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醉翁与自然的和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醉翁与自然的和谐 醉翁与自然的和谐美籍学者陈幼石在《中国古代散文的意象和观念》一书中,对宋代古文运动主将欧阳修,辟专章加以探讨。他分以下三节分别加以论述。1.从唐到宋古文运动之发展;2.从单一到普遍;3.《醉翁亭记》中的自然和人。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大家中的核心人物。和韩愈、柳宗元一样,欧阳修在被放逐期间,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古文理论中的许多文学见解,诸如“信”、“简”、“常”,可以看作是对唐代古文遗产的批评或反拨。这使他的著作具有一种和韩愈截然不同的理论倾向和文体倾向。自然在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中并不起直接的作用。它是欧阳修的批评性思考中的一个概念,但并不是直接来自六经,而是来自他那个时代的知识氛围。在宋代初期和欧阳修那里,自然既不是自然风景,也不是动物界那种纯粹、简单的自然。这一概念首先含有形而上的“理”的原则,含有宇宙秩序的那种理性原则。《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将自己的文学理论诉诸创作实践的出色作品。此文写于他被贬到滁州时期(1046),它不仅代表欧阳修个人的古文风格,而且还表现出宋代古文创作具有的那种人文精神特质。文中出现二十一个“也”字,几个世纪以来使读者与批评家倍感兴趣。而对此文的解释,则建立在文中的一句话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通常被看作是一位学者兼官员对酒和自然的怡然自乐之情。但这种情感中可能是一种艺术手腕,在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清醒的、压抑的现实感,应当对其结构因素重新加以探讨,更深地揭示出它们内在的主题关联。酒与诗的灵感之间那种紧密的关系是中国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在西方文学中也如此。在晋代竹林七贤的作品中,在唐代李白的作品中,在宋代苏轼的作品中,酒都起着一种解放诗歌精神的作用,它具有摧毁传统束缚的力量,使诗人获得自由,漫游于想象的王国里。然而在欧阳修那种对人生、艺术、人和现实所持的见解看来,这样一种浪漫的想象力的飞腾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总是控制着自己的感官,宁愿保持一种知觉状态和理性态度。贬到滁州以后,酒就开始进入他的作品中,成为一个形影不离的伴侣,并且迫使他创造出一副人格面具——醉翁——来理解它的人生层面及其道德意义。酒与自由,因其价值而得到接受,使这位老人的精神超乎其外,进入对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审美和谐所具有的道德潜力所做的揭示。如果自然是美好的,人对其美质有着敏锐的感受,如果“一切创造”都能够通过酒这一途径从意识中获得,如果人事的复杂性能够被自然的这种更纯粹的活动所取代,那么人——那位老翁——就可能通过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而恢复其内心的快乐。 ☚ “先忧后乐”在范仲淹后期思想转变中的意义 欧阳修之诗文及文学评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