中自缢而死。知县放了程式。程家于程菊英袖中发现一纸,上写“尸归张家,以成父志”。张国珍伏棺痛哭,在棺前行夫妻礼。后来张国珍终身不娶,于书室中,唯置烈女一神主相对。 第五回 矢热血世勋报国 全孤祀烈妇捐躯 明朝世袭兴化卫指挥同知姚某,有气节有识见,亦极爱恤军士,少饮寡欲。娶一个武恭人,也是将官之女,性格温善。两人三十余岁,尚未有子。武恭人作主为姚指挥寻了一个妾,名曹瑞贞,举止稳重,人极静穆。不久,曹瑞贞产下一子。此时海上多事,浙、闽、广诸贼勾引倭寇,蹂躏中国,竟至兴化。府县官出文求救,请得一个刘总兵,带三千步兵,离城十五里驻扎。刘总兵欲移兵入城,不料文书被倭寇截去,倭寇将计就计,赚开城门。姚指挥战死,武恭人、曹瑞贞抱着孩子与几个家人随着逃难人群出城,于混乱中被人抢去衣包,家人也走散,只剩武恭人、曹瑞贞及孩子三人。又遇官兵,欲逼武恭人、曹瑞贞到营中。曹瑞贞从容求官兵放武恭人及孩子走,表示自己愿随到营中。等到武恭人走远了,曹瑞贞破口骂贼,被一官兵用刀砍死。武恭人受尽千辛万苦,于一村中遇到家人姚鲸之妻,方安顿下来。几天后,姚鲸来报信,城中倭寇已退。武恭人回城,家中财产已十去八九。武恭人将曹瑞贞另行棺殓,与姚指挥棺木移到祖坟上合葬。又叫姚鲸将姚指挥死忠、曹瑞贞死节情由具呈府县,要行转申题请。县官怕刘总兵面上不好看,将曹瑞贞事迹改作遇倭骂贼,不屈死节。 清覆原刊本《醉醒石》插图书影 第六回 高才生傲世失原形 义气友念孤分半俸 唐明皇时,陇西虢略人李微,是皇族之子,少年博学,诗词书翰,无有不工。但却恃才傲物,眼底无人。终日猖狂放恣,自以为卿相可以立致。不料到京屡试不第,到第十一科,方中了进士,名次又不高,只选得一尉,调补河南商丘县尉。他郁郁不乐,又傲视同侪,轻诋狎侮,无所不至。任满后,未能补选,退而家居,益发傲慢,时作诗赋,总只是牢骚不平。家居岁余,宦囊已空,出游打抽丰。同年故旧或敬重他的才名,或怕他作诗文讽刺,遗笑后世,所以都有馈赠。将及一年,所得竟有二三千金。李微回虢略途中,又想起做官之事,闷闷不乐。一日到了汝坟,他觉得身体不适,忽然发起狂来,咆哮叫跳,如虎如狼。十余日后狂跳更甚,终于一天夜里开了店门不知去向。将及一年,监察御史李俨奉诏到岭南公干,到此地时,在一林莽茂盛平途中,忽有一斑斓猛虎从草中突出。李俨正惊慌之极,只见那虎看了李俨一眼,忙忙转身躲进草中,并作人言。李俨听出是李微的声音。原来李俨与李微同登进士第,又是同姓,极相亲厚。李微说了自己变虎及疯狂吃人经过,并请李俨照顾他的妻子,还将生平得意文章近二十篇口述,由李俨随行之吏记录下来。又特意关照李俨,公事完毕后,不要再从此地经过,因他胸中事已了却,无复人世之念,本性迷失,到时候恐怕不认得故人了! 第七回 失燕翼作法于贪 堕箕裘不肖惟后 明朝中州有个吕孝廉,以千金谋得仪真知县,任上贪赃枉法,大肆搜括,又极善钻营。五年后,到京城混了些时候,又谋得个九江肥缺,利用长江优势,加倍搜刮钱财。一年任满,得银十余万两,恶名远播,之后再钻营不成,只好回家。他有五个儿子,也不肯教他们认真读书。结果大郎用钱买了个中书,官场中奉承钻营,费去一半家私,后讨一江西差,行至九江,风狂舟坏,死于水中。二郎在庄上收留无赖之徒,做没本钱生意,事发后收监。三郎不过读了几句书,便自恃有才,应试后便宿妓院,未考中便迷豪赌,结果将家产赌尽。四郎好房屋衣饰,房屋建了又拆,拆了又建。园池亭树整齐了,箱笼日空;古玩器物日增了,手底极乏。五郎痴蠢,酒不离口,色不离身,竟成弱症身亡。五子败家,人言是吕某寡廉鲜耻,贪婪暴戾之报。 第八回 假虎威古玩流殃 奋鹰击书生仗义 明成化年间,有个小孩王勤,因标致伶俐,被收在书房中。到十四五岁,充作娈童。他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又识古董,又会唱曲,后与主翁之妾私通。主翁只说他将书房中玩物盗卖,打上一顿,锁入冷房,想把他饿死。其妾却给他盘缠,放他走了。后王勤辗转流浪到北京,靠卖画扇度活,由此结识了两个中贵,改名王臣,平步青云,列衔锦衣卫千户,又撺掇中贵让皇上下旨,由他到江南收古玩字画。王臣作威作福,指名要原主翁及往日有隙的大户送上字画古玩。原主翁派一往日与王臣最交厚的小厮拿了两千两银子说情,王臣收下银子,又要主翁将原与他相好的妾送来,其余大户亦可用银两折抵字画。到了苏州,苏州人作曲子讽刺他,王臣恼怒,罚苏州秀才抄誊所收古书副本,早进晚出,不给吃饭,又说字写得不好,要诈钱。苏州秀才们被激怒了,聚众打上门去,有司也恨王臣骚扰害民,王巡抚一面派兵以保护为名围了王臣的衙宇,一面连奏三本。皇上命将王臣解送到京,巡抚亲自拿问,将王臣与采到古玩一并解京,诈到的五千锭元宝尽收在官。刑部依律给王臣定了斩罪,皇上还批了个“传首江南”,将王臣的脑袋到江南示众。 第九回 逞小忿毒谋双命 思淫占祸起一时 越中人王四流寓京师,专喜结交权势监厂内官与紧要衙门走卒及社会上泼皮无赖,欺压安分百姓。家有一妻二妾,依然在外寻花问柳。一日从器皿厂走过,见一女子颇有姿色,打听得是兵科写抄老陈的女儿陈大姐,便央人作媒。陈大姐母张氏访知王四家已有一妻二妾,不肯答应。过了一些时候,把女儿许配施村。婚后不久,施村被派到昌平州皇陵做工,一去便无音讯。老陈之子陈一的结拜兄弟阮良对陈大姐不怀好意,遭陈大姐拒绝。之后某日,老陈被人诬告入监,阮良与王四及其兄王三合谋,将陈一、张氏分别骗出,至无人处活活打死,然后到陈家轮流将陈大姐强暴。王四强暴时还说了句:“我几次讨你不肯,今日也到我手里。”掩陈大姐口的王三松开手正欲强暴,陈大姐趁机呼救。四邻赶来,三人逃走,后被拿获。王四的党羽见人命事大,也没一个敢出头。圣旨下,三犯毕命。 第十回 济穷途侠士捐金 重报施贤绅取义 明嘉靖时,浙直交界地方有个浦其仁,自小爽落多奇。近村盛寡妇之侄不长进,将盛寡妇房产及三百亩肥田投献给当地陈制使家,而知县又是陈制使的门生。浦其仁挺身而出,率众将前来接收房产的陈公子赶走,随即与众人到县衙告屈。知县要做个好官,又不便处罚陈公子,便将中人及盛家侄子重处了。某日,浦其仁在城中讨账,见本管里长戴某来纳条银,不料在县前被贼人抢去,而不及时交纳又要遭官府毒打。浦其仁便将讨账所得银两给了他。戴里长十分感激,第二天便着人接浦其仁到家,劝他做长途生意,并兑出二百两银子给他做本钱。浦其仁出行途中,过了吴江,将一半银两资助了三个遭贼抢劫的福建举人。这年,三个举人都中了进士,黄、林二位在京当官,张进士央人讨了个极难做的常州推官,他报恩心切,也不计较。上任后,正逢浦其仁被陈公子挟嫌报复,新任知县封了他的米船,而戴里长之子吴江库吏戴簪也被冤枉。张推官一一处理妥当,又张罗为浦其仁娶妻,乃盛寡妇之女。林、黄二位又请浦其仁进京。结果让浦其仁当了乌程管粮县丞,戴簪当了长兴巡捕典史。两人在任多年,宦囊都有了五七千金。任满,又得三人照管,易地再当官。两人适可而止,致仕回家。 第十一回 惟内惟货两存私 削禄削年双结证 广东魏进士做秀才时,家极穷,妻常有怨言。后来他到京中了进士,因选期尚远,离家路遥,只得在京守候,一住半年,租房伙食,应酬送礼,又借了若干债。后选得湖广江陵府做推官,回家带妻上任。其妻当了官奶奶,自然高兴。厅中有个滑吏单规,吃透官奶奶脾性。其时本府有个大户陈箎,家中养十几个家丁,专在大江做私商勾当,打劫近村人家。事发后,陈箎家丁在娼家被捕。陈箎买通捕头,都推在娼家龟子身上。又给单规一千两银子,要他打点。单规给了官奶奶六百两。魏推官要秉公断案,官奶奶大发脾气,哭闹不休,一定要魏推官放过陈箎。一日,魏推官到圣寿寺,却不见寺内寂和尚来迎,便问其故。寂和尚说每逢贵人来前三日伽蓝总会托梦嘱其迎接,此次却无梦,想是伽蓝外出了。不料当夜伽蓝真托一梦,说是魏某人异日该抚全楚,位至冢宰。只因近日得人六百金,捉生替死,枉断一人,天符已下,不得抚楚。魏推官于半月后从寂和尚处得知此言,大惊。不多日,部文到,龟子与众强人押赴市曹斩首。魏推官越发不安,以致生病回家,不数年身故。 清覆原刊本《醉醒石》插图书影 第十二回 狂和尚妄思大宝 愚术士空设逆谋 明成化年间,保定府易州有个侯立柱儿,六岁时父母相继病亡,邻居将他送到狼山广寿寺做和尚,法名明果。他生得方面大耳,广额耸鼻。二十开外,出外游方,到河南少林寺。有人给他算了一命,说他“是个帝王之造”。又有个道人翻出一本书来,上面写着一个名叫李子龙的将来有“天子之分”。明果听了,野心勃发,改名李子龙,从此煽风点火,纠集党羽。有个术士黑山,也说他是个“大命”,跟在他身后去煽惑人。李子龙又思量举事必须京城有人,便与黑山到京城,结识军匠杨道仙,并通过杨道仙把一些不甚得志的内使、长随等纠聚入伙。御马太监韦含得病,李子龙给他治好了,韦含将自己的侄女嫁给李子龙。锦衣卫校尉孙贤打入这伙人中,尽得其详,向上告发。韦含虽然不知李子龙有野心,无奈侄女已嫁给他,说也说不清,只好服毒自杀。李子龙、杨道仙、黑山等五名首犯被处死。 第十三回 穆琼姐错认有情郎 董文甫枉做负恩鬼 穆琼琼原是良家女子,出身名门,只因公公被人引诱去做官钱粮营利,结果家产败尽,身死狱中,其夫也受连累而死,穆琼琼被官卖与人,流落金陵为娼。她容貌出众,性格灵巧,又懂得些诗文,由此名播欢场。过了一年有余,穆琼琼看中了年轻人董一,董一对穆琼琼假称回家后筹措银两来赎她,骗了她多年积蓄的一百八十余两银子及价值五十两银子的金珠,回嘉兴后即用这笔钱娶妻、做生意。穆琼琼得知后忧郁成疾,不到半年而殁。但她精灵不昧,常常现形。穆家房屋因此换了几个主人,后来变作客店。青年客人卜少泉住宿时,穆琼琼与他夜夜相会。待卜少泉要回嘉兴,穆琼琼向卜少泉说明真相,要他买一神主,上写穆琼琼之灵,放在衣箱里带回去,还带他到屋外地里掘出五十两白银,作为酬谢。卜少泉回家后将牌位放在小屋内供奉,方出门,忽听人说,董一见了鬼,七窍流血而死。 第十四回 等不得重新羞墓 穷不了连掇巍科 淮南莫翁有三女,两女前妻所出,分别嫁与本村土财主之子和本县县吏。三女后妻所生,容貌女工俱佳,由莫翁作主嫁与本县苏秀才。莫翁去世后,家产被前两个女儿抢占,苏秀才不落一文。其后岳母去世,两个连襟又不管,由苏秀才收殓,家中更紧了。其妻莫氏初时还贤惠,但苏秀才九年内三考不中,家中越发贫困。两个连襟虽然鲜衣驽马,却不肯将分文借人,并都用钱买个小官做做。莫氏由失望而哭闹,终于离苏秀才而去,由其远房姑娘说合配了本府府衙前一个开酒店的。苏秀才一意读书,竟中了进士,娶了同乡沈举人之妹。成亲之日,莫氏见其排场,不免一呆,今日活活把一个锦帐绣衾、奇珍异味、使婢呼奴的官奶奶让于他人!一日,有个轻薄利口少年,借买酒当面讥刺。莫氏回房后长吁短叹,当夜悬梁自尽。 第十五回 王锦衣衅起园亭 谢夫人智屈权贵 明嘉靖年间,有个王锦衣,虽是权要衙门的武职,却素性清雅,好与士林交往。在顺城门西收拾一个园子,客厅、茶厅、书厅都照江南制度,极其精雅,为诗社聚结、公会借用之地。其妻死后,王锦衣差人到扬州娶得位小奶奶,姓谢,容妍性灵,又有见识才干。年余生得一子。王锦衣后来又花钱分别买了籍没朱宁、廖鹏的两座大花园。王锦衣与陆锦衣往来最多,见其子虽一表人材,却举止近俗,言语粗鄙,便要他常来,予以精心指教。三四年后,王锦衣殁。陆锦衣随驾往湖广承天府拜献皇帝陵。一日忽遇大火,陆子于烟火中背出皇帝。四五年后,陆子成了都指挥掌堂,审决公事,犹如老吏。这位陆指挥道是自己聪明,却忘了当日王锦衣尽心指教之恩。此时王锦衣子虽年近二十,却因父亲自小娇惯,无知无识。陆指挥要置产业,竟纵容下属设计谋取王家两座大花园。谢奶奶深明就里,要王公子将父亲留下的书读一读。但王公子十个字里竟有八个读不出。陆指挥又要谋取王家最后一座园子,谢奶奶亲到指挥堂上,对王公子说:“你父亲当日在这堂上干了许多没天理事,该报应在你身上!”陆指挥方觉不安,于是罢手。 醉醒石《醉醒石》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拟话本小说集。所谓“拟话本”,实际上就是文人摹拟“话本”的体制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作者把自己的书名题为《醉醒石》,显然寄寓讽世垂教的用意。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象神奇的醉醒石一样,对沉醉的世人起到清醒的解醉作用。至于何者为“醒”,何者为“醉”,作者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全书褒贬抑扬的尺度中可以看出,其意者大体和冯梦龙在《醒世恒言》 的 “原序” 中所指者相仿,即所谓 “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 节俭为醒,而淫荡为醉; 耳和目章、口顺心贞为醒,而即聋从昧、与顽用嚣为醉。”作者的“醒”、“醉”标准虽然超不脱封建的纲常伦理范围,但其针砭时弊,解醉当世的意图是非常显豁的。再者,从全书十五个短篇的取材上,也可看出《醉醒石》有别于其它拟话本小说的显著特色。当时及稍后的“拟话本”作品,历史题材都占有相当的份量,《醉醒石》除第六回所写恃才傲世、妄自尊大的李微变成老虎的故事,取材于唐人《李征传》(见于《太平广记》427卷所引 《宣室志》)外,其余十四篇都以明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把笔锋触向当时社会的许多领域,对各种社会生活进行了比较真实的描写。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各种生活现象时,绝不把自己的任务停留在蒐采一些奇闻轶事来娱乐读者上,而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它们作出说明和评判,进行褒贬劝惩。尽管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局限,作者对自己所描写的题材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一些作品中还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荒谬思想,但作者所展示给读者的种种社会“醉态”,实际上正是那一社会所固有的弊端,正是“浊乱之世”必然产生的种种丑恶现象。 首先,《醉醒石》以较多的笔墨,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官场的种种黑暗内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朱明王朝走向衰败崩溃道路的某些真实情况。《侍孤忠乘危血战》 中的巡检刘濬,是作者极嘉许的 “为国捐躯,临难不屈”的正面人物,他之战死疆场,与其说死于敌人刀下,不如说死于友军之手更为确切。实际上,他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牺牲品,是腐败政治的殉道者。作者所揭露的“文官图私,征税增耗,问事罚赎,一味揸钱”,和武官骄横、各怀私心、互相倾轧的情景,正表明统治阶级内部剧烈的矛盾斗争,在明初就已存在,到朱明王朝后期,更愈演愈烈。作者愤慨地指出: “只是明季做官的,朝廷增一分,他便乘势增加一分; 朝廷征五分,他便加征十分。带征加征,预征火耗,夹打得人心怨愤。又有大户加三加五,盘利准人,只图利己,所以穷民安住不得穷。还要贼来,得以乘机图利?贼未到先乱了。”这虽是以一种维护封建秩序的口吻对明末腐败政治的斥责,但客观上正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盘剥和压榨,已经使人民 “安住不得穷”,只有走上起义的道路。《矢热血世勋报国》描写的虽是一个 “夫忠妇节”的陈旧主题,但作者从故事发生的周遭环境里,相当深刻地揭露出明代官军“御敌无方,害民有术”的强盗行径。在倭寇犯边的严峻时刻,姚指挥浴血奋战,城破殉难,妻妾幼子幸未死于倭寇之手,但逃难途中反被官兵凌辱,惨杀,作品以深深憎恨的笔触,刻划了官兵们为淫欲而践踏良善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凶狠、无耻的兽行,控诉了官军“与倭寇不差一线” 的残暴罪行。 《假虎威古玩流殃 奋鹰击书生仗义》描写一个流氓无赖王臣投机钻营、飞黄腾达、为非作歹的故事,可以说是明末腐败吏治的缩影。专门以声色媚人的王臣,原是江南巨富家的书童,他之所以能平步青云,谋得武英殿书画局锦衣卫千户的官衔,完全是攀附大宦官韦春的结果。王臣以钦差身份到江南搜寻书画古玩时的种种罪恶行径,不仅表现出“小人得志”后的猖狂、奸诈与凶狠,而且是对朱明王朝腐败政治的辛辣讽刺。特别是作者把王臣奉旨搜索书画古玩一事与宋徽宗时的运送“花石纲”相提并论,就自然地把谴责锋芒指向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形象地揭示出广大人民遭受痛苦折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尽管王臣因恶迹昭著激起民愤,被皇帝查办、斩首,但这只不过是一个拙劣鹰犬的结局而已,他的血污虽然能给“圣明的皇冠”抹上一层微弱的光晕,但总掩盖不了“圣上”真正的罪责。 当然,作者的本意并不一定在于揭露统治阶级,但是在他对现实的政治生活的真实描写中,封建统治的本质,却自然地显露了出来。比如,作者在第七回的开头强调教子之道应是: 严于教养,言传身教,随材器使,因病与药。而作品所刻划的却是与此相反的形象。那个钻营中举的吕孝廉,不唯是一个“只信金钱不信书”的 “禄蠹”,同时又是一个吃酒好色,图霸田产,占取美女,“百姓视之为蛇,上官怕他如蝎”的恶棍。他靠纳粟买官,“一年任满,也得银十万两”。作品通过这个虎狼官问案收贿,捕盗扳金,捉生替死等一系列情节的描写,使读者触目惊心地看到明代科举制度的腐败与官场中贪婪残酷的现实,使人们感到封建统治者及其用人制定的荒谬和悖理,正是这些腐朽的吏治和由之产生的贪残无耻的官吏们,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其次,爱情和婚姻的主题,在全书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作者在作品中通过不同情节,写出了当时青年男女的愿望和追求,痛苦和斗争。《假淑女忆夫失节 兽同袍冒姓诓妻》描写冯淑娘和汤小春悲欢离合的故事。冯淑娘父女能打破“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一心招清贫的汤小春为赘婿,在那一时代无疑是一种重人品而轻门第的有识之见,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只是由于汤小春家贫难聘,冯老又染时疫病殁,使得这一美满的婚姻变故迭起,舛错丛生,历尽曲折,最后才如愿以偿,结成夫妻。尽管作者力图用封建的“贞节”观念来衡量冯淑娘的爱情,进行充满道学气味的说教。但汤小春对冯淑娘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贞节”问题所持的不计较态度,表现出封建的贞操观念在市民阶层中已逐渐失去它的支配作用,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在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婚姻和家庭还常常会遭受豪强的破坏与摧残。《秉松筠烈女流芳 图丽质痴儿受祸》叙写浙江开化县女子程菊英守未嫁之盟,在强横的逼迫下,坚贞不屈,以死相殉的故事。《逞小忿毒谋双命 思淫占祸起一时》叙写泼皮无赖王四逼娶陈大姐作妾,因陈公拒亲,全家惨遭毒手的故事。小说以强烈的憎恨刻划了无赖、巨富和官绅狼狈为奸,为了淫欲和金钱而肆意摧残女性,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据胡士莹先生考证,《秉松筠烈女流芳》这篇小说,取材于明代屠隆的《由拳集·程烈女传》,情节大致和传文相符,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象程菊英那样出身于木商家庭的少女,由于才艺出众,竟成了巨富之家强取豪夺的对象,官绅们也乘机受贿纳赃、助纣为虐,逼得她家破人亡。美丽,在那一社会里,不仅不是获得幸福的条件,反而成为遭受迫害摧残的祸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 “痴心女子负心汉”,是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屡屡重演的悲剧。《穆琼姐错认有情郎 董文甫枉做负恩鬼》中的女主人公穆琼琼,是一个“遭逢家难,失落风尘”的名妓。她辛酸的卖笑生涯,她所受的摧残和凌辱,使她“久有从良之志”。当她一旦爱上了董文甫,便倾心相待。不幸的是,穆琼琼认为“老实”的董文甫,却是一个凉薄无情的 “负心贼”。当他骗得穆琼琼的爱情和辛苦积攒起来的赎身钱之后,就远走高飞,别婚另娶,害得穆琼琼含冤负郁,抱恨身亡。小说虽然以 “冥报” 的虚幻结尾,使穆琼琼雪了恨,但并未改变作品的悲剧色彩。一个沉沦在黑暗深渊中的妓女,为了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处境,费尽心思,结果还是被人抛弃。事情的悲惨、冷酷孰有胜于此者! 和上述的内容相联系,《醉醒石》还创造了一些封建时代反抗者的形象。《济穷途侠士捐金 重报施贤绅取义》中的浦其仁,是一个正气磅礴的人物。在陈乡宦借投献之名霸占寡妇田产,勒索佃户租息的危迫情况下,他敢于挺身而出,抱打不平,聚众痛殴乡宦,挫败了横行乡里的恶霸。在那个“没理世界”里,为孤寡贫弱者伸张了正义,一吐冤气。他救危扶困不望图报的品质,无疑是广大劳动人民优良品质的反映,是劳动人民意愿的形象体现。《秉松筠烈女流芳》中的程菊英,在豪富、乡绅、官府的威逼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向封建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一个旧时代的少女所能采取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反抗方式。《假虎威古玩流殃 奋鹰击书生仗义》中的陆秀才,可以说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皎皎者。他不顾生命的威胁,勇敢地抗拒“饮差”王臣对秀才们的作贱、戏弄,并带头痛打为非作歹的王臣,机智地和奸诈的虎官狼吏展开斗争,终于使王臣这个罪恶累累的无赖被劾问治罪。这篇小说所描写的斗争,和当时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民疾恶如仇的思想感情。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作者封建正统思想的限制,他笔下反抗者形象的行动总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力图把他们的反抗纳入自己封建说教的规范。这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醉醒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也是非常复杂的。要想全面地作一番介绍,绝不是笔者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能作一些肤浅地介绍。本书的艺术特点,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它以“刻露”、“简练”的文笔描写现实的社会生活,“平话习气,时复逼人”。也就是说,它继承了宋元话本的历史传统,不但原来作为“说话”人表演手段的开场诗词、入话、头回等成为创作的体制形式,就是故事情节也都能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中发展,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脉络分明。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上,多用白描手法,通过行动、对话来表现人物。同时,由于作者的说教目的显豁,所以在涉及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描写中,即使出于刻画人物的需要,也很少《三言》、《二拍》那样的色情描写,笔墨比较干净,语言比较含蓄。 醉醒石小说集。明佚名撰。十五卷,每卷一篇。原署“东鲁右狂生编辑”。集中有的篇章具有认识价值。如卷四《秉松筠烈女流芳,图丽质痴儿受祸》揭露富豪勾结官府强夺民女罪行;卷七《失燕翼作法于前,堕箕裘不肖惟后》反映官吏的贪婪和科举的黑暗;卷八《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反映了官吏为皇帝采办古董乘机敲诈勒索的黑暗现实。但集中有很多篇章宣扬封建伦理思想,具有浓厚的劝戒、说教色彩。如卷二《恃孤忠乘危血战,仗侠孝结友除凶》赞扬除“盗”平“乱”的人物,提倡孤忠,反对“犯上作乱”;卷十二《狂和尚妄思大宝,愚术士空设逆谋》嘲笑想作皇帝的和尚,劝百姓安分守己;《矢热血世勋报国,全孤祀烈妇损驱》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提倡忠贞节烈。全书宣扬天命有定、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亦很突出。有明刊原本,北京图书馆藏。董氏诵芬室重刊本。 《醉醒石》zui xing shiThe Sobering Stone→东鲁古狂生 (Donglu Gukuangshe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